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淘汰落后的生產方式?如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如何讓高新區水更清、山更美、天更藍,營商環境更優,產業更加“綠色”?
2017年,高新區在迎接環保部強化督查和巡查過程中,全面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取締167家“污”企,淘汰8家單位的燃煤鍋爐……
取締不達標企業
整頓178家企業為產業布局留空間
高新區通過全面排查,確定178家“散亂污”企業,涉及石材加工、磚瓦窯、小塑料、小化工、小選礦等行業。
根據企業實際,高新區相關部門區分情況,分類施治。不符合產業政策、治理無望的167家企業,高新區堅決予以依法關停取締;其余11家企業進行了提升改造,通過增設污染防治設施,補辦環評,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納入規范管理。
借助此次清理整頓,高新區痛下決心,一舉取締東區街道辦事處抬頭河村25家水泥預制板企業集群,全部實現“兩斷三清”,為高新區“一區兩城兩谷”產業布局留出發展空間。
淘汰不合格鍋爐
9臺燃煤鍋爐全部提前被取締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深入推進,高新區按照濟南市的部署要求,迅速組織開展了轄區燃煤鍋爐淘汰和低空排煙設施全面排查及取締工作。
2017年8月底,高新區提前完成全區8家9臺48.3蒸噸燃煤鍋爐淘汰任務,減排二氧化硫24.6噸、氮氧化物35.2噸、煙粉塵3.9噸。
高新區還制定了低空排煙設施排查取締實施方案,按照屬地原則,明確辦事處為排查及取締主體,明確完成時限。目前,轄區內82家共197具低空排煙設施全部完成了排查取締工作。
通過對轄區有關燃煤設施的淘汰取締,高新區進一步減少燃煤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有效促進了全區環境質量改善。
改進不合格工藝
用治理技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高新區按照環保部強化督查與巡查要求,積極引導企業加強內部環境管理,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和治理技術,在實現達標排放的同時,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提質增效,以點帶面,有力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
高新區重點對包裝印刷、表面涂裝、有機化工等行業推進實施VOCs治理,通過推廣使用低VOCs原輔材料、改進生產工藝、加裝集氣設備集中收集處理工藝廢氣等措施,提高VOCs去除效率,減少VOCs排放,督促6家企業實施了VOCs綜合治理。同時,推進具有噴漆作業的6家汽車維修單位實施了VOCs治理。
高新區全面排查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行為,督促23家相關企業對物料儲存、運輸、裝卸、混合等節點加強無組織排放控制,物料儲存場所全封閉,生產過程采用密閉輸送方式,關鍵節點加裝灑水、噴淋等抑塵設施。
“我們轄區有1臺75噸燃煤鍋爐,通過超低排放改造,實施了‘多級除塵+高效脫硫+非選擇性催化還原’等煙氣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達到特別排放限值。”高新區環保人員表示。
調整不合理結構
天然氣在能源消費占比達到5%
如何通過能源結構調整來減少工業生產及生活領域污染物排放?為此,高新區推進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能源革命,助力綠色發展。
高新區通過燃煤鍋爐淘汰(改造)、推廣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供給、規范建設生物質發電等措施,進一步壓減燃煤,2017年實現全區煤炭消費比2012年凈削減0.61萬噸,天然氣利用占全區一次性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
“電代煤、氣代煤”工程得到積極落實。目前,高新區利用污水源熱泵已實施完成1800戶27萬平方米的“氣代煤”供熱項目。
在全面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中,高新區環保分局有效利用行政處罰這一執法手段,在轄區環境執法中真正體現出了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作風。2017年,高新區環保分局行政立案查處了60家企業,達到2016年全年處罰數量的7.5倍。在強化督查和巡查的過程中,地方執法環境越來越好,執法作風越來越優良,企業的環保意識和守法意識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