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協’以求同,‘商’以成事,以務實舉措推進基層民事、民議、民決。”“群眾的事應該怎么辦?大家商量著辦。”……5月15日上午,歷城區首期“書記論壇”開講,主題為:深化基層協商民主,推進民事、民議、民決。
該區山大路街道、洪家樓街道、全福街道、彩石街道,以及歷城區民政局主要負責人針對論壇主題,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進行宣講,既有真實案例,也有理論概括,論述豐富精彩,吸引眼球,十分有借鑒意義。臺下有區級領導,也有街鎮黨工委書記、區直部門主要負責人等,近130人聽得聚精會神。而宣講后,來自省委黨校、濟南大學等單位相關專家的現場點評,也將論壇推向高潮。
據悉,歷城區開展的“書記論壇”活動,是為該區各部門、各單位搭建相互學習、深入交流、展示思想的一個平臺。通過探究問題、交流經驗、案例分享、專家點評,達到啟發靈感、激蕩智慧、升華境界、凝聚共識的目的,進而推動全市“1+ 454”體系,歷城區“115”工作思路等順利開展。
直言不諱談問題真實事例引共鳴
歷城區首期“書記論壇”將主題定為“基層協商民主”,這不僅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課題,更是通過黨建引領、多方協同和群眾參與等尋找解決社區問題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的綜合課題。
山大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劉磊在宣講時提到了馬路市場問題。他介紹,工作伊始,聽到群眾反映最多的就是閔子騫馬路市場問題,這個問題最多的時候能占據“12345”熱線投訴工單的20%以上。“擺在我前面的有兩種聲音,一種是馬路市場占道經營、環境臟亂差、交通擁堵、存在安全隱患,強烈要求取締;一種是在此經營的小商小販們表示取締市場就無法維持生計,少數居民反映取締后買菜不方便。兩種聲音針鋒相對,能不能取締?怎么取締?怎么把好事辦好?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劉磊說。
而洪家樓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宗泉宣講了該街道社區物業管理的問題。他介紹,去年10月底,街道轄區內的彼岸新都小區因停電問題引起居民集中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小區物業管理不到位,因欠繳電費造成小區停電、停水、電梯無法正常運行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居民正常生活。部分居民在物業聚集,情緒一度十分激動。“在老城區,物業、業主、業委會之間的矛盾、糾紛是最大的群體性不穩定隱患,而依靠傳統調解模式,諸多問題無法得到快速有效解決,因此,亟須探索一條物業管理工作新路,這條新路就是‘協商民主’。”李宗泉說。
全福街道黨工委書記彭敏介紹,該街道存在破產企業多、下崗失業人員多、老舊小區多,公共配套設施差等問題。伴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群眾個性化、多元化訴求不斷增多,一方面,過去單靠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出現“政府買單,百姓不買賬”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面對業主和物業關系緊張,開放式無物業小區臟亂差的情況,居民滿意度低,撥打“12345”熱線投訴時有發生。“社區基于資源、力量有限,很多事情想干但干不了,也干不好,有的工作推不動,一段時間內,我很困惑。”彭敏說。
在宣講過程中,各街道直言不諱道出自己的問題,涵蓋馬路市場治理、開放式小區臟亂差、物業管理與居民矛盾等許多街道的共性問題,立刻吸引了臺下觀眾的注意力。
實踐中探索工作法個個經驗都能借鑒
面對種種社區管理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各宣講街道也帶來了自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探索出來的經驗。
在解決閔子騫馬路市場問題時,山大路街道召集區直部門基層站所、轄區群眾、駐地企業單位等多部門、多人群,開展了大范圍、多層次的協商民主座談會。“特別是召開了多次居民代表會議、社區樓長會議征求意見,大家對于取締市場的支持率達到99%以上。在此基礎上,會同食藥監所、派出所、市場監管所等部門,制定了詳細的整改方案,堅持一手抓整改,一手抓民生,同步在原馬路市場東側騰空建設了現在面積3000余平方米的閔子騫便民市場,滿足了周邊5萬人的日常所需。”劉磊說,“由此,我們創新了‘3735’協商民主新機制:第一個3即三渠道溝通,建立格內、網上和線上三類民意收集渠道;7即七方參與,企業代表、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志愿者、專家學者、專業社工和社區大黨委成員七支隊伍,作為協商民主的固定主體,發揮廣泛參與作用;第二個3即三方帶動,街道、社區和轄區大單位三方,發揮領導和骨干帶動作用;5即五步議事,確立了征集意見、核心議事、充分協商、落實反饋、結果評估的協商民主‘五步議事法’。”
在解決彼岸新都小區物業和居民關系問題上,洪家樓街道由社區黨總支牽頭,迅速召開聯席會議,組織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街道政法科、派出所、供電單位等相關部門進行協商。最終有效制止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維護了社區的和諧穩定。經回訪,“12345”熱線群眾滿意率100%。“此后,我們充分發揮彼岸新都協商民主成功案例的輻射作用,在街道范圍內將“1+3+N”協商民主機制進行了廣泛推廣,‘1’就是以社區黨總支為核心,‘3’就是以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開發商)為主體,‘N’就是以街道相關職能科室、雙管單位、業務部門、社會組織、法律顧問等為補充,依托街道屬地管轄優勢,以聯席會議制度為紐帶,堅持‘一事一議’,實現社區事務民事、民議、民決。”李宗泉說。
而面對老舊小區管理問題,全福街道從破解社區事務管理難的問題入手,按社區實際情況分類推進。村改社區推行“群眾主體工作法”,堅持“一事一議”;新建社區有物業的,推行“1+X”協商治理模式,“1”指社區黨支部,“X”指參與社區治理的多方主體,并推行“匯集民意-選定議題-協商議事-督促落實-結果公示”五步協商法;開放式無物業管理的小區,推行協商民主自治、網格促長效。“通過對社區分類推進不同形式的協商民主,促進了民生熱點問題解決,密切了干群關系,也提高了社區治理能力。”彭敏說。
彩石街道黨工委書記朱耘農介紹了該街道東泉村民主協商的經驗,為該區有城鄉接合部的街道提供了可借鑒經驗。“東泉村協商的程序一般分四步:一是村黨支部、村委會在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協商議題,確定參與協商的主體;二是通過多種方式,向參與協商的主體提前通報協商內容和相關信息;三是組織開展協商,確保各類主體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形成協商意見;四是組織實施協商成果,向協商主體、利益相關方和村民反饋落實情況。”朱耘農說。
這些論壇上宣講的經驗,都是各街道通過長期實踐摸索出來并且經過實踐驗證了的,對其他街道同樣問題的解決,具有針對性極強的借鑒意義。
專家點評畫龍點睛論壇推動重點工作
除了在論壇現場發言的幾名書記外,歷城區14個街道主要負責人也都提交了交流材料,大力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已成為該區黨員群眾的普遍共識,基層協商民主也在歷城區現代城市建設中體現出了優勢,發揮了重大作用。數據顯示,2017年該區共完成基層協商民主議題600余個,對規范村居治理、推動各項工作起到明顯促進作用。而在各街道書記宣講后,專家進行了現場點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省委黨校副校長孫黎海表示,歷城“書記論壇”形式非常好。各位書記在論壇上宣講的過程,也是對前期工作梳理的過程,并通過反思不足,從而明確下一階段工作思路,通過這個方式可以互相學習。“大家談的經驗都非常鮮活,可運用于實踐,相對于理論,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同時論壇點題準,將市里的重大決策和區里的重大項目緊密聯系,大家站在不同角度,說說議議,不但可以相互借鑒,而且可以規避風險,從而延伸至整個區的工作整體推進。此外,通過論壇展示自身工作,就是一種評比,形成比學趕幫的局面,有利于整個區工作推進。”孫黎海說。
同時,針對此次論壇的話題,孫黎海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何推進基層協商民主,我認為有五點要注意:站穩位置,哪些事該議,哪些事不該議要搞清楚,比如法律問題就不該議,必須按照法律規定辦,但依法辦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論壇議來解決;撲下身子,搞好調查研究,明確選哪些事情來討論,并且自己要吃透問題;定準調子,在調查研究時,要明確向哪個方向引導,才能讓基層民主協商正確方向發展;開好方子,在民事、民議、民決的過程中,不僅要解決當前問題,而且要避免帶來相關問題出現;結出果子,在基層協商民主執行過程中,確保協商決策落地。
“不管運用什么模式來推進基層協商民主,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濟南大學教授袁曙光說,“第一要摸清老百姓訴求,不僅要關注大多數人意見,也要重視少數人意見;第二要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察民情、納民意、識民需、解民憂、暖民心,讓黨組織在協商民主中把握方向,控制局面;第三要發揮搭建平臺的作用,不要千篇一律用一個模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據介紹,首期歷城“書記論壇”只是該系列活動的開始,按照計劃,該區將圍繞全市全區重點工作部署,選取不同主題,繼續舉辦“書記論壇”活動,力爭將該活動打造成為歷城黨員干部碰撞思想火花的優質平臺,匯集真知灼見的思想盛宴和推動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