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城市讓市民生活更美好” 濟南拆違拆臨工作側記

    發布日期:2017-08-06

    信息來源:大眾日報

      在轟隆隆的挖掘機聲中,一處處違法建筑頃刻間變成碎磚爛瓦。
      在陣陣鼓掌叫好聲中,一座座違章建筑消失在道路兩側。
      行走在濟南市市中區樂山小區,往日的舊門窗市場已經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寬敞的道路;樓前樓后的違搭亂建消失不見,出現的是干凈整潔的健身廣場;油煙滾滾的燒烤攤點進室入廳,社區生態大變樣。
      樂山小區的前后變化只是整個濟南市的一抹縮影。而這只推動整個濟南市大變化的“手”,正是去年底濟南市開展的全市“拆違拆臨”專項行動。
      “城市,讓市民生活更美好。”山東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一語點出了拆違拆臨工作的真實內涵——
      拆違拆臨,就是要拆除違章占路建筑,還路于民,把拆出的大量公共空間來復建道路,有效緩解道路擁堵,讓市民享受暢通出行的便捷;
      拆違拆臨,就是要拆除違搭亂建建筑,還綠于民,建公園、建綠地,提升城市的美好形象和氣質,讓市民共享優美的公共環境,增添城市幸福感;
      拆違拆臨,就是要拆除臟亂差,還利于民,還給市民的是潔凈、整齊和美好,這其中也蘊含著市民對城市建設的一份美好期待;
      拆違拆臨,絕不是一拆了之,而是將市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將拆違拆臨的美好成果惠及廣大民眾,真正讓市民生活變得美好。
      “城市讓市民生活更美好” 濟南拆違拆臨工作側記
      
    “既要還路還綠于民,又絕不一拆了之”
      
      6月28日下午六點半,家住歷下區甸柳新村的李華芬下班開車從文化東路駛入吉祥商街,行駛500多米到達小區院內,共花了五分鐘。“每天開車上下班必經吉祥商街,現在道路變寬了,也不堵了。往常就眼看著離家只有500米就是回不了家,至少得堵半個小時。”
      其實兩個月前,吉祥商街還是另一番光景。總長1100余米的街道曾經擁有192間違建商業門頭房,聚集了大量賣蔬菜糧油、日用百貨的業戶。“這里是雙向兩車道,小區車輛多,一早一晚都是居民購物的高峰,堵車嚴重。”李華芬說,“早些時候商貿配套服務設施并不健全,門頭房的出現也方便了大家生活。但現在居民購物渠道多了,街道門頭房阻礙交通的問題逐漸凸顯。”
      現在,吉祥商街終于不堵了,拓寬的道路兩旁建起了綠化帶。帶來這種變化的正是濟南市民們耳熟能詳的“拆違拆臨”。
      土地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絕對珍稀資源,違章違法建筑不但非法占有土地,更阻礙了市民正常的出行和生活。2016年底,一封“鐵柱的來信”引發熱議,濟南市圍繞“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戰略部署,將“拆違拆臨、建綠透綠”納入“453”體系,確定為2017年的一項重點工作,掀起了“拆違拆臨”工作熱潮。
      “對拆出的土地要‘以建綠為原則、不建綠為特例’,要做到還綠于民、還路于民、還利于民,把市民的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拆違拆臨’工作,不單是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服務,歸根結底,它更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為的是給城市留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給百姓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王文濤在調研拆違拆臨工作時說。
      “拆后去哪里營業?老顧客們找不到我的鋪子了可怎么辦?”對于那些在吉祥商街違建門頭房里經營的商戶們來說,“拆違拆臨”的消息讓他們心里直打鼓。
      “自濟南市委、市政府部署拆違拆臨工作后,我們就第一時間抽調街道和社區的骨干力量對吉祥商街門頭店鋪進行詳細摸底調查,逐門逐戶、不厭其煩地向業戶宣傳政策。很多業戶在這里經營了十幾二十年,很多人出于感情深、客源穩不愿搬離。”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孔愛華說,“我們了解需求、深入發動,多免除一個月租金,減輕業戶的經濟壓力,爭取業戶的理解和支持。反復做工作后,業戶最終支持拆違,自行搬離。”
      沒有匆匆甩賣,沒有著急上火,吉祥商街業戶的搬離顯得頗為從容。甸柳新村街道4月1日正式下發拆遷通知,僅用了20天,192戶商家就全部自行搬離。
      按照“不讓任何一個家庭流離失所,不讓任何一個人失去生活來源”的原則,對于拆后的商戶,吉祥商街拆違小組幫助他們協調店面搬進吉祥苑農貿市場、甸柳人防市場;對有些餐飲店不符合進入地下市場標準的,就協調聯系地上商鋪;對于有些不再想做生意但有就業意愿的,街道利用和轄區企業達成的用工協議,對符合條件的優先推薦就業。分類幫扶,一戶一策、一戶多策,讓商戶有更多的選擇,絕不讓他們“二次下崗”。吉祥商街的拆除不僅得到了居民的肯定,也得到了業戶的支持。
      在濟南市“拆違拆臨”工作中綠化提升的商業街遠遠不止吉祥商街一條,受益的也不僅僅是甸柳新村街道的居民。泉城路街道芙蓉街、山師東路商業街、燕子山西路商業街、桿石橋街道斜馬路商業街等街道上的違建商業門頭房接連被拆除,按照“以建綠為原則、不建綠為特例”的思路,還路還綠于民,不但大大改善了街道的擁堵情況,提升了街道整體面貌,同時也綜合施策、最大限度保障廣大商戶的民生利益,絕不“一拆了之”。
     
    “以法為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3月16日晚,當肖斌到家時,已經快12點了。但他依然沒有休息,而是又想了一遍第二天的拆除行動,確保每個環節都沒瑕疵。
      肖斌是濟南市市中區城管執法局舜耕中隊中隊長,為了拆除國華東方美郡私搭亂建的違建,他可是絞盡腦汁,頭疼不已。“有的業主私自建車庫,有的在別墅外建起‘樓外樓’,有的甚至把公共區域的小山改成私家花園。”國華東方美郡別墅區多年來都是違建集中地,收到的周邊居民檢舉信數不勝數。
      為了啃這塊“硬骨頭”,舜耕中隊的隊員們可沒少吃苦。早在今年1月份,市中區城管執法局出動70余名城管執法人員,對別墅區內的兩處違章建筑進行了強拆。兩處違章建筑是在2016年底時被發現的,發現后便要求違建業主停工,并限期拆除。“因為業主拒不停工,1月13日我們組織了強制拆除。只傷害到了墻體,沒有破壞承重,但西側業主又進行了修補,繼續施工,所以我們進行了二次行動,破壞性拆除。”如此一來,違建樓體基本屬于報廢狀態,無法再進行使用。
      為了打贏國華東方美郡這場“拆違戰”,濟南市委專門成立了國華東方美郡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市建委、規劃、房管、工商、金融辦、不動產登記中心六個部門聯合下發通告,從建設、誠信、金融、產權凍結等多個領域對違建業主實施聯合懲戒,督促其自拆。3月16日,濟南市城管局、城鄉建設等13個部門在國華東方美郡召開拆違媒體見面會,并組織精干力量向頂風新建的違法建設開刀,形成了拆違拆臨的高壓態勢。
      在強大的壓力下,國華東方美郡261戶違建業主中,有260戶已經自拆或正在自拆,達到違建戶數的99%。
      “看著社區內的違建終于被拆,我們心里也算出了一口氣。”居住在國華東方美郡的居民張民說,“小區內某些別墅的私搭亂建不但影響社區規劃,破壞小區原有格局,侵占了道路,而且施工的噪音污染也影響著居民的正常生活。”
      濟南市“拆違拆臨”工作中,不單單一個國華東方美郡,所有的違法建筑在拆除過程中都以法律為準繩,嚴格依照和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引發一起行政訴訟,沒有發生一起法律糾紛。
      “拆違拆臨是對公平正義的具體詮釋。在違建的發現與拆除的過程中,需要一視同仁,‘一把尺子量到底’。拆違拆臨工作維護了法律的尊嚴,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同時也消除了社區內的安全隱患。”濟南市城管執法局局長呂燦華說,跳出拆違怪圈,就是要以法為繩,做到拆違于法有據,同時多部門聯動懲戒,加大違建者的違法成本,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將治理常態化、制度化。
     
    市民擁有的“實際獲得感” 才是拆違工作的最大成果
      
      提起“拆違拆臨”工作開展以來,生活前后的變化,濟南的市民們這么說——
      “之前住在一樓的小區業主們把門前的空地圈起來建小院,侵占道路,有的還養貓養狗,衛生問題層出不窮。”“現在可好了,小區內的違建拆了,多了公共自行車棚,擴建了健身場地,綠化帶也建上了。起初以為只是單純喊口號,但沒想到,一年不到,變化竟然能這么大!”市中區白馬山街道貴都花園9號樓的老住戶張秀全大爺豎著大拇指說道。
      “萬壽路是我上下班的必經之路,原來路上有一個存在了20多年的農貿市場,占路堵路,我送了孩子還要去上班,基本每個工作日都要早起一個小時。”“現在農貿市場拆了,瓶頸路被打通,每天多少也能睡個懶覺,下班回家再也不用望‘家門’興嘆了。”家住市中區紫光花園的居民張利也點贊拆違,“真正是還路于民,還空間于民!”
      “之前拆違通知下來后,抵觸心理很大,也跟前來通知的城管人員發生了口頭沖突,說白了就是擔心日后的生計問題。現在好了,不但攤位政府給安置好,還給我免了一年的租金,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歷下區山師東路街道的一處違建商業門頭房商戶宋夏說。
      市民眼中的“拆違拆臨”是感性的,可觸摸的。但在呂燦華眼中,“拆違拆臨”意味著一項項必須完成的指標,意味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壓力和責任。
      ——“拆違拆臨”開展以來,濟南市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控新治舊、司法保障”的原則,全面打響了拆違拆臨的攻堅戰。截至目前,濟南市累計拆除違法建設52708處、2424.1萬平方米。市區內街道以及小區已綠化1291處,共計117.8萬平米。
      ——“拆違拆臨”開展以來,濟南市堅持“先政府,后個人”“先黨員,后群眾”的原則,要求涉公單位和個人帶頭申報、帶頭自拆違法建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例外,堅決防止“拆私不拆公”現象。為此,濟南市委市政府督促全市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如實報告并帶頭拆除違法建設,對隱瞞不報、拒不拆除的單位和個人,將視情節輕重依法依紀嚴肅處理。除此之外,還對全市“兩代表一委員”進行審查,有違建的責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撤銷其代表或委員資格。通過這些措施,破除了拆違拆臨的阻力,贏得了廣大市民的支持和信任。
      ——“拆違拆臨”開展以來,通過實施嚴格的臺賬管理,市城管局將1-8月份的拆違拆臨任務分為三期:一期臺賬列入的288處違法建設和636處違法戶外廣告,已于今年春節前全部拆除完畢;二期臺賬已于4月30日前完成,共拆除違法建設11900余處、740萬平方米,拆除違法戶外廣告5900余處、36萬余平方米。三期臺賬已經拆除違法建設32129處,共計1457.9萬平米,余下拆除任務正在推進。
      ——“拆違拆臨”開展以來,濟南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的專項督導組,采取沿途看、現場查、會上聽、集中評等方式,對縣區拆違拆臨工作進行“滾動督導”,對發現的一般問題及時指正,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市委研究解決,進一步推動責任落實。同時,濟南市出臺了《拆違拆臨工作問責辦法》,對不作為、慢作為以及參與違法違章建設的涉公單位、個人、兩代表一委員進行嚴肅問責。
      “市民們從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的支持,他們的積極參與和理解支持是拆違拆臨的最大動力,市民的切身感受也是拆違拆臨的最高標準。”呂燦華說,“拆違拆臨的強力推進,也使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濟南市民們的‘實際獲得感’反映出了拆違拆臨工作中的成果被市民們所接受并共享的過程。”
      當前,濟南拆違拆臨已進入攻堅階段,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還很多,但只要懷著一顆“讓市民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一把尺子量到底,那么這場攻堅戰就一定能打贏,打造出整潔有序、和諧優美的省會城市新形象。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