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彰顯新的發展理念

    發布日期:2017-09-11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我市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載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升城市競爭力、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彰顯了新的發展理念,匯聚起了城市跨越提升、轉型發展的強大力量。

      創建文明城市需要新的發展理念引領
      發展理念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支撐、邏輯嚴密的發展思路,深刻反映了當今時代發展的主題和內在要求,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新成果。
      文明,既是城市響亮的名片,更是城市的競爭力、生產力,文明城市的創建離不開新的發展理念的引領。崇尚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城市興旺崛起的源泉,只有勇于創新的城市才能永葆活力。協調的格局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特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相協調,新城時代美、老城歷史美和鄉村自然美之間相協調,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之間相協調,是譜寫文明城市和諧音符的關鍵。綠色是經濟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綠色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活行為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標準。包容與開放,是一座城市繁榮昌盛、文明永續的重要前提。共享理念是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標志、文明城市人必備的美德。
      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綜合體現,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整體形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質上是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城市發展,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實事工程。“新常態”下,文明城市創建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工作手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必須主動適應改革開放新要求,把新的發展理念貫穿于創建文明城市全過程。老百姓對城市設施、居住條件、生活環境的期望值在不斷提高,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做大經濟總量、下大力氣優化結構、下大力氣補足短板,這就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從束縛自身的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從片面性、絕對化的思想方法中解放出來,從保守狹隘的思想中解放出來。
      創建文明城市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載體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僅來源于物質,也來源于精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是對人民群眾更加期盼富裕的物質生活、優美的生態環境、良好的社會秩序、豐富的文化生活的熱切回應。創建文明城市,作為人民群眾改造社會、建設美好家園的偉大創造,催生著城市面貌的深刻變革,賦予了城市強大的文明感染力、精神驅動力和整體競爭力。
      通過創建文明城市,城市功能、城市服務、城市秩序、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實現人文氣質的提升和現代公民意識的培養,實現城市現代文明程度的新提升、新跨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要求。通過創建文明城市,城市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不斷健全,能夠形成管理有序、環境整潔、治安良好、文化豐富、風尚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新需求。通過加強行政執法、公共服務、涉外服務等窗口單位建設,推動各窗口單位完善服務設施、規范服務標準、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樹立了文明優質服務的嶄新形象。通過整治不文明生活行為,開展文明排隊、文明乘車、文明行路活動,形成了文明有序的良好公共秩序;整治不文明經營行為,形成了規范守信的良好經營秩序;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掃黃打非”活動,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加快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通過加強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城市的文化底蘊不斷豐富和發展。通過宣傳城市精神,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內涵、時代風貌得到充分展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文明的呼喚、道德的力量,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顯著提高。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并全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著力加強城市環境優化美化、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著力培育城市形象、彰顯城市文化個性,著力集中解決與市民生活緊緊相連、與城市長遠發展息息相關的痛點難點,辦成了一大批實事好事,讓廣大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使老百姓具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文明創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影響融入發展大局、落到工作實處、走進百姓生活,城市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升,得到市民群眾的廣泛認可。濟南正日益成為具有吸引力和魅力的城市,成為市民安居樂業、充滿自豪感和幸福感的美好家園。
      以新的發展理念匯聚起城市發展的力量
      創建文明城市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培育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推動城市的發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是全民積極參與、群策群力共同構建才能完成的民心工程。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體現在高樓大廈、五光十色、花團錦繡上,而是體現在每一位市民的一言一行上。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關鍵要用新的發展理念指導實踐,形成政府、社會、市民共同治理城市的機制。要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聚促進城市發展正能量。要堅持協調協同,盡最大可能推動政府、社會、市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更好地改善城市環境,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激發全市人民形成和保持爭先爭上的精神狀態,形成政府親民、市民擁政的良好互動局面。文明城市的創建主體是群眾,要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不擾民”的工作原則,尊重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鼓勵企業和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創建文明城市是一個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一個城市的文明建設,不會隨著創建活動的結束或者獲評文明城市稱號而停止。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發動更多的社會組織、居民參與其中而提高人們對城市的滿意度,激發社會、公眾維護城市形象的熱情,對生活、居住的城市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社會以及公眾共同創建所體現出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最積極的意義、最深遠的影響、最有成果的收獲。“攜河北跨”拉開了我市跨越式發展的大框架,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我市提供了難得的重大發展機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則為我市搶抓機遇、趕超跨越、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障、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它所激發出來的全市人民開拓創新、銳意拼搏、奮勇爭先、不甘落后的精神力量,正轉化為凝聚共識、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為建設“繁華時尚、人文薈萃、宜居宜業、幸福和諧”的現代泉城,書寫著濟南輝煌的發展歷程。 (作者單位:濟南市委黨校)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