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持續精準發力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民政兜底成為脫貧“最后防線”

    發布日期:2017-11-14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同時要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我市《“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在2017年基本完成脫貧任務,2018年兜底完成脫貧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濟南市民政局作為承擔著“兜底一批”重要職責的民生部門,堅持把脫貧攻堅當作重大政治任務,持續精準發力,全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在全市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加強銜接不漏一人
      眾所周知,民政肩負著“兜底一批”的重要職責。兜底,是解決貧困戶脫貧的“最后一道防線”。“兜底一批”,兜誰?怎么兜?怎樣才能兜底到位?市民政局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制定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意見》,加強了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
      為確保兜底扶貧保質保量完成,市民政局在各項銜接工作中下足功夫,注重加強標準銜接、政策銜接以及對象銜接。去年以來,全市已經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市定扶貧線“兩線合一”。今年市民政局又研究制定了農村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方案,將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年4277元,繼續保持了“兩線合一”,保障了低保對象65917戶、98435人;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差額發放低保金,全面做到應保盡保;最后,聯合扶貧部門,強化農村低保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經濟狀況核查,進一步提高了農村低保對象和扶貧對象精準認定水平。
      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線”,同時為確保“兜底一批”的網底更加密實,市民政局進一步發揮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救助制度作用,努力助推脫貧攻堅。
      建立完善了臨時救助主動發現機制和“綠色通道”,讓貧困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今年以來,共發放臨時救助金884萬元,救助困難群眾9188人。
      同時,市民政局結合工作職能,認真落實《濟南市醫療精準扶貧實施辦法》,對患病且無能力支付醫療費用的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和其他特殊困難人員給予了醫療救助。今年已發放醫療救助金3036.4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0554人。
      繼續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供養。今年以來,市民政局將農村五保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了每年6400元、4277元,并為所有特困供養人員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全力保障了農村五保供養對象5522人。
      加強孤兒和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進一步完善了孤兒和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了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按照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每人每月1120元,機構集中養育孤兒每人每月1410元,困境兒童每人每月300元的標準,全力保障好1252名孤兒和困境兒童。
      今年以來,已為3598名老年人發放居家養老服務補貼345萬元,為8839名80歲以上低保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273萬元,為1967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護理補貼87.9萬元。
      發揮橋梁作用全面匯聚社會力量
      市民政局充分利用民政工作優勢,發揮組織和橋梁作用,積極引導社會組織、雙擁和慈善等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章丘區中藥材產業協會以小康村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為中心,先后輻射帶動15個鎮(街道)158個貧困村,種植中藥材2.6萬余畝,畝收益達4000元至5000元;濟南市泉州商會在濟陽縣仁風鎮李八村投資10萬元建設了高標準西瓜大棚;濟南政和生產力促進中心開展了貧困大學生創業服務,累計開展創業培訓及沙龍十余場,培訓貧困大學生1200多人次;濟南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向24名濟南大學貧困生提供48萬元助學金,幫助其完成學業……像這樣的社會組織還有很多。
      2016年濟南軍區善后辦與濟陽縣仁風鎮李八村結為幫扶對子以來,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0萬元,建成4個高標準蔬菜大棚,幫助貧困戶直接脫貧;建成了村健身文化廣場,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作為保障人民群眾的“民生防線”,市民政局不斷完善兜底扶貧政策,“絕不讓一位兄弟姐妹在共奔小康的道路上掉隊”,這是一句承諾,也是濟南民政人的拳拳之心。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