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們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轄區綜合環境、市民文明素質實現了大改觀。作為泉城的西大門,槐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濟南的形象,但對標全國先進城區,槐蔭仍有不少提升空間,需要我們不斷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5月份召開的全區城市提升工程動員暨鄉村文明行動推進大會上,槐蔭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城市提升最終是要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全區要把政策、資源、力量、要素等高度聚焦到城市提升上來,推動轄區功能、品質、形象全面提升。
提升轄區群眾的幸福感,需要基層干部用腳步丈量社區,要有拿著放大鏡找問題的態度,使“經常抓、抓常態”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為此,槐蔭區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引領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堅定信念、履職盡責,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以作風提升促城市提升,為槐蔭城市提升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全區上下對標全市城市提升“十大行動”,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在城市環境美化、老舊小區改造、廣告牌匾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三高”沿線綜合整治等方面不遺余力,讓百姓獲得了看得見的幸福。
在城市提升工作中,全區各級黨組織圍繞區委“1+541”工作部署,通過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讓黨員干部深刻理解城市提升工程和鄉村文明行動是新時代賦予的政治責任。圍繞城市提升,區委召開了“書記直通車”第二次重點工作推進會議,進一步提高了全區上下思想認識,并就有關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與此同時,全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統一高效的組織指揮體制,建立起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協作高效的工作機制,形成全區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工作氛圍,把每項行動都一一明確好分管區領導,做到責任清晰、落實有力。“年底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要達到100%,完成33座公廁建設改造任務”“6月底前完成小清河槐蔭城區段生態清淤工程”“9月底前全面完成‘禁燒區’范圍內露天燒烤行為整頓取締工作”……在全面從嚴治黨形成的城市提升氛圍下,槐蔭區將“十大行動”分別細化為各項具體工作,并明確了責任人與時間節點,彰顯了槐蔭區在本次提升行動中的力度。
為確保城市提升工作落到實處,槐蔭區委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全區各級各部門堅持“時辰可拖、日期不可拖”,對于問題和困難敢于碰硬、主動溝通,積極協商、一抓到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取得成效。各級領導干部親自指揮、親自協調、親自督戰,既掛帥、也出征,既抓大、也抓小,既抓部署、也抓督導。同時,槐蔭區對城市提升工程進行季度考評,將城市提升工作納入全區“流動紅旗競賽”,并出臺了考評體系,進一步強化問責?;笔a區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紀檢監察職能作用,通過實施包掛督導、開展專項巡察、強化派駐監督、嚴格執紀問責等措施,嚴肅查處責任不落實、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對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實施城市提升工程決策部署不嚴不實及違規違紀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從嚴從快追責問責,確保了城市提升工作落在實處。組織、督查部門加強督導檢查、跟蹤問效,對工作落實不力甚至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不留情面,進行約談通報問責,把督導考評結果作為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和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綜合考評的重要依據,倒逼全區上下形成比進度、比質量、比效果的濃厚氛圍。
此外,槐蔭區以城市提升工程和鄉村文明行動為契機,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并重,既打好集中整治“殲滅戰”,也打好防止反彈的“持久戰”,建立起了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環境保護、文明創建、公共場所管理等一系列有效管用的辦法,做到“解決一個問題,建立一個機制,跟上一個制度”。同時積極探索城鄉建設管理的精細化、市場化、社會化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不斷鞏固提高城市提升工程和鄉村文明行動的成果。 (本報記者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