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創先爭優促和諧 老年教育譜新篇

    平陰縣開展老年教育工作紀實

    發布日期:2011-08-01

    信息來源:

             

    近年來,平陰縣老年大學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堅持“老有所學、學以致用、健康長壽、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立足本職,創先爭優,努力把老年大學建設成為老有所學的課堂、老有所樂的舞臺、老有所為的陣地,力促全縣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擁有1個普通班、9個專業班、17個教學站點,學員2000余人的綜合性老年大學,榮獲“全省老年大學示范校”榮譽稱號,兩次被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委老干部局等單位授予“全省老年教育先進單位”。

    一、強化工作隊伍建設,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倡導人性化管理、親情式服務,健全了老年大學章程、教學管理、學籍管理、教師授課、優秀學員評選等管理制度和教學研討會、班委會等制度和等制度,以健全的制度規范工作人員服務管理行為,保障各項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是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較高水平和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老年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把熱愛老年教育事業、精通教學業務,具有奉獻精神作為選聘教師的重要標準,打造了一支集教授專家、高級講師、部門專家、優秀學員四結合的教師隊伍,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是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根據老同志的特點,以自我管理為主,選擇一些有領導經驗、熱心為學員服務、身體健康的老同志組成班級領導集體,負責班級日常管理工作。在教學管理上,制定了明確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并廣泛征求老同志對課程、課時安排的意見建議,注重遵循教育規律,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豐富教學和活動內容,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

    一是堅持政治理論學習常抓不懈。每年邀請上級理論權和縣委黨校高級講師為學員作時政專題報告;每年邀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老干部和老年大學學員通報全縣政治經濟發展情況;每年組織參觀工農業生產;每學期組織老同志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收看電教黨建理論片。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不斷加深老干部們對科學發展觀等黨的一些列重大戰略部署的認識,加深對時事政治事件的了解,增強支持維護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堅持養生保健知識經常開展。把老年衛生保健作為老年學員的必修課,使老同志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開設了推拿按摩、膳食營養、老年病常用藥、心腦血管病防治等保健課程,每年從省市醫院聘請專教授進行保健養生知識授課,增加了老同志對疾病的預防能力。同時加強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學,通過邀請心理學專家授課等形式,確保了老同志的心理健康。

    三是堅持社會科學知識同步普及。結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點和規律,堅持“邊摸索邊實踐,邊實踐邊改進”和“適其所需,授其所宜”的原則,將老年人的需求、興趣與教育內容融為一體,新開設法律法規、電腦知識、攝影等特色課程,不斷增強大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開展多形式主題活動,老干部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一是開展科學健身活動。成立了老年大學演唱團、老干部書法協會、門球隊、秧歌隊、舞蹈隊、太極拳隊等10幾支活動隊伍,常年堅持活動,帶動了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每年舉辦老年大學運動會,豐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開展主題紀念活動。每逢重大節日、紀念日,每逢黨和國家有重要會議或重大活動,大學都會舉辦慶祝紀念活動,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歌頌黨的豐功偉績。圍繞慶祝改革開放30年,創作了“春華秋實頌平陰”百米長卷;圍繞慶祝建國60周年和建黨90周年,開展了文藝匯演、書畫展覽、紅色征文、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以實際行動展示了老同志愛國愛黨的風采。

    三是開展發揮作用活動。成立了以老年大學學員為骨干的“老干部專家服務團”,下設“農林技術、醫療保健、法律咨詢、建設規劃、關心下一代”五個服務隊,積極開展為社會服務活動,深入鎮村開展農技指導、深入社區開展免費義診,深入學校進行傳統教育,深入集市開展法律宣傳,深入農村開展文化下鄉,深入敬老院送福上門,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平陰縣委老干部局)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