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百分之六點七

    實體經濟 越來越結實

    發布日期:2018-08-13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二季度,華為在全球售出5400萬部手機,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1%。支撐華為持續創造佳績的,是企業對技術創新的追求。
      今年1—5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達63.82萬輛,同比增長44%。強勢增長的背后,1.5萬多名研發人員功不可沒。
      華為和吉利的出彩表現,折射出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進展。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工業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為實體經濟發展添加了頗有分量的砝碼。
      ——新動能明顯增強,讓實體經濟獲得強勁動力。
      從新產業看,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6%和9.2%,快于規模以上工業4.9個和2.5個百分點;從新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和集成電路等受到市場青睞,產量分別增長88.1%、23.9%和15%;從新業態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9.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7.4%,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等加快發展。
      ——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讓實體經濟釋放巨大潛力。
      年初以來,在去產能等政策推動下,鋼價平穩回升,鋼鐵企業經營繼續好轉。去年,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回升至77%,達到此前5年最佳水平,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回升了0.3個百分點,供需關系更趨平衡。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促下,我國全要素生產率保持了2015年以來的回升態勢,增速已近2%。
      ——運行環境日趨優化,讓實體經濟迸發充沛活力。
      1—6月,我國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達1.81萬戶。隨著“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挺進,創業創新煥發蓬勃生機。為給實體企業減負松綁,我國上半年出臺了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降低物流成本等一系列政策,使更多企業輕裝上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半年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為92.57元,同比下降0.4元。
      在為實體經濟叫好的同時,也應看到,目前行業不同區域間的經濟運行仍存在分化;資源性行業回暖給下游行業傳導了一定壓力;新動能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外部環境的明顯變化也帶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推動實體經濟強筋壯骨、行穩致遠,就要認真貫徹落實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
      一方面,要堅決擺脫發展慣性、告別路徑依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呼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是煤炭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要堅定加快轉型腳步、謀求創新活力。近年來,依靠一系列人無我有的前沿技術,廣州一道注塑公司在瓶坯注塑這一細分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董事長徐志江認為:“要想不斷實現超越,只有依靠突破性的技術創新。”在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等浪潮推動下,只有抓住機遇、乘勢而起,才能迎頭趕上、脫穎而出。
      “上半年的穩定增長證明,我國經濟韌性在增強,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夯實了基礎。我們有底氣也有條件應對困難和挑戰。”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