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去年拆違418萬平方米建綠19萬平方米

    歷城“拆”出城市生機 “建”起民生高地

    發布日期:2018-01-11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驅車二環北,沿濟廣高速公路至華山附近,橋下之前連片的違建已消失,幾處笨重的立柱廣告也沒了蹤影,一條精巧的綠帶順延橋下,濟南北入城口變得更加青翠養眼;遠望荷花路街道黃河河道淺灘,連片的倉庫、養殖場已被拆除,之前零星遍布的臨時違建全部拆除,河道泄洪區重回開闊;漫步山大路街道洪樓南路,曾經位于城區寸土寸金之地的違建商鋪已被綠地取代,街頭的黑松、景石似乎在向過往行人述說著以往的歷史。
      這一處處驚艷蝶變,是歷城區拆違拆臨、建綠透綠交出的靚麗答卷。去年以來,一場轟轟烈烈拓展城市空間、保障改善民生的攻堅戰在歷城打響,每一處變化都讓居民感受到了城市溫度,每一寸提升都讓市民擁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去年1月拆違拆臨行動啟動以來,歷城區以“拆出發展空間,建設美麗歷城”為主線,按照先公后私原則,堅持依法拆違、有違必拆。記者從歷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歷城去年全年累計拆除違法建設4951處、418.16萬平方米,拆除違法戶外廣告1117處,完成建綠透綠18.63萬平方米。
      這300多個日夜的背后,是全區上下齊心協力、部門街辦通力合作的堅強決心;是歷城干部職工銳意進取、勇于開拓的擔當實干;是歷城人改善民生、維護公平的不懈追求。
      通過拆違拆臨、建綠透綠,騰出了城市空間,倒逼了產業升級,凈化了城市環境,讓生機勃發的新歷城更加新意盎然。
      凝聚合力
      舉全區之力“劍刺”違建“痼疾”
      違法建設一直是城市規劃和發展的“痼疾”,不僅擠占公共資源、影響環境提升,而且還妨礙社會正義,羈絆城市發展。面對這一歷史機遇,歷城沒有猶豫,刀口向內,敢于碰硬,迅速推進拆違拆臨工作。
      “周圍沒有公園,看到這里場地開闊,就帶孩子過來曬曬太陽。”王慶珍帶著1歲大的孩子在華信路21號院的空地玩耍。此處本來是省科學院的辦公場所,6年前對外出租做汽修生意及倉庫使用,陸續建起30余間鋼結構板房,遭到居民多次投訴。去年3月份,歷城區堅持“先公后私”原則,拆除這處3萬平方米的涉“公”違建;如今,平整土地后成為了一處停車場,緩解附近停車壓力。此處違建是全市拆除的最大面積涉公違建,也是全市拆違標志性“陣地”之一。
      為迅速打響這場攻堅戰,歷城區舉全區之力推進拆違工作,區委書記吳承丙、區長劉科多次到拆違拆臨一線調研,并召開專題會議,態度鮮明,立場堅決。區領導班子掛靠跟進,分包街鎮。歷城區抽調區督查室、組織部、公安分局、國土局、綜合行政執法局與市規劃局直屬三分局等部門組成拆違拆臨辦公室,負責與各職能部門對接;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規劃、國土、園林等部門與各街鎮搞好銜接,研究拆后土地利用,進行建綠透綠;區人社局積極做好拆違拆臨后失業人員保障工作;區督查室對各街鎮拆違拆臨工作進行調度,對節點內未完成拆除任務的進行通報;區紀委成立重點工作專項督查組,針對拆違拆臨工作開展專項督查,把工作任務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名干部;區紀檢機關對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拆違拆臨決策部署履職不力、失職失責的人員進行通報。
      合力之下,歷城區拆違拆臨工作迅速推動,大量“涉公”違建首先被拆除,在強大震懾力之下,大批硬骨頭被啃下。全區圍繞79條主次干道、“三高”(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高架橋下)沿線、重點區域、河道沿岸等摸查上報,走村入戶,對自拆有困難的,進行助拆,或給予一定的困難救助;對不配合工作的違建當事人,依法進行強制拆除。
      去年以來,歷城區三期7批次累計拆除違法建設418.16萬平方米,相當于19個泉城廣場面積。
      重點突破
      打造鐵路沿線綠色廊道
      時隔數月,再訪膠濟鐵路沿線,已是另一番景象。膠濟鐵路沿線奧體中路附近,地形高低起伏,綠樹整齊排布,從膠濟鐵路穿行的白色列車在綠林中若隱若現。此處原本是張馬屯村的一處苗圃,后承包人私自建設磚混房對外出租,存有安全隱患,于去年3月份進行拆除。
      如果說歷城區拆違最大亮點,鐵路沿線的拆違,在全市堪稱樣板。歷城區將拆違拆臨工作與鐵路沿線綜合環境整治結合,轄區涉及8個辦事處、長26.8公里的鐵路沿線,拆除鐵路沿線建筑面積17.6萬平方米,實施綠化面積17.2萬平方米,取締養殖場38處,拆除廣告牌20處。通過整治,鐵路沿線面貌明顯改觀,鐵路暢通安全運行得到有效保障。
      膠濟鐵路沿線單體量最大違法建設有2.58萬平方米,位于王舍人村,為居民自建房屋,已存在十幾年,去年歷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合王舍人街道辦事處一次性拆除該違建。違建拆除后就地回填種植土,種植茅草等鄉土植物,打造自然林地。
      郭店街道把拆違拆臨和綠化美化同步推進,在錦平村鐵廠宿舍南的鐵路沿線,拆除建筑物200余平方米后,栽植樹木綠化;在孫唐路自省道102線十字路口至南鐵路涵洞處原是私搭亂建重災區,現已完成拆除,也全部沿路植樹造景,還綠于民。
      膠濟鐵路南和黃臺電廠北之間地段,原先是一片空地,后陸續被村里居民改造成車間對外出租,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歷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合東風街道辦事處對膠濟鐵路沿線違建進行開拆,目前已基本全部拆完。
      經過持續攻堅,歷城區鐵路沿線違建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成為全市拆違拆臨一大亮點。如今的鐵路沿線一路風景一路歌。
      還綠于民
      建綠透綠遍布大街小巷
      “拆”是為發展著想,“建”是為百姓造福。拆違后的廢墟上,不僅生長出越來越多的蓬勃新綠,而且增添了不少城市休閑空間。
      “有了小廣場之后,出門活動可方便了。”東風街道化纖小區東北角,買菜回來的張阿姨在剛建好的小廣場上利用健身器材壓腿、拉伸胳膊,滿臉笑容。此處原本是一棟3層樓高的違建,拆除后建成林蔭廣場,旁邊放置雜物的空地修建成了停車場,得到居民一片稱贊。化纖小區最早的居民樓建于30多年前,多年來,小區私搭亂建商鋪、儲藏室達256處、4萬余平方米。去年4月份開始逐步拆除,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小區重新修路、種植樹木,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跟隨拆違的腳步,建綠的地塊逐漸遍布整個歷城,以滿足居民審美與休閑需求。山大路街道洪樓南路21號院和27號院沿街違建2800余平方米拆除后,建成了透綠圍墻,還栽種了白皮松、大葉女貞等苗木,吸引不少附近的居民前來散步游賞;洪家樓街道的花園小區拆違3000余平方米,居委會投資200余萬元在小區內新修建社區休閑廣場,小區居民出門頻率更高了;華山街道翡翠外灘東側違章房與大型廣告拆除后,栽種苗木營造街頭精致美景,綠化面積達6500平方米;東風街道辛甸南街東首占路商鋪拆除后,建設了一處長100余米、寬4米的花壇,為市民提供休息停留場地,贏得附近居民一致贊譽。
      不僅要建綠,還要建精品。歷城區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工作在工期、質量、安全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作業管理制度,以總進度為依據,與各街鎮辦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交叉作業,確保如期實現工程目標之余,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精品意識,在設計環節科學論證、優化方案,克服保守和平庸,切實保證景觀設計的超前性和高端化。在榮盛國際小區門口、龍鳳山路西側、港溝中學北側、七里堡小區、南全福社區都可以看到拆違后精心建設的綠地。
      廣告“清零”
      拆除1117塊露出閃亮“天際線”
      “視野開闊,精力也不易被分散,感覺真不錯。”駕車行駛在機場路上,市民劉強發現道路兩側的立柱廣告拆除后,景色一覽無余,心情變得舒暢。
      去年3月份,“扎根”機場路兩側多年的20多塊大型立柱廣告被陸續拆除。除此之外,旅游路、東繞城高速等重要道路兩側立柱式廣告、道旗廣告,也于去年上半年拆除完畢。
      戶外廣告擾亂城市天際線,影響市容市貌的同時遮擋了市民極目遠眺的視線。歷城區積極開展違法戶外廣告拆除工作,要求“三高”兩側無戶外廣告,緊密部署,采取集中清理的方式,聘請違法廣告拆除隊伍,租用登高車、氣割、切割機等專用設備進行拆除。去年以來,1117處違法戶外廣告一塊塊在視野中消失,城市的市容本色、美麗的天際線重新躍入市民眼簾。
      高架橋體曾是戶外廣告的重災區。以前,北外環零點高架至二環東解放路的橋墩、橋體上隨處可見汽修、物流的大型廣告。為不妨礙車輛正常通行,執法隊員利用夜間進行拆除。其中,拆除二環北路318處、二環東路22處。
      “拆除前期,由于大部分廣告牌是私人建立的,沒有任何手續,為避免被拆,有的業主失聯,有的業主拒拆,多方做了不少工作,才順利拆除。拆除工業北路附近的廣告牌時,廣告業主質疑我們的執法資格,先后3次報警,在公安部門協助下,拆除工作才最終完成。”歷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王舍人中隊隊長張毅介紹。
      民生兜底
      拓展空間助力業態升級
      拆違拆臨的最終目的不僅為居民提供休閑空間、提升居住品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還為轄區發展騰退空間。
      位于唐冶街道雪山片區的長鳴奶牛場,養殖手續不完備,是一處約4萬平方米的違法違章建設。去年6月份,唐冶街道辦聯合執法隊伍1200余人,出動大型機械10余臺,將違建全部拆除。現如今,該地塊作為發展建設用地貯存渣土,根據規劃,一片商業住宅將在這里拔地而起。
      去年8月份,赫赫有名的祝甸燒烤一條街上20余處違建被拆除,徹底根治露天燒烤。目前該地塊計劃結合祝甸社區二次舊村改造,建設保障性用房,為城市發展讓路。
      倒下的是違法建筑,搭起的是發展舞臺,折射的是民本情懷,拆違最終目的還是改善民生。歷城區拆除5萬余平方米市場內亂搭亂建,拆除100余處、18萬平方米違法建設門頭房,取締16處夜市大集,居民生活短期內受到一定影響。為此,歷城區快速新建改造便民菜市場10余處,扶持、新建一批新的室內農貿市場、便民早餐店、社區蔬菜店,滿足居民需求。其中,山大路街道取締露天閔子騫集貿市場,將原閔子騫集貿市場中間位置3000余平方米的兩層建筑設為便民肉菜市場,并對墻面進行粉刷。如今,市場已紅火開業,人流如織,實現從馬路市場到便民市場的轉型升級,為周邊居民提供舒心的購物環境。
      拆違拆臨過程中,針對確實困難的群眾,歷城區不回避、不逃避,在幫助他們另擇他地之外,還深入開展針對“拆違拆臨”再就業人員的扶持工作,讓每一個歷城人都“不掉隊”。
      經過一年拼搏奮斗,歷城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工作交出一份靚麗答卷。但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工作一直在路上,歷城區將繼續保持原有節奏,推進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更加深入,讓市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和滿足感。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