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濟陽“10+2”產業模式走出扶貧新路子

    發布日期:2017-12-01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產業扶貧作為強根之本、致富之源、脫貧之基,在濟陽縣脫貧攻堅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濟陽縣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核心任務,以產業扶貧為重要著力點,依托于已經形成的產業基礎,積極探索打造“10+2”產業扶貧新模式,讓貧困村、貧困群眾實現了穩定、可持續脫貧。
      扶貧產業園項目收益專門用于“插花式”扶貧
      什么是“10+2”產業扶貧新模式?濟陽縣扶貧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0”就是在10個扶貧鎮街各新建一個鎮級產業扶貧項目,統籌解決非貧困村貧困群眾脫貧;“2”就是在每個貧困村建設一個特色產業項目和光伏發電項目,用于增加村集體收入以及帶動貧困群眾脫貧。
      “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平時不光能到產業園去打打零工,到了年底還能拿到產業幫扶資金,這多虧了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好”,拿著4300元的產業幫扶資金,濟陽縣新市鎮徐廟村貧困戶徐治正激動地說。據了解,徐治正因家庭生活十分困難,被村里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市鎮把其列為鎮產業扶貧重點救助對象。2017年,徐治正除了享受到普惠式扶貧政策外,還享受到了產業扶貧帶來的利好,實現了穩定脫貧。像徐治正這樣,通過產業扶貧實現穩定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濟陽全縣已達3265戶。
      因為缺少扶貧資金和項目的支持,“插花式”貧困人口成了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2016年,濟陽縣通過有效整合資金800萬元,在新市鎮牛王村建設一處扶貧產業園項目,項目收益專門用于“插花式”貧困人口的脫貧。同時,新市鎮積極探索,建立“花籃式”幫扶資金分配機制,將扶貧產業園的收益全部用于全鎮的扶貧解困,帶動180戶貧困戶、400余名貧困人口脫貧,成為全市“插花式”扶貧的樣板。
      產業扶貧項目成為脫貧攻堅的“發動機”
      據了解,濟陽縣籌集資金近3000萬元,在全縣10個鎮街各新建一處鎮級產業扶貧項目,用于統籌解決全縣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截至目前,濟陽縣通過鎮級產業扶貧項目收益共計227萬元,惠及貧困群眾7126人。
      自2016年以來,該縣共實施種、養、加產業扶貧項目98個,初步建成扶貧車間2個,帶動近2000名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依托“一鎮一品”,重點發展蔬菜、瓜果等農業特色產業,打造了以“曲堤”牌黃瓜等為特色的一批農業產業扶貧項目,幫扶97個貧困村、1741戶貧困戶。積極探索“農業+園區+旅游+扶貧”一體化發展模式,打造了曲堤鎮王元氣村、垛石鎮后王村等多處旅游扶貧景點。另外,投資4442萬元,完成了113個村級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并已實現并網發電,每個項目預計年收益5萬多元,今年將實現全縣貧困村光伏發電項目的“全覆蓋”。初步統計,濟陽縣在每個貧困村各建1個特色產業項目和1個光伏發電項目,可增加貧困村集體收入882萬元,幫扶帶動貧困戶3300戶、8000人,可使該縣貧困人口人均增收近1000元。
      產業扶貧項目落地生根,成為濟陽縣貧困村、貧困戶增收致富的“干細胞”,精準扶貧的“鐵抓手”,脫貧攻堅的“發動機”,濟陽縣產業扶貧的效益正日益凸顯。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