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04-08
信息來源:
去年5月31日下午,全區青少年法制教育進校園報告會在長清職業中專進行著。只見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正在為1100多名學生講授學法守法健康成長法制課,宣講以案釋法,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并采取提問等方式與學生現場互動,氣氛嚴肅熱烈,學生個個聽得入腦入耳,全神貫注,生動深刻的宣講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后,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才得知,近幾天他已連續為學生們做了三場法制報告,今天上午他老伴突然犯高血壓病住院,為了不誤今天的報告,安排子女在醫院伺候,舍下病人按時宣講時,更是無不肅然起敬——他就是長清區關工委副主任、原長清公安分局政委李元才。
李元才1943年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為生活所迫,從小一直在家割草放牛。新中國成立后,父母才送12歲的他去上學。參加工作后,在黨和政府的培養下逐步從一個公安民警成長為一名分局政委。李元才總是這樣想,要不是黨的培養,我一個放牛娃就沒有今天。在位時,積極為黨工作,退了后也要為群眾、為社會多做些事情報答黨恩。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2005年退休后的當年,便積極加入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以實際行動為孩子、為老人、為社會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作為一名老干警,李元才每當看到在看守所的監室里,在少年犯法庭上,有相當比例的是一張張娃娃臉時,心里很不是個滋味。目睹青少年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的狀況,他心情更是難以平靜:現在的青少年再過幾年十幾年后,就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是祖國的未來。一個人"學習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殘品,品質不好是危險品"。"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看守所在押的、少年法庭上審判的孩子們,不都是我們的子孫后代嗎?作為一個從警幾十年的人民警察,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義不容辭的職責,這正是我這名老公安需要去做的。于是他在和區關工委一班人的商議下組成了由他任團長的青少年法制宣講團,在他的影響下公安分局原副局長邵學廉、原紀委副書記于兆平等12名老公安也都積極的加入了法制宣講團的行列。
講法律,作報告,常年奔波在法制宣講第一線
針對青少年法制觀念普遍淡薄的現狀和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李元才帶領宣講團一班人為講好法制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到公安分局法制科、派出所、看守所和少年犯罪法庭,查資料,找案例,搞調查,經過反復思考,精心篩選,為講好法制課、做好法制報告撰寫了十萬余字的法制教材講稿。每次宣講前,認真備課,力求取得好效果,通過多次報告和講課的實踐,總結出講好法制課的幾條經驗,即"四性"。一是用詞準確,內容健康,做到有可聽性;二是根據不同對象和時間安排相關的內容,力求有針對性;三是語言精煉,表達生動,增強趣味性;四是不斷聽取社會和學校師生的反映,增加新案例,充實新內容,改進講授方法,講求實效性。講究"四性"對廣大中小學生和未成年人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吸引力,他們越聽越愛聽,起到了良好的啟示、警示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08年春天,在某中學講了法制課后,初二學生陳某某思想震動很大,第二天就把伙同某某偷竊一輛自行車的事實向學校領導做了交待并由班主任帶領,到派出所投案,公安機關視情給予了不予處罰的處理。通過以典型的案例進行精辟的評析,深入淺出地告誡廣大青少年學生,要潔身自好,遠離黃、睹、毒、遠離暴力犯罪。
六年來,李元才和宣講團一班人,犧牲節假日,經常深入到學校、街道、村莊、社區等場所宣講法律,先后宣講了《憲法》、《刑法》、《治安處罰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為35處中小學生和社區群眾講課和做法制報告72場次,受教育人數達8萬余人次,有效地抑制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上升比例,"零犯罪"校園比例接近百分之百,維護了社會穩定。
挽救失足青年,主動與失足青年結對子、交朋友
李元才在開展法律宣傳活動中,善于發現問題,及時跟上工作,特別是發現有劣跡和已失足的青少年更是不予歧視,與其結對子,促其向好的方面轉化。三年來,他與失足青少年呂某(在押)、王某等結為對子,通過幫助教育,使他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和轉變。2006年冬天的一個星期天,李元才到某村了解留守兒童思想、學習情況時發現,這個村里26歲的王某,因致人重傷,被法院判處緩刑三年,該王思想包袱沉重,不敢出門見人,得知此情后,他便登門拜訪,經常不斷向王某進行前途教育,法制教育,一次、兩次----經過五次推心置腹的談心,王某徹底放下了"包袱",兩人成了無話不啦的朋友。小伙子還真算聽話,重新鼓起生活的風帆,找了個干建筑的活,以后自己又拉起一個建筑隊當了頭頭。現在不僅找上了對象,建立了家庭,還成了附近小有名氣,年收入四、五十萬元的小老板。
2009年七月的一天,張夏鎮有一對老年夫婦找到李元才,懇求他能不能幫著挽救一下孫子呂某,呂某生母早逝,父親再續,落到晚娘手里的他很少得到母愛,父親又好逸惡勞,因販賣人口被判刑九年后,繼母也隨之離家出走。呂某無依無靠成了孤兒。流浪社會后同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偷摸吃喝,最后發展成搶劫。在了解情況后,李元才在看守所里見到了已判刑六年的青年搶劫犯呂某并和他耐心地談話,根據其特殊家庭背景,有針對性的反復講清道理,促其轉變,并找了他唯一的姐姐一起做工作。通過多次"對牛彈琴",最后呂某終于開了竅。對李元才說,你和我非親非故,這樣三番五次教育我,是真心為我好,我不能再有刑滿釋放后也沒什么盼頭的想法。我一定好好改造,脫胎換骨,表達你對我的教育挽救之恩。
近幾年,李元才已同八名失足青少年結成幫教對子。同時,與區關工委一班人配合公安機關,對2007年以來,35歲以下371名緩刑假釋和兩勞釋放人員全部建立了法制幫教小組,做到了對他們政治上關心,生活上幫助,抑制了這些人員中的重新犯罪率,成為合格勞動者。
讓孩子遠離網毒,義務擔當網吧監督員
隨著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快捷便利的同時,也給青少年帶來了負面影響,網上大量有害信息嚴重影響著青少年身心健康。去年春節假期里,張夏鎮一名女中學染上了網癮,家人將其反鎖在家里,她夜里逃出,步行8個小時到40華里外的歸德鎮去會見網友,毒害如此之深,讓人觸目驚心。李元才在與同學們交流中了解到此情況后,遂于該同學傾心交談,講明利害,舉一反三,經過一周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終于感動了這位女同學,表示一定痛下決心戒掉網癮。李元才利用擔任校外輔導員的身份,經常到學校對中小學生進行文明上網教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自覺抵制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和書報雜志。在關工委班子中積極建言獻策,配合政法部門,參與并動員組織起城區92人的"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員"隊伍,在全區各街鎮的每個網吧也都配備了監督員,帶領他們定期不定期到網吧巡邏,適時監督和勸導青少年進入網吧。組織"五老"120多人次,開展活動30余次,對學校周邊的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清理黑網吧和不良音像制品店,使學校周邊200米以內的環境得到徹底凈化。同時還在華新等社區開展了文明上網、建立學生綠色網吧進社區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受到居民和學生的歡迎、學校的贊許。
為了老年人的健康快樂,心系老年大學建設
李元才作為退休干部也牽掛著老年人如何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他退下來后,老年大學的負責同志找到他,邀請他上老年大學,并聘任為學委會主任。起初李元才還猶豫,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上了老年大學。上課時一看,周圍在座的老年學員大部分是多年不見的老熟人,有的還是自己的老領導,課間和他們啦一啦、敘敘舊很開心。課堂上講的內容是教老同志如何科學保健、如何急救、科學養生和文史地理、時政熱點等與老年人息息相關的知識,都是聘請省城高校和醫院的資深教授授課。李元才上老年大學后,感慨地說:"小時候家里窮,忙于生計,參加工作后一直忙,沒有機會上大學,老年大學讓我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老年人在這里找到了實現人生夢想的樂園,在他的動員下又有30多名退休干警加入到老年大學學習的行列。
作為學委會主任,他認真做好課堂筆記,回家不僅講給老伴聽,還啦給周圍的鄰居,并關照他們要科學保健,科學養生,生了病去醫院治療,不要被大街上搞藥品推銷的騙了而耽誤了身體健康,這讓老人們十分受益。他堅持按時給老年學員送《老年教育》刊物,風雨無阻,從不耽擱。老年學員李兆華因患中風不能來上課,為了不使他缺課,李元才帶上筆記到他家進行輔導,送課上門,并與其談心,使他既掌握了保健知識,又排除了寂寞。為了辦學更適合老年人的愛好和特點,他經常走訪學員,聽取意見,將學員反映比較集中的意見匯總后反映給老年大學負責同志。在他的建議下,校領導更新了部分教學內容和課程,使課程設置緊跟時代步伐,又適合老年人特點,更具有科學性,增強了吸引力;在教室里安裝了投影儀、空調等設備,使辦學環境進一步改善;在衛生間安裝了愛心扶手,鋪設了防滑墊,使學員上學更加安全。
李元才就是這樣一個關愛孩子,心系老年人的熱心人。有人問他"老李你身體不好,退休金不少,又不給補貼,何必忙忙活活,到底圖個啥?"把奉獻當成榮譽成當責任的老李很風趣地說:"要說圖啥,還真有個圖頭,就圖孩子們能快樂健康成長,老同志晚年更舒心、更幸福。"這就是一名老共產黨員,一名老警察,一名老干部的最大心愿和情懷。
李元才退休七八年來就是以這種精神,結合自己從警40多年的經歷,發揮自身行業優勢,加入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社會無私奉獻著余熱,受到人們的廣泛贊譽。先后被濟南市委市政府命名為"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連續三年被區委區政府評為"老有所為十大先進個人"等十多個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