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市新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文件,前幾天看到了《深化“一次辦成”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很是讓人驚喜。《若干措施》不僅在編制過程中大量征集了企業家意見,邀請企業深度參與了兩輪評估,充分聽取并采納了企業家的合理意見,并且明確地規定“凡是政府部門制定的涉企政策性文件,都要征求企業家意見或請企業家代表參與制定”。
主動讓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性文件編制,能增強涉企文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更能保障文件順利落地實施,真正發揮激發經濟活力的作用,很有亮點。其背后隱含的“營商環境怎么做,企業的意見最重要”的意識轉變更是值得點贊。
營商環境是一所城市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在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是發展之基石、財富之源泉。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招鳳引凰”離不開先進的硬件、豐富的資源和優惠的條件,更離不開公開、公平、穩定的營商環境。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指出的,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
而營商環境好不好,“春江水暖鴨先知”,自然是企業家最有發言權。企業家就像是候鳥,哪里的營商環境好,它就在哪里停,就在哪里生長。
如果說“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是給優化營商環境指出了方向,那么“企業家滿意”就是我們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
要達成這個目標,最關鍵的就是換位思考。站在企業家的立場,從企業家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找到最影響他們發展的問題,給予他們真正需要的幫助。
“應辦盡辦”“說辦就辦”“一次辦成”的高效便捷政務環境,是企業家所向往的。態度熱情、服務規范、流程簡單的溫暖細致服務環境,是企業家所期盼的。“有熟人沒熟人一個樣、外地人本地人一個樣、大企業小企業一個樣、國有民營一個樣、內資外資一個樣”的公平正義法治環境,也是企業家所樂見的。還有重商、重企、重才、重信的人文環境,既親又清的政商環境、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都是企業家們真正所需求的。
要打造好這樣多層次的營商環境,就得多聽企業家的意見,變政府“端菜”為企業“點菜”,變企業“催著辦”為干部“主動辦”。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家最有發言權,打造什么樣的營商環境,企業家要有參與權。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才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真正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潛力,實現高質量的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