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優化營商環境必須敢于自我革命

    ——優化營商環境系列評論之一

    發布日期:2018-06-25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最近,市委主要領導同志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上強調:“優化營商環境,必須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語氣之堅決,用詞之尖銳,彰顯了市委、市政府革故鼎新優化營商環境、奮力加快省會建設發展的堅強決心。
      自我革命,顧名思義就是在優化營商環境中,向自己動手,對自己開刀,從體制機制上理順、約束權力,讓伸得過長的權力之手斷自己的“腕”。
      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我市營商環境存在不少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自己“斷腕”的時候:推諉扯皮突出,暴露出缺乏責任擔當;辦事效率低下,暴露出缺乏服務意識;服務態度惡劣,暴露出缺乏群眾立場;工作紀律渙散,暴露出缺乏規矩約束;發展意識不強,暴露出缺乏長遠觀念。雖然這樣的現象是個別的,但這樣的營商環境與省會的形象地位很不相稱,也與省會走在前列的要求相去甚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放眼全國各地,凡是經濟發展快的地方,營商環境必然是“賞心”之處;凡是經濟發展慢的地方,營商環境必然是“傷心”之地。北京開辦企業“只進一門,只對一窗”,5天全辦好;杭州實行一個電話,政府為企業提供“店小二”全程服務;廈門233項市級審批事項實現全流程網上審批,90%的審批服務實現“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
      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晴雨表”。2017年山東省民營企業100強公布,濟南市只有3家。而2017年杭州44家民企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連續15年蟬聯全國和浙江省第一。
      知恥而后勇,奮發而爭先。敢于自我革命,矢志“斷腕”,削去部門手中的權力,放棄部門固有的利益,積極放權于市場和社會,主動讓利于群眾和企業,是會很“疼”的,但“疼”是暫時的,短暫的“疼”帶來的是“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帶來的是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帶來的是群眾企業辦事的方便快捷,帶來的是城市發展的良好口碑,這種收益是長遠的,是無價的,是群眾和企業熱切期盼的。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1904年,作為我國內陸自主開埠第一城,濟南也創造過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引得國內外商賈云集、投資興業,很快發展為山東內陸最大的商貿中心。
      營商環境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別人能做好的,我們也能做得更好。敢于自我革命,就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圍繞實現“一次辦成”的目標和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溫暖細致的服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重商親商的人文環境、既親又清的政商環境、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認真落實深化“一次辦成”改革35條措施,“零跑腿”168項事項,“只跑一次”948項事項,“你不用跑我來跑”49項事項,真正做到“有熟人沒熟人一個樣、外地人本地人一個樣、大企業小企業一個樣、國有民營一個樣、內資外資一個樣”,讓企業和群眾在濟南生活得開心、舒心、安心。同時,對優化營商環境,不負責就問責,誰破壞就打誰的“板子”,在全市形成人人關心、個個維護營商環境的良好風氣。
    編輯:姚立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