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黨情、國情、世情出發,對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行了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宏觀設計和戰略部署。“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實踐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管黨治黨不僅關系黨的前途命運,而且關系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氣力抓緊抓好。”“7·26”重要講話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開創黨的建設新境界的思想指南和行動綱領。
新的發展階段,對黨的領導提出了更加艱巨的任務。
必須牢牢把握“主題”提升黨的戰略思維能力,深入化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出現的重大問題
“7·26”重要講話作出一個重大戰略判斷,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深刻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并不斷開辟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五年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迅速變化的時代和多元紛繁的實際,奮力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一是“發展起來的問題”,主要包括社會差距拉大、環境治理緊迫、權力腐敗嚴重等;二是“制度定型問題”,著力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三是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面臨的問題,著力理順和定位政府與市場、國家與社會、黨與人民的關系,凈化優化黨內黨外政治生態;四是由“大”變“強”的問題,直面新全球化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在國際舞臺上塑造社會主義中國新形象。這幾大類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如何通過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整個經濟社會現代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負歷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和作風,扎實工作、銳意創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正是在化解社會矛盾、解決重大問題過程中,有力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同時也把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問題是社會前進的導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新局面,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入化解“新的發展階段”的新矛盾和新問題。
新的發展階段,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更加嚴峻的考驗。
必須緊緊圍繞“深入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搞得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黨、關鍵在全面從嚴治黨。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重大成果表明,全面從嚴治黨,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核心工程”。在“新的發展階段”,黨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和考驗,要求全面從嚴治黨不能有絲毫松懈。
——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是緊緊圍繞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方向。“全面”就是管全黨、治全黨,覆蓋黨的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部門,重點是抓住“關鍵少數”;“嚴”就是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治”就是堅持標本兼治,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
——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有機結合,是緊緊圍繞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路徑。新形勢下堅持思想建黨,必須緊緊抓住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踐行群眾路線、扭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這個“總開關”四個關鍵環節。
——解決“四風”頑癥,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是緊緊圍繞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的核心任務。“四風”的要害是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損害黨群關系。解決“四風”頑癥,一個直接目的和重大任務是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這是建設偉大工程題中應有之義,是黨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緊緊圍繞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環節。著力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人黨性的黨內政治文化,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靈魂,是不斷培育黨內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
——完善權力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是緊緊圍繞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失去監督的權力勢必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以上五個方面,既是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定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經驗,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和新的發展階段緊緊圍繞“深入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路徑,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牢牢遵循的基本規律。
新的發展階段,對黨群關系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密切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奮力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始終聚焦的核心問題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習近平反復強調:“核心問題是黨要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刻也不脫離群眾”,“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始終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黨的建設致力于解決的核心問題。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積累了成熟的理論和成功的經驗,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對于解決新形勢下黨群關系面臨的新問題,“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具有多層面的價值意義。
其一,科學發展觀價值意義。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人的發展是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的目的;生產力的發展歸根到底必須通過人的努力、為了人的發展。因此,為什么人的問題、靠什么人的問題,始終是根本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對于道路選擇來說,這個問題是決定道路選擇的方向是否正確、能否具有強盛生命力的關鍵環節;而對于一個政黨來說,這個問題是判斷黨是否先進、是否有堅實基礎和充沛活力的根本標準。我們黨領導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以能不斷拓展,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事業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根本上解決了“為人民發展、靠人民發展、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一根本問題,為新形勢下密切黨群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開辟了有效途徑。
其二,民主政治觀價值意義。馬克思主義指明,世上沒有所謂“純粹民主”“絕對民主”,民主“意味著在形式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正是深刻體現著和詮釋著我們黨在推進中國改革發展中所堅守的民主政治價值觀:堅持以人民為宗旨,把實現公平正義、維護人民權益作為民主法治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主體,把激發人民主體意識、行使好民主權利作為民主法治建設的根本依靠力量;堅持以人民為目的,把擴大人民民主、確保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作為民主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總之,正是由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有力加快了當代中國民主法治進程,在黨同人民愈益密切聯系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緊緊依靠人民有力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境界。
(作者系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濟南大學政法學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