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歷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總結表彰大會上,52歲的龐莉莉被授予“歷城實干家”稱號。作為歷城區環境衛生管護中心洪樓環衛所所長,在創城工作中,面對花園路、洪樓夜市環衛任務重的難題,她想出了分片包干、人掃機掃錯時、調整路段人員集中突破等辦法,“5+2”、“白+黑”,實現了花園路環境面貌的煥然一新,確保了環保督察零失誤。像她一樣,因實在實干、實績突出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的還有其他9位實干家和66名“黨建標兵”、“項目標兵”、“服務標兵”、“攻堅標兵”、“建設標兵”、“文明標兵”。
為表彰鼓勵在“作風建設年”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歷城區堅持憑實干、看實績的標準,側重在基層一線、服務一線、攻堅一線,評選出一批黨員干部標桿。他們中,有小學教師、有社區書記、有公安交警、有部門科室負責人、有駐村第一書記……都是長期扎根基層、作風過硬、實績過硬、群眾口碑過硬的普通黨員群眾。對這些標兵和實干家,歷城區落實正向激勵措施,分別給予5000元和10000元的獎勵,大力營造崇尚實干、真抓實干的濃厚氛圍,真正“讓實干者實惠”。
評選實干家和六類標兵,是歷城區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內容之一。2017年,歷城區緊緊對標爭當全市“四個中心”建設排頭兵的目標,主動打響了一場除積弊、轉作風、促擔當、謀發展的作風建設全員戰。
照鏡子,深挖細查找差距。全區90個部門單位對照責任擔當意識缺失、思想境界不高、精神狀態不佳、能力素質不強、工作標準一般化、紀律規矩意識不強等六個方面的問題,召開務虛會、民主生活會84次,自我剖析找問題;向市級“453”工作牽頭部門、服務對象和基層黨員群眾發放征求意見函5743份,組織座談會96場,廣開言路聽問題,征求意見1529人次、1006條;區委常委對照“六個走在前列”的要求,圍繞凈化政治生態、發揮考核導向作用、建設歷城人才高地以及改進辦文辦會、督查工作等8個調研課題,深入街鎮、區直部門和駐區企業進行調研走訪,深入一線查問題,發現問題37個,提出對策100多條。經過分析梳理,列出班子整改問題清單710項、班子成員整改問題清單1878項,確定整改事項497項。對其中246項重點整改事項,在《歷城》報予以公示;對涉及區委常委部門的,同時在機關辦公樓進行集中公示。
看成效,動真碰硬抓整改。在整改環節,歷城區注重將問題整改與提升標準、服務群眾、推進工作相結合,集中解決了一批影響重點任務推進、制約發展環境、影響服務效能的突出問題,完成整改482項。其中,區紀委圍繞聚焦專責、服務大局,實施明紀、正風、亮劍、領路、護航、礪劍“六大行動”,強化政治生態建設;區委政法委發揚敢于碰硬的作風,統籌政法力量,構建“大政法、大信訪”格局,依法嚴厲打擊信訪違法犯罪、“村霸”等問題;區行政執法局把不敢、不愿、不能擔當作為整改重點,開展爭做“學習型、研究型、實干型”干部活動,發揚“繡花”精神抓城市管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契合企業需求,全面實施“局所登記一體化”和“30證合1”,將辦證周期由原來20個工作日縮短為5個工作日;區住建委及街鎮一線黨員干部發揚不畏難、不怕苦、不退縮的作風,創造了拆遷工作的“華山精神”、“潘田速度”、“王舍人和鮑山效率”,完成拆遷總量1000多萬平方米,實現拆遷量和棚改舊改開工量全市第一。
促常態,作風建設“在路上”。久久為功方可善作善成。著眼于作風建設長效化常態化,歷城區從“三個層面”強化制度建設,以制度固化良好作風、以制度保障整改長效。在區級層面,建立作風問題即查即改、作風建設長抓常態的工作機制,發揮行風政風評議、12345熱線、信訪舉報等渠道平臺作用,暢通作風問題征集渠道,形成作風問題及時發現、快速查處、迅速整改的長效機制。同時,制定機關工作人員行為規范、機關內部管理規范,完善區直部門聯系服務基層制度、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向上級黨委報告制度、領導干部談心談話制度,指導各部門各單位將作風建設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在工作推進層面,聚焦歷城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突出問題,制定了《關于服務歷城跨越發展助力爭當全市“四個中心”建設排頭兵的意見》《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的督促檢查工作的實施意見》等9項制度,并將區級領導干部認領課題、促進項目突破作為經驗做法,長期堅持。在街鎮和區直部門層面,新建、修訂《班子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基層調研和征求群眾意見制度》《企業困難與問題協調制度》《農村集體“三資”和財務管理辦法(試行)》《機關人員績效考核和薪酬體系管理辦法》等制度85項,在全面從嚴治黨、聯系服務群眾、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工作效能等方面進一步強化了制度硬約束,助推作風建設常態長效。
“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一年來,歷城黨員干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實干擔當、拼搏爭先已是主旋律,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氛圍愈發濃厚,有力推動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高于全市增幅,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在全市晉位升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稅收收入增幅和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均居全市第一,財政收入總量前移至全市第三。作風建設真正吹出實干新風,帶出了實干隊伍、“結出”了實在業績。
(本報記者 張敏 通訊員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