紅星美凱龍愛琴海購物公園、韻達速遞產業園、越秀金融城……95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接踵而至;大學科技園三甲醫院、北大沙河治理、文昌山公園項目等總投資1023億元的100多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紙男孩”、大眾傳媒等項目將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達效——在長清,這些項目的崛起讓發展帶來的變化顯而易見。
還有一些變化正從數字上折射出來:今年上半年,長清區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其中稅收完成10.37億元,同比增長22.27%。固定資產同比增長24.5%,增
幅穩居全市前三位。
和數字增幅相對應的是為企業辦事的速度。在長清,營商環境的提升正成為發展的新引擎。一個審批服務前置舉措,讓韻達項目在拿到土地證后不到一周時間就拿到圖紙技術性審查合格證。不僅如此,長清還實現了辦理夜間建筑施工許可只需要15分鐘,營業執照辦結只要30分鐘,水土保持方案辦理只要1天。“要讓最優營商環境成為長清靚麗名片”已經不只是會議上的表態,已經落地為流程更優,環節更少,時間更短。“零距離,一站式”辦理服務的實際行動:由于區級審批權限已全部下放濟南經濟開發區,開發區里的企業可以享受無償代辦服務。同時,開發區還可以為企業邀請專家一線開展規劃幫扶,實行區域綜合評價,實現區內審批手續將壓縮至35個工作日完成。6月1日,區政務服務中心全面實施“只需跑一次”改革。487項審批服務事項中的186項審批事項和168項服務事項實現“只需跑一次”。
“這里優美的生態風光、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吸引我從北京來到這里發展軟件產業。”織雀科技公司年輕的90后創始人李龍所說的創新創業環境在長清已經頗具規模。雙創大道上的美客小鎮、濟南西部創新園、雙創大廈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串點成線、輻射成面。這邊,雙創大道上4.8平方公里的夢翔小鎮,聚合了大學科技園內15個孵化創新產業基地,關聯了國內外17所高校資源,鏈接了881家區內外企業,實現產學研成果轉化1242件/次,大學科技園科研成果孵化、中試到產業化的完整鏈條正在形成。那邊,產業轉型升級正在進行,眾多企業正以“互聯網+、智能+”延伸產業鏈條,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高端產業集群正不斷壯大,“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區”正煥發新光彩。長清還以美客小鎮、夢翔小鎮、電影小鎮和“紙男孩”智造小鎮等10個特色小鎮,構建綠色經濟、智能經濟、創意經濟等新經濟產業體系。
發展有時也會面臨瓶頸。作為一個城市新區,長清面臨著經濟結構不優、新動能培育不快、城市體量偏小等問題。如何破題?長清區委、區政府向“改革創新”要發展動力、優勢、資源和空間。該區相繼啟動東王、東北關、王宿和高垣等10個村的棚改舊改工作,拉開城市發展框架。與此同時,長清規劃建設大學科研成果轉化中心、雙創大道活力軸等項目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此外,長清還已搭建城建公司和文旅發展公司、濟清公司和區農發公司等投融資平臺,積極推進片區建設和資源整合。目前,該區正努力激活主城區、大學科技園、濟南經濟開發區三大片區融合發展,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發展格局。
發展考題回答的怎么樣?“閱卷人”最終還是人民群眾。群眾的體驗正是對發展命題的最準確回答:“建安置房前,街道拿出規劃圖讓我們自己挑,這樣的待遇讓俺心里熱乎乎的。”年底就要入住新房的東王社區居民吳孟仁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然很激動;“今年孩子小升初能同時報考3所優質初中,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資源。”說起孩子的教育,樂天小區居民劉云心里喜滋滋的;總投資2.51億元,為400個行政村新、改建600多條公路,全面打通鄉村振興、農民致富“最后一公里”;以“省級社區治理暨養老服務創新實驗區”為載體,在全國首創12349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二維碼”模式,在全市最早推出居家養老服務包,讓老人在家就享受家居式養老服務;中醫院改造、全民健身體育中心、“四館”建設加速推進,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面啟動……
在民生投入上,財政底子薄弱的長清卻毫不吝嗇。“要優先保障民生投入,優先安排民生項目,優先解決民生問題,一定要保證民生工程高標準、高品質、高質量。”長清區主要領導在大會小會上的囑咐,正通過一項項民生實事得以落實。去年,長清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繼續位居全市前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本報記者 邵明紅 通訊員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