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斷增長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中國正逐漸從國際法的“接受者”“跟跑者”向“參與者”“建設者”轉變,在氣候變化等領域更是成為“引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系統闡明了以“十個堅持”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從認識論、方法論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如何準確把握我國面臨的形勢、如何做好對外工作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也為新形勢下國際法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導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中尊重國際法、堅持運用和發展國際法的特征將更加鮮明。這是樹立正確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的必然要求。當代國際法歷經數百年的發展,特別是二戰結束以來在發展中國家的努力推動下,日益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國際法也已融入國際關系的方方面面,是加強全球治理、促進國際合作的基本手段。中國要實現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強國目標,就需要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運用國際法,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深度融入國際秩序,中國的國際法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作出了應有貢獻。當前,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中國與國際法的關系也折射出這一歷史性交匯特征。基于不斷增長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中國正逐漸從國際法的“接受者”“跟跑者”向“參與者”“建設者”轉變,在氣候變化等領域更是成為“引領者”。在新時代砥礪奮進、開拓進取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外交將展現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恢宏的格局。國際法、國際秩序以及相應的制度性權力、國家形象和軟實力將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重要方面。中國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將繼續高舉國際法旗幟,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中國和世界的共同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法工作將以“十個堅持”為引領全面推進。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準中國國際法工作的政治方向。更加積極主動運用和發展國際法,以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為主線,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進構建全球伙伴關系。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根本價值追求,堅持正確義利觀,推進中國國際法理論和實踐創新,逐步形成符合中國自身發展需要、符合世界先進潮流的國際法觀;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積極打造“一帶一路”法治合作平臺和機制,為“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行穩致遠提供法治保障。
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同時我們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必須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認真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外交工作的新部署,圍繞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繼續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不斷開創國際法工作新局面。
(作者為外交部條法司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