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是我們黨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是做好各項工作的總綱、靈魂和主線,也是打贏新時代“濟南戰役”,實現“三年有突破”目標的戰略指引、根本保障。
近年來,濟南經濟發展進入了黃金期,駛入了快車道,相繼取得了一系列全方位、深層次、整體性的驕人成績。但實體經濟實力不強,縣域經濟相對薄弱,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發展不夠充分等問題依然嚴峻。亡羊補牢、刻不容緩。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是“四個中心”建設的生命線。夯實薄弱環節、破解突出問題,助力省會濟南加快“蝶變”,必須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強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招商引資開辟了廣闊空間;“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為招商引資工作理清了發展思路;“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招商引資指明了方向;“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招商引資創造了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
問題是導向,使命是方向。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大力氣、出狠功夫,努力把學習成果落實到招商引資具體實踐中,深學篤用、務實踐行,以更加開放的理念謀劃和推進工作,擼起袖子、甩開膀子、干出樣子。
(一)聚焦“專業”,爭做行家里手。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招商引資工作點多面廣線長,牽一發而動全身。城市間的競爭,越來越顯現在招商引資層面;而招商引資的較量,也越來越成為招商干部專業素養、專業能力、專業水平的比拼,專業技術、專業人才、專業團隊的競爭。因此,要全面提升招商隊伍專業化水平,樹立專業思維、豐富專業素養、強化專業操作,想方設法,千方百計,補上知識空白、經驗盲區,克服本領恐慌、能力不足。同時,大力實施全球招商合伙人行動計劃,為市場引入活水,借助全球頂級專業咨詢機構,發揮“智庫”“外腦”作用,不斷拓展產業、政策、信息及投資雙向互通合作渠道,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二)聚焦“影響”,講好濟南故事。越開放,越發展。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近年來,各地紛紛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影響作為加速新一輪發展的戰略選擇。有的圍繞產業做文章,如“大數據之都”貴陽、“光電之都”武漢、“電商之城”杭州、“創客之城”深圳等。有的借助國際賽事、會議、活動等,進行城市營銷,如杭州G20峰會、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博鰲亞洲論壇、大連達沃斯論壇、廈門金磚國家峰會等,均產生了巨大影響,帶來了無限商機。對濟南招商而言,應當緊緊圍繞十大千億級產業,切實發揮產業招商組作用,深入挖掘同德國、美國等境外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潛力,組織策劃好德國招商周、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大會、美國新一代信息技術專題推介會等一系列有重大影響力的專題招商活動,開展專業招商、定向招商,講好濟南故事,發出濟南“好聲音”,以點帶面,撬動城市崛起。同時,充分利用駐外機構作用,加強同各地商協會聯系交往,推動合作招商、以商招商,引進更多“高達新優特”項目,拉長創新鏈、價值鏈。
(三)聚焦“載體”,拓展發展空間。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招商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紛繁復雜、千頭萬緒。但系統工程并不意味著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哄而上、不分主次、不分重點。全市招商工作一盤棋,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中央商務區等重點區域是重中之重。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迎來建設元年,也是招商元年,要牢牢抓住“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重大機遇,快馬加鞭、快人一步,打好當頭炮,下好先手棋,加快引進一批引爆型、引領型的大項目、好項目、特色項目,實現先行區“一子落”,新舊動能轉換“全盤活”。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高點定位、高標招商,圍繞生物醫療、康復醫養等領域,深化與日本SHIP、住友集團等國際知名企業洽談合作。中央商務區立足產業金融中心定位,圍繞五座超高層地標建筑,加快“金融+”和總部經濟招商,力爭成為金融集聚的標志區、示范區、樣板區,實現彎道超車、變道換向。
(四)聚焦“政策”,放大虹吸效應。去年以來,伴隨著國發5號文、國發39號文的出臺,各地也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進入新時期,招商政策也由原來拼土地、拼資源、拼稅收的“粗放型”1.0版,升級為環境、人才、產業集聚、配套服務在內的2.0版,政策措施更加精準,投資導向更加精細。有舍有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要進一步樹立“舍得”理念,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真正把好政策拿出來、用起來,吸引外地企業入駐。切實做好金融、科創、物流、引才引智及《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社會化招商獎勵辦法》等一攬子政策的落地實施,充分釋放政策效應,吸引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不能變成華而不實的“抽屜政策”和高高在上的“桃子政策”,確保政策落地有聲,發展勢頭有力。
(五)聚焦“環境”,優化投資服務。政務服務效能是企業投資布局的重要參考指標。筑牢“投資促進就是投資服務”的理念,圍繞打造“十最”營商環境,創新服務機制,推進政務服務供給側改革。建立“服務大使”制度,組建一支業務能力精、協調能力強、綜合素質較好的“服務大使”隊伍,為企業提供保姆式、親情式、全過程服務。制定“只跑一次”事項清單,讓企業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深化審批權限下放,及時將市級外商投資管理權限同步同權下放至有條件的縣區和省級以上開發區,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作者單位:濟南市投資促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