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濟南高新區舉行“探索生態賦能發展模式,加快建設一流園區”專題講座。
此次講座在與會者中刮起一場觀念風暴。講座指出,國家級高新區要有換場思維、未來思維和生態思維,不能身在下半場而腦子還在上半場停留,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要積極營造可循環的生態系統。觀念領先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而生態賦能就是一種領先的思維和觀念。
在生態賦能發展中,濟南高新區積極營造生態大森林,其中土壤是創新平臺,陽光是創新政策,空氣是創新氛圍,水分是創新服務。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各類主體、要素、環境與影響因子相互聯系,互相成就,物種多樣、要素偶發、關系復雜、自組織是生態繁榮的關鍵,要素循環、鏈接一切、開放共享、跨界融合是生態本質特征。這里的賦能是指為某個主體、某個領域賦予某種能力和能量,實現升級發展。
生態賦能,更加強調為主體提供更高效的環境、機制和服務,從而實現主體的自組織、自激勵、自成長。生態賦能,就是用生態化的理念和方式,為高新區創新創業、政務、社會、政治、環境等領域賦能,打造開放融合的動態平衡系統,實現儲能、育能和釋能,為高新區全面發展注入強有力的新動能。通過儲能,實現要素集聚;通過育能,構建生態;通過釋能,實現爆發成長。在此過程中,高新區將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公平法治的社會生態、正氣充盈的政治生態、簡潔高效的政務生態、青山綠水的自然生態。
在建設一流園區過程中,大力培育新興產業,讓新型研發機構“接地氣”,有效率,積極培育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營造創新氛圍與文化,完善創新服務,建設新型智庫,這些都是很好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