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歷城區:黨建激活力 爭當排頭兵

    發布日期:2017-11-24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歷城區委始終將抓黨建主體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突出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全面夯實黨建基礎,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凝聚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振廣大黨員干部士氣,為歷城爭當全市“四個中心”建設排頭兵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今年以來,歷城區區域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1-9月份,實現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65億元,增幅22.93%、列全市第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91.31億元,增幅31%、列全市第一;征遷完成905.98萬平方米,總量列全市第一;45個重點項目成功簽約,協議總投資717.4億元;100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390億元,占全年計劃的80%。
      以作風建設打響比學趕超發令槍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1月,歷城區委換屆后,意識到抓作風建設刻不容緩,聚焦“境界”和“擔當”兩個關鍵詞,在全區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
      “什么是境界?境界就是樹立一流的意識,確定一流的標準,爭創一流的業績。如何去擔當?就是面對重任,敢迎敢接、敢做脊梁;面對難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面對矛盾,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對風險,敢作敢為、敢于擔責。”“作風建設年”活動動員會上,歷城區委書記吳承丙關于作風建設的強調,直擊要害、擲地有聲,觸動了黨員干部最敏感的神經,引起了全區上下的廣泛共鳴和深刻思考。隨之帶來的是,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主動對標、認真查擺,激發出敢于自我揚棄、勇于擔當、舍我其誰的信心和勇氣。
      “抓作風建設很及時、很有必要,以往都是上級催著干、相互看著干,現在是自己主動干、相互比著干,生怕一松懈就落在后面。”華山街道黨工委書記畢經海的一席話,代表了絕大多數黨員干部的感受。歷城區委對作風建設的部署要求如同發令槍響,從區委常委到普通黨員群眾,迅速行動起來,主動投身到干事創業的賽場上,比境界、比思路、比擔當,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面貌得到顯著改變,由等靠要變為比趕超;黨員干部在重點工作推進中發揮作用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全區上下風清氣正、心齊氣順,不斷創出“華山拆遷精神”“潘田速度”等作風品牌。
      區委常委當表率、作示范。帶頭參加集中學習,帶頭深入查擺,帶頭整改問題,并作為“模范支部創建第一人”,帶頭將所在支部創建成為示范支部、過硬支部,形成了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濃厚氛圍。在歷城區委作風建設務虛會上,區委常委現場認領了強化重點工作考核、服務區域發展等8個調研課題。利用兩個月的時間,深入街鎮、區直部門、企業一線調研走訪,梳理分析存在問題37個,提出具體對策100余條,集中解決影響歷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
      準聚焦、實整改。圍繞責任擔當、思想境界、精神狀態、能力素質、工作標準和紀律規矩等影響歷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歷城區委提出6類重點整改問題。
      各部門各單位對照查擺具體表現,確定重點整改事項,黨員干部形象地評價為“查病查得徹底,治病治得痛快”。區委組織部提出了勇于擔當、不做“好好先生”,善于鉆研、不做“回頭干部”,甘于奉獻、不做“甩手掌柜”“三不做”的作風建設要求;區市場監管局實施“三十證合一”,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區城管執法局同步開展執法工作作風年和城管工作服務年,推進城管重心下移;華山街道和荷花路街道以作風建設強力推進華山北片區開發,僅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99.8%的村民住宅簽約工作。正是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作風建設成效,贏得黨員干部和居民群眾的點贊。
      讓正能量成為主旋律。今年以來,歷城推出《身邊的感動》系列報道,讓“感動自己、影響別人”成為“年度熱詞”。堅持抓黨建、促發展、落實正向激勵機制,在基層一線選樹“黨建標兵”“項目標兵”“服務標兵”“攻堅標兵”“建設標兵”和“文明標兵”,評選“歷城實干家”。李洪文是歷城區供銷社駐西營鎮葉家坡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工作事跡突出,今年被歷城區委評為“黨建標兵”“第一書記標兵”,并破格提拔職務。在歷城,很多像李洪文這樣的同志被選樹為先進典型表彰獎勵。在基層組織建設中,涌現出全市優秀黨組織書記江英茂、蘆繼紅、邢文泉;在拆遷一線,涌現出服務群眾典型謝允崗、張道海;在創城工作中,涌現出環衛人員侯炳河、社區老黨員劉繼芳等一大批先模人物。
      以鮮明導向樹立干事創業風向標
      歷城區用“實在實干實績”的用人導向,提振干部精氣神,指引干部努力方向,讓各級干部知道要怎么干、干成什么樣。
      將干部選拔任用置于陽光下。干部選拔任用一直是干部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歷城區委換屆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明確回答了“選什么樣的干部”“怎么選干部”和“從哪里選干部”三個問題,讓大家看得明白、心里敞亮、工作有方向。堅持“四看一聽”的考察方式,加強對干部的日常了解、一線了解、重點了解和負面信息了解,把干部的像畫得更準。堅持能力特長和崗位需求相結合,把最優秀、最適合的干部放到最能發揮特長優勢的崗位,一大批優秀干部得到提拔。對干部既嚴格要求、又關心關愛,開設干部心理咨詢室,提出破格提拔、優先使用、重點配備、大膽培養的領導干部正向激勵具體措施,真正為干事創業的干部撐腰、打氣、兜底。區委換屆以來調整提拔的干部中,來自基層和“453”發展一線的干部達到70%以上。
      建立考用結合的“三聯單”考核機制。說起考核工作,有的干部感慨:“過去一年一次大考,現在每季度都是大考”“平時不努力,年底徒傷悲”。這是因為,歷城區委出臺了重點工作專項考核、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三個配套文件,構建起以實績論獎懲、憑實績用干部、用好干部促發展的“三聯單”考核機制。三項考核相互獨立,又相互印證、相互促進,在助力“453”重點工作推進、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上打出考核“組合拳”。全區領導干部普遍感覺到身上的擔子不輕快,個個繃緊了“考核弦”。專項考核抓過程管控,每季度一次排名通報,考評、督查和統計部門對落后指標預警督辦,重點跟蹤調度;分管區長對連續兩次排名末位的單位親自約談。綜合考核與專項考核同向同力,突出“453”重點工作內容,在街鎮考核單元中權重占60%,在區直部門考核單元中權重占40%。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評價看數據、看排名、看變化,一大批“出彩型”“專業型”干部被提拔重用,10個單位被區領導約談,連續考核末位的4個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被調整。
      以扎實根基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
      歷城區委把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作為首要任務,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直接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職責。
      狠抓黨建責任落實。“過去拆遷、維穩等壓力都壓在副書記身上,對基層組織建設沒空抓、也不會抓;現在增配了專職副書記,工作更清晰、責任更明確,抓黨建就是主職主業,滿腦子都是怎么把黨建抓好”。在每月一次的組織員例會上,彩石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于濤說了這樣一段話。今年,歷城區委針對黨建力量薄弱的問題,在10個街鎮增配了黨建專職副書記,所有街鎮全部設置黨建工作辦公室,配備專職人員,黨務工作者實現了從“兼”到“專”的轉變。同時,歷城區委把健全黨建制度機制抓在手上,健全完善了區委、街鎮、管理區、村(社區)“四位一體”的黨建工作責任制;以“三清單、兩報告、兩反饋、一紀實”為主要內容的“3221”黨建工作落實機制;區委、街鎮、管理區、農村(社區)層級考核和跨級督查抽查相結合的“三考一查”黨建考核機制,重點預防和解決基層黨建弱化、虛化的問題。
      嚴格落實黨建基本制度。歷城區委提出,讓黨的組織生活“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在全區開展了黨的組織生活規范化豐富化常態化建設,規范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6項基本制度,把組織生活與工作一線、崗位練兵、現代媒介、志愿服務、區域共建結合起來,讓黨的組織生活生動鮮活、有聲有色,增強了參與,凝聚了共識。10月底,王舍人街道萬象新天社區黨支部把黨的組織生活與草坪讀書會結合起來,開展了“您陪我長大,我陪您到老”主題活動,組織黨員和社區的老人、孩子共同誦讀名家名篇,分享生活中的溫馨點滴。活動結束后,許多黨員和居民都意猶未盡,他們對社區黨支部書記李炳興說,這樣的活動很好,以后得多舉辦。而這樣的活動,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歷城基層黨組織生活中。
      創新推進區域化黨建。在今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洪家樓街道洪樓廣場社區有一支特殊的“紅馬甲”服務隊——山東大學留學生志愿服務隊。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穿上統一標識的紅馬甲,走上街頭開展了“跨越國界,攜手創城”志愿服務活動,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社區居民的充分肯定。以志愿服務促進共駐共建,是今年歷城區區域化黨建工作的一項內容。目前,全區所有街道和社區全部成立了“大工委”和“大黨委”,全部建成街道“兩新”綜合黨委。通過“三工四聯”、志愿積分銀行、駐區單位聯盟等多種方式,發揮好街道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服務群眾職能,實現了黨建引領、服務參與和黨員群眾滿意的目標。依托區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著力構建“H”型“兩新”組織管理模式,形成“兩新”組織屬地(歸口)管理和產業帶動“雙鏈推進”,把龍頭企業(社會組織)打造成為共駐共建的重要力量。深入推進協商民主工作,在全區所有農村、社區推廣“4+N”協商民主議事平臺,今年以來完成協商議題600余個,并涌現出南全福社區“三元共治”“群眾主體工作法”、小辛社區“1144”工作法、大辛莊“議政團”、程家莊村“協商民主促脫貧”做法等典型。
      加大黨建投入保障力度。今年,市定貧困村港溝街道桃科村收到四筆款項:11.5萬元的黨建工作扶貧經費、8.5萬元的村級活動場所建設補助經費、2.3萬元的專項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和2萬元的貧困村傾斜資金。這是歷城區委抓基層組織建設保障投入的一個縮影。在明年的預算中,區財政還將在今年1900萬元的基礎上,增加2400萬元,專項用于農村和社區黨組織建設。全區各級黨組織也更加重視黨建工作投入,街道全部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全部配備300平方米以上的黨群服務站,農村全部配備90平方米以上的黨組織活動場所,并打造出一批以“紅色記憶”“黨建文化”“非遺味道”為主題的農村、社區、街道黨群服務場所。
      以優質服務打造招才引智新環境
      “定當不負伯樂之期望,繁榮歷城經濟;堅決不忘奮進之初心,共鑄事業輝煌”——北大歷城企業家高級培訓班上一位老總揮筆作賦《燕園抒懷》,道出了參訓企業家共同的心聲。為了營造“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人才繁榮景象,歷城拿出了十足“愛才的誠意”和“聚才的良方”。
      誠意凝聚人才。對來歷城創業的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泉城特聘專家等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500萬元的創業補貼;對那些雖然沒有“高大上”的領軍人才,可項目足夠有潛質的成長型、朝陽型創業人才團隊,歷城區不拘泥于職稱、學歷以及各種榮譽稱號,同樣給予50萬元-500萬元不等的創業補貼,可謂是“既關注高大上,又關注小清新”。正如歷城區委區政府發出的《致專家的一封信》中所說,歷城“求賢之心切切,訪賢之意誠誠”,熱情張開雙臂,歡迎國內國外、體制內外的優秀人才來歷城創新創業。去年以來,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家,柔性引進外國專家10余名,從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選聘首批企業科技特聘助理49名,全職引進市級以上各類優秀人才200余名,人才活力逐步增強。
      良方匯聚人才。“良方”要靠制度和政策來支撐。歷城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是書記、區長“雙掛帥”,區委區政府對人才高地的打造“不遺余力”,每年拿出10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為引才育才提供強有力財政保障。在出臺實施重點產業人才扶持政策“黃金十條”的基礎上,推出《“服務企業、服務人才”十條措施》,搭建起“扶持+服務”“雙十條”的政策框架。不僅如此,樓宇經濟、金融和物流扶持政策等一系列事關產業轉型升級、“四個中心”建設人才集聚的政策陸續出臺,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招才引智、招商引資政策扶持體系。
      良方聚才,謀在大處、行在小處。歷城區設立科技創新券,發揮了巨大產業引領作用,先后為企業發放創新券1900萬元;民間資本支持創新創業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引導宏濟堂、山東綠霸、藍貝思特等企業通過引入戰略合作及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達30億元。同時,3.6萬平方米的中物科技企業孵化器即將建成,20萬平方米的雙創示范基地已經破土動工,3萬平方米的“鑫苑金融大廈”投入使用,國際電子產業園、資本魔方、新三板孵化產業園、龍湖清科基金小鎮等一大批科技金融項目陸續展開,歷城區正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姿態,向各界優秀人才伸出邀請之手。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