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提請三審
擬規定不得進行網上虛假交易
10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鳴起所作的關于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張鳴起說,為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針對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修改是必要的,修訂草案已經比較成熟,現在出臺是必要的、適時的。
二審稿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電子商務領域虛假宣傳的問題較為嚴重,甚至出現了專門組織虛假交易幫助他人進行虛假宣傳以牟取不正當利益的情況,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建議對相關規定進行充實完善。此次提交審議的三審稿進行了以下修改:一是對虛假宣傳的具體內容予以細化,明確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銷售狀況”“用戶評價”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二是增加一款規定,明確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二審稿對經營者擅自使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等混淆商品來源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了禁止性規定,有的常委會委員提出,仿冒他人商業標識構成混淆商品來源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一般以被仿冒的標識在相關領域中有一定影響、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為前提,建議對此予以明確。為此,三審稿在相關標識前增加了“有一定影響”的限定。
公共圖書館法草案提請二審
公共圖書館重點在“公”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10月31日對公共圖書館法草案進行了二審。草案對公共圖書館進行了重新定義,體現了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功能,規定公共圖書館的設施設備不得用于與其服務無關的商業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或者允許其他組織、個人在館內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違法違規的活動。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根據自身條件,采取數字化、影印或者縮微技術等推進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并通過公益性講座等方式,加強古籍宣傳。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草案著重突出了公共圖書館的定位,要求公共圖書館應當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群體提供便利,為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和相關咨詢服務,體現其公共性,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
草案還提出,公共圖書館要與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相融合,加強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有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應當注重結合各地實際情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避免“一刀切”。對此,草案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確定公共圖書館的數量、規模、結構和分布,應當因地制宜建立符合當地特點的總分館制,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
刑法修正案(十)草案提請審議
侮辱國歌情節嚴重,最高可判3年
在10月31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刑法修正案(十)草案提交審議。
今年9月1日,國歌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其中第十五條規定,在公共場合,故意篡改國歌歌詞、曲譜,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國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國歌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國歌法審議過程中,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刑法應對如何追究侮辱國歌行為的刑事責任予以明確,以切實維護國歌的尊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超英介紹,國歌和國旗、國徽一樣,都是國家的象征和標志。為了依法維護國旗、國徽的尊嚴,懲治侮辱國旗、國徽的犯罪行為,刑法規定了侮辱國旗、國徽罪,明確了刑事責任。國歌法通過后,有必要對刑法作相應補充,明確侮辱國歌行為的刑事責任。為此,刑法修正案(十)草案增加規定,在公共場合,故意篡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曲譜,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國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國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會計法等11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提請審議
擬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認定
10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了會計法等11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受國務院委托,國務院法制辦黨組書記、副主任袁曙宏作說明時表示,為了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更大程度上激發市場、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會計從業資格認定擬取消。
會計法第三十八條設定了國務院財政部門實施的會計從業資格認定,考慮到目前涉及會計執業能力評價的考試較多,會計人員可以通過參加其他會計類考試證明執業能力,還可以通過接受繼續教育、業務培訓、學歷教育等方式來提高專業能力和水平,草案對會計法第三十八條作了修改,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認定。
海洋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海關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母嬰保健法、公路法、港口法、職業病防治法分別設定了審批事項,考慮到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制定規范和標準、隨機抽查和日常巡查、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和信用管理系統等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草案取消了11項行政審批。
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從事經營性通用航空的,應當向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申請領取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辦理工商登記。袁曙宏介紹,草案作了修改,辦理工商登記不再需要前置審批。
文物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對文物保護單位實施原址保護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確定保護措施,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準,并將保護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設計任務書。為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草案將該條規定的文物保護措施審批由項目核準的前置審批改為并聯審批。
農村土地征收等三項改革試點擬延期1年
10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關于延長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期限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受國務院委托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作說明時表示,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期限將于今年12月31日屆滿,為了進一步深入推進改革試點,更好地總結試點經驗,為法律修改打好基礎,建議將這三項改革試點期限延長1年至2018年12月31日。
姜大明說,試點兩年多來,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門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密切配合下,積極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試點地區按照“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目標要求,圍繞探索入市主體、探索入市范圍和途徑、探索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制度、探索完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權能、探索建立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積極穩妥推進,33個試點縣(市、區)累計出臺約500項具體制度措施,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試點工作制度和政策體系。截至今年9月,全國已有577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總面積1.03萬畝,總價款約83億元。
目前,試點工作仍處于不斷探索、逐步完善的階段,姜大明表示,綜合考慮試點地區實際工作情況以及土地管理法修訂工作進度,建議將三項改革試點期限延長1年。
武警部隊改革期間暫時調整適用
相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提請審議
根據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為了依法有序推進武警部隊改革舉措,同時為修改完善相關法律規定積累實踐經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31日審議了《關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改革期間暫時調整適用相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
受國務院、中央軍委委托,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司令員王寧作了關于草案的說明。他指出,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按照黨中央批準的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總體方案以及關于武警部隊改革的決策部署,加強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武警部隊的集中統一領導,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現代化武警部隊,將對武警部隊領導指揮體制和力量結構進行調整改革。為確保改革于法有據、穩妥推進,需要暫時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的相關規定。
武警部隊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重點是,強化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武警部隊集中統一領導,堅定貫徹中央軍委主席負責制,按照“軍是軍、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則,調整武警部隊指揮管理體制,優化力量結構和部隊編成,實現領導管理和高效指揮的有機統一。同時,調整職能任務、警銜制度、保障體制、部隊部署和兵力調動使用制度。
決定草案的主要內容是,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改革期間,暫時調整適用國防法、人民武裝警察法中有關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領導指揮體制、職能任務、警銜制度、保障體制、部隊部署和兵力調動使用的規定。具體辦法按照黨中央的有關決定、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改革措施成熟后,及時修改完善有關法律。
標準化法修訂草案提請三審
制定高標準 產出高質量
10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了標準化法修訂草案。草案提出,制定標準應當在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社會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入調查論證,廣泛征求意見,保證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提高標準質量。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標準化法修訂草案進行了二次審議。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認為,為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科學技術進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對標準化法進行修改是必要的。
在審議中,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修改意見。他們認為,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能有高質量,應當對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和質量作出明確要求。因此,法律委員會決定在修訂草案總則中增加規定,要求保證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提高標準質量。
有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充實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在標準制定工作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的規定。對此,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后,增加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對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進行立項審查的規定,同時規定,對有關標準之間重復交叉或者不銜接配套的,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作出處理或者通過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機制處理。
還有意見認為,應當明確標準的復審周期,并要求標準制定部門及時淘汰落后標準。對此,修訂草案增加規定,標準的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經過復審,對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技術進步的應當及時修訂或者廢止。
對于地方標準備案,以及有關部門未依法履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問題,修訂草案一并作出明確,規定地方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通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未按照規定對有關標準進行立項、編號、復審、備案,或者制定的標準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及時改正,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可以依法給予處分。
電子商務法草案提請二審
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力保護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10月31日對電子商務法草案進行了再次審議。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連寧介紹了草案的修改思路:遵循規范經營與促進發展并重、聚焦于規范電子商務經營者特別是平臺經營者、按照“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草案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但銷售自產農副產品、銷售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工商登記的除外。
電子商務經營者是否需要依法辦理工商登記,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焦點話題,有意見認為,應當促進電子商務經營的發展,擴大免于工商登記的范圍。但也有意見認為,工商登記是稅收征管的基礎,而且工商登記、稅務登記已合并,實行一照一碼,工商登記應當線上線下統一。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研究后,對免于工商登記的范圍作了修改。
草案著重對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進行了修改和完善,規定不得以虛假宣傳、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應當明示用戶注銷的方式和程序,對于競價排名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顯著標明“廣告”。同時,草案還規定,電子商務平臺不得利用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等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的交易、交易價格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或者收取不合理費用。此外,草案還完善了電子商務爭議處理規范,經營者應當提供原始合同和交易記錄,丟失、偽造、篡改、隱匿或拒絕提供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初審
“三權分置”擬入法
在10月31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振偉就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作了說明。
“‘三權分置’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劉振偉介紹,目前,農村已有30%以上的承包農戶在流轉承包地,流轉面積4.79億畝。為此,草案規定,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流轉中分為土地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同時,明確了土地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的權能。土地經營權流轉后,為了加強對土地承包權的保護,草案規定,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后,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承包方的土地承包權不變。
對于承包期,草案規定,國家依法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為了給予農民穩定的土地承包經營預期,草案規定,耕地承包期屆滿后再延長30年。
為進一步規范對個別農戶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適當調整,草案劃定了紅線:必須堅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不得打亂重分的原則;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對于土地經營權的融資擔保問題,草案規定,承包方可以用承包土地經營權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第三方通過流轉取得的土地經營權,經承包方或其委托代理人書面同意,可以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
草案還增加了土地經營權可以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規定。
船舶噸稅法草案提請初審
條例擬上升為法律,稅負不變
10月31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了船舶噸稅法草案。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肖捷對船舶噸稅法草案作說明時表示,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噸稅稅制要素基本合理、運行穩定,可以按照稅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現行稅制框架和稅負水平不變,將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
船舶噸稅是針對船舶使用海上航標等助航設施的行為設置的稅種。草案明確噸稅的征稅對象是自我國境外港口進入境內港口的船舶。草案維持了現行的噸稅稅目稅率,噸稅稅目按船舶凈噸位劃分為4檔:不超過2000凈噸、2000至1萬凈噸、1萬至5萬凈噸、超過5萬凈噸。噸稅稅率根據船舶凈噸位和噸稅執照期限長短分別設置,并分為普通稅率和優惠稅率。
根據稅收法定原則,草案規定:《噸稅稅目稅率表》的調整,由國務院提出,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國務院規定其他船舶免征噸稅的,由國務院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對于計稅依據、應納稅額和征收機關,草案規定:噸稅按照船舶凈噸位和噸稅執照期限征收;其應納稅額按照船舶凈噸位乘以適用稅率計算;噸稅由海關負責征收。
針對免征噸稅的情形,草案維持了暫行條例的規定,應納稅額在人民幣50元以下的船舶,自境外以購買、受贈、繼承等方式取得船舶所有權的初次進口到港的空載船舶,噸稅執照期滿后24小時內不上下客貨的船舶等8類船舶,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船舶免征噸稅。同時,草案規定,警用船舶免征噸稅。
關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
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提請審議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31日審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委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作了關于草案的說明。他指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黨中央決定進行的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舉措。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和2016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作出的決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
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大舉措,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的必然要求,是在總結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和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現實需要。在今年底明年初召開的省、市、縣人民代表大會上產生監察委員會,有利于使監察體制改革與地方人大換屆工作緊密銜接,必將推動改革持續深入,實現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為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草案對監察委員會的設立及其產生、監察對象及監察委員會的職權和措施、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有關法律的規定等事項作出規定,與2016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基本一致。
為在各地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體制,草案規定:“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設立監察委員會,行使監察職權。將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監察廳(局)、預防腐敗局和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部門的相關職能整合至監察委員會。”
為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草案規定:“監察委員會按照管理權限,對本地區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依法實施監察”。同時,決定草案規定了監察委員會履行監督、調查、處置等職責和可以采取的相關措施。
設立監察委員會,整合原行政監察機關、檢察機關的相關職能,涉及到有關法律的適用問題,據此,決定草案對行政監察法、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條款的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作出了規定。此外,為使全國各地區充分認識試點工作的重大意義,保證試點工作積極穩妥、依法有序推進,草案還對各地區、各部門做好試點工作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