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至15日,第六十九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舉行。由14個省市自治區共68家單位組成的中國書展代表團,在600多平方米的展區里展示了近2000種圖書,外文圖書占比53%,是本屆書展最大的國外參展商。一本本中國圖書,從多個維度展示著當代國人的精神文化風貌;一個個中國故事,感動著來自各國的讀者與出版商。
“中國故事是巨大的資源”
“爸爸,再給我讀一本書好嗎?”一名約莫四五歲的德國小男孩,“粘”在擺滿中國兒童文學出版物的展臺前不肯離去。
“這么喜歡聽中國的故事嗎?”在得到男孩肯定的點頭后,德國爸爸彎下腰,拿起一本中英對照的兒童讀物,細心地為兒子解說起來。
這是法蘭克福書展中國展區的一幕小插曲。被中國故事吸引的不僅有小朋友,還有很多大朋友。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展臺被40多位來自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的大學生堵得水泄不通。被“圍堵”的男子是去年摘得世界兒童文學最高榮譽“國際安徒生獎”、實現華人該獎項零突破的北大教授曹文軒。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自出版以來,版權已輸出到日本、韓國、越南、新西蘭、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被譯成多國文字。《草房子》德文譯本就在本屆書展中正式發布。在曹文軒看來,中國故事的人類主題,是能夠感動世界讀者、產生共鳴的關鍵所在,而中國故事的豐富性、獨特性和唯一性,造就了它們在外國讀者眼中的永恒魅力,是巨大的資源。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多語種《中國速度——中國高速鐵路發展紀實》一書中則真實再現了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這本書以紀實文學的形式,讓世界讀者了解中國高鐵何以達到如今的成就,中國何以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擁有世界上最快的鐵路交通網。這將是化解國際社會的誤解和質疑的最好讀本和文獻見證。” 外文出版社副總編輯胡開敏表示,驚嘆于高鐵這張“中國名片”背后的故事,西德大學出版社、阿拉伯科學出版社、俄羅斯白房子出版社等出版商,在書展期間很快就同他們達成了多語種的合作出版意向。
“我們需要更多的中國故事”
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300多家機構參展,預計舉辦4000余項活動。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圖書出版業盛會,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不僅是思想對話的國際平臺,也是中國圖書傳媒出版界對外輸出版權的重要渠道。中國展區的圖書中,既有承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古籍出版物,也有反映當代中國大變革、大發展的精品圖書。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多語種《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工具書對“一帶一路”倡議涵蓋的各個概念進行了權威解讀和翻譯。其德譯本發行方、外文局所屬中國圖書貿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黃玉龍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態度越來越積極,迫切需要一本工具書來直觀地理解其內涵。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出版社策劃編輯邁克爾·達克沃斯對此表示歡迎。“目前國際學術圈內最引人矚目的話題莫過于如何將‘一帶一路’倡議付諸實踐。這不僅是令貿易界和學術界興奮的話題,也是令出版商興奮的話題。”他表示,美國不僅在協助非洲等落后地區發展方面需要打開思路向中國學習,在自身發展發面也需要向中國學習。“所以我們需要引進更多展現當代中國發展觀念的書籍。”
“中國領導人、知名企業家的個人傳記,也是國際出版商的興趣點。越來越多的國外讀者希望通過這些人物傳記,來了解中國、認識中國。”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規劃發展處處長王偉表示,要想讓世界了解中國道路、中國夢,必須要學會講故事。在美國累計售出15萬冊、創下中國圖書在海外銷售紀錄的《習近平時代》英文圖書,就以傳記形式介紹習近平從政經歷、中國夢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內容。王偉同時指出,中國出版物“走出去”仍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
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副主席霍爾格·弗蘭高興地看到,中國展商數量還在不斷上升,出版物的范圍也有擴大趨勢。他說,中國代表團正籌劃未來同時展出電視、電影等音像制品事宜,顯示出對出版物發展趨勢的開放和包容態度。德國DEVAR增強現實技術公司市場拓展總經理浮天海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合作前景,希望與中國出版商合作開發增強現實項目。這位正在抓緊學習中文的年輕人說:“中國是最重要的圖書出版市場,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