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初過,一片蒼茫,幾近空白。隔著飛機舷窗,身處異國的胡政用相機把這一幕定格。照片洗出來,他在背面記下心中愿景:明年這里將不再空白。白俄羅斯,明斯克,這一幕是2015年冬天的中白工業園。
2015年12月,作為招商局駐白俄羅斯代表處首席代表、中白工業園開發公司首席執行官,胡政主持了工業園商貿物流園的開工儀式。103天后,“中白工業園第一樓”商貿中心封頂;5個月后,建筑面積達7.2萬平方米的倉儲中心和展示交易中心基礎工程完成;1年后,中白工業園為白俄羅斯實現優惠政策返還前納稅3728萬美元。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白俄羅斯時曾強調,要把中白工業園建設作為合作重點,將園區項目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明珠和雙方互利合作的典范。如今的中白工業園,起了樓,有了主干道,進駐了越來越多廠商,數萬平方公里的配套建設如火如荼,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這一切經歷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那時的中白工業園,是一片荒涼的林地。不通水電,就自己發電、打井。沒有路,就自己開道、筑路。”剛入園時的窘迫,物流商貿園公司總經理張懿記憶猶新。尤其是語言不通、通信不便、行業標準不一致、思維方式有差異,各種困難鋪天蓋地而來,但終究被一一克服。
冰天雪地里搞工程不易,園區初建招商引資也難。因為剛開始基礎設施缺乏,企業對白俄羅斯不熟悉,園區2016年的招商引資工作差點交了白卷,直到最后一天才確定當年第一家入園企業。但招商局中白項目團隊不氣餒,迅速調整工作思路,終于將局面盤活。2016年8家,2017年23家,2018年以來已37家,入園企業涵蓋8個國家。
“大家的拼勁,讓這里天天在進步。”胡政說,很多企業負責人表示,中白工業園的建設標準、質量都很高。
招商局的加入,以可見的建設速度、可信的建設成效激活了中白工業園。白俄羅斯政府更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表達了對中國、對招商局團隊的尊重和信任。2017年5月,關于中白工業園兩個新修訂的總統令正式頒布,招商局等中國企業的基礎性建議被充分吸納。
“這既表明白俄羅斯尊重中國和中國企業,認可中國開發區建設發展經驗,也說明了中國企業遵守所在國法律,一直在其法律規范下積極作為。”胡政說,現在白俄羅斯各界對此事都津津樂道。
中白工業園建于明斯克機場附近,規劃面積91.5平方公里,原來全是森林,要用地就得伐木。在這里搞開發,如何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能留一棵是一棵,能留一片是一片”,招商局做出了選擇,用15米寬的原始林帶拉起了一條近3000米長的生態保護線。白俄羅斯工程師安德烈豎起大拇指:“你們比我們更愛這里的森林,這樣開發,你們是第一家。”
工業園區一天天“長大”給當地人帶來很多變化。中方資助一些員工和學生到中國培訓、留學,還投資建成了區里往返工業園區的公交線路、車站,并援建學校、幼兒園和醫院。工業園有一處僅二十幾戶人家的村落,1939年建村以來只有一條1公里長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招商局捐助11.7萬美元,為村里修建了一條柏油馬路。通路當天,村里最年長的86歲老人拉住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中國人是好朋友!”
曾經負責園區開發工作的甘朝偉,今年任職結束了。他說:“希望再回去的時候,我們在中白友誼碩果園里種下的蘋果樹,能累累果實掛滿枝頭;規劃沙盤模型都能被建筑實體取代,兩條主路明斯克大道和北京大道上車水馬龍。”雖然已經回國,但他時刻關注著中白工業園,更關心著遠在異國他鄉的同事。
又到一年國慶時,招商局中白工業園項目的員工將國旗懸掛起來,感受那種“走得越遠,離祖國越近”的幸福。“祖國強大了,我們中國企業、中國員工更加自信了。”張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