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全區動員奮力爭先 精益求精堅持長效

    創城的歷下

    發布日期:2017-11-1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城市更漂亮了、道路更通暢了、樓院更干凈了、社區更和諧了……現在的每一天,歷下的居民們都在感受著身邊發生的變化。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歷下人通過不懈努力,交出了一份無愧于時代的“歷下答卷”。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事關全市工作大局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確定的五項重點工作之一,也是市黨代會和市兩會向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歷下區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把創城工作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把創建成功作為責無旁貸的政治擔當,自覺以首善之區的工作標準,以斗志昂揚的精神面貌,以攻堅克難的優良作風,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打贏創城攻堅戰。
      成立指揮部 實施網格化
      全區一盤棋聚力創城
      5月2日,歷下區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動員誓師大會,迅速貫徹落實全市動員誓師大會精神,部署創城工作各項任務,進一步動員全區上下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立即在全區掀起新一輪創城工作的高潮。歷下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總負責、區長任總指揮,區委常委、副區長任副總指揮的創城指揮部,下設督導組、創建組、綜合組三個工作組。實行創城網格化管理制度,全區以社區為單位劃分為85個網格,區委常委、副區長包聯督導街道,各副區長分工負責分管領域創建,區直部門和文明單位結對幫扶社區,社區干部分片包干負責,形成“網上有格、格中有點、點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上有責”的創城管理體系。
      按照這一工作體系,歷下區層層壓實責任,嚴格落實“一把手責任制”,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各方參與,上下聯動、組團包干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全力以赴投入到創城工作中。
      在城市環境、交通秩序、市民素質、窗口服務、校園周邊環境及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誠信建設、文化家風等領域,歷下區全面“補短板,促提升”,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截至目前,拆除違法建筑351萬平方米、違法廣告28萬平方米、新增綠地3.5萬平方米,打造了一批樣板路、示范路;投資5.5億元,對黃臺南路、環山路等5條斷頭路、瓶頸路進行綜合改造,八澗堡路、花園東路順利通車。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截至10月20日,中央環保督察組轉交的284轉辦件已全部辦結;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餐飲單位油煙擾民問題,集中開展專項整治,關停整改各類餐飲企業1200余家。
      歷下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的理念,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讓創城工作更好地為民惠民,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積極推進就業創業,投入4000萬元用于購買社區基層就業服務崗位,促進大學生就業;持續推進老年人安康工程,累計投入使用各類社區公益養老機構達23家,為居民提供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高度重視拆違拆臨后民生保障工作,計劃用3年時間,投入1500萬元,新增高標準便民餐車100輛,新增、提升社區肉菜店、便民超市各100家;投入3000余萬元,建成了“互聯網+社區”模式的歷下創益園,重點培育各類社會組織,為居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教育事業全面進步,新建、改建崇德初中等5所中小學,建成保利華庭等6所幼兒園,全區幼兒園和中小學分別達到100所、53所,優質教育資源分布更加均衡。
      全區總動員 各部門聯動
      人人同參與合力攻堅
      歷下區堅持全區動員、部門聯動、全民參與,全區各街道各單位各部門、駐區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大學生、社區居民到基層社區參與創城工作,城市市容面貌、窗口服務水平、市民文明形象都有了顯著提高。
      泉城路街道地處老城區,大膽探索“胡同管家”管理模式,圍繞環衛保潔、綠化養護、交通疏導、秩序維護、安全防范、設施巡查六大內容推進綜合服務。每條胡同都有專職保安和物業管理人員,負責老城胡同的全方位日常管理工作。目前,“胡同管家”共有119人,24小時不間斷服務,41條背街小巷全面實現機動車零違停。
      解放路街道積極推進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規范圖書室、黨員學習室、科普大學、家長學校等各類活動室管理制度和開放時間,配齊配全相關設備設施,為居民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提供保障。采取“一室多用、錯峰使用”,滿足不同需求,實現服務黨員群眾最大化。
      趵突泉街道徹底解決齊魯醫院周邊亂停車收費問題,在醫院周邊開放式小區新上U型隔離柱120處,隔欄26處;對轄區10條主干道人行道重新劃定非機動車停車線;對趵突泉小區進行停車物業化管理。通過整套“組合拳”,齊魯醫院周邊的城市面貌和交通秩序得到了大幅提升。
      大明湖街道圍繞“傳承歷史文化、彰顯老城特色、提升生活品質”的工作思路,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推進明湖小區整治提升行動。累計投入1560萬元,共清洗樓體、粉刷樓道51.3萬平方米,樓體美化15.2萬平方米,鋪設各類花磚、瀝青蓋被近6萬平方米,園林綠化1萬平方米,修建健身廣場11處。
      甸柳新村街道在開放式老舊小區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制定督查督辦、臺賬管理、問題倒逼、掛圖銷號、網格認領等一系列工作方案,班子成員、科室、社區居委會、社區城管站、各科所隊全員下沉到社區網格中,形成“網格定責、網格對標、網格辦結”全覆蓋、無死角工作格局。
      東關街道嚴格落實每日調度制度,堅持黨政主要負責人現場辦公,指導解決轄區重點部位、重點區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印制2萬余冊《創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倡議書和調查問卷發放至轄區每戶居民,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區統一制作公益廣告展板600余塊,制作大型鐵藝公益廣告20余處,在轄區營造出濃厚的創城氛圍。
      建筑新村街道堅持以人為本、創建為民,組織街道112名干部和338名社區骨干開展“百名干部進萬家,傾聽民意辦實事”活動,對轄區531座居民樓、221家餐飲店、1211家沿街商戶全覆蓋。主動上門協助做好居民樓院458處分布零散的私搭亂建的拆前整理及拆除清運工作,幫助清理各類垃圾雜物1700余車。街道主動引導幫助20余家餐飲企業成功轉型為社區便民肉菜店、小超市等。
      文化東路街道凝聚各方力量,結合“萬名干部進社區活動”,主動聯系各級共建單位,通過先鋒創建、主題黨日等方式發動駐區單位力量,組織近400名駐區單位、居民黨員群眾成立了“創城特攻隊”“創城俠”和“移動的紅馬甲”等多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等志愿服務活動,為文明城市創建助力增效。
      智遠街道將創城與拆違拆臨、中央環保督察等重點工作相結合,加大街面巡查頻率,對中小學周邊環境進行了徹底清理;對占道經營、露天燒烤、垃圾死角等問題,加大巡查力度,延長巡查時間,對照創城標準,不間斷查找轄區內的問題,立查立改。
      姚家街道堅持用“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干事精神,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在全辦掀起創城熱潮。開展道路桿線和停車秩序整治,完成茂陵山路架空弱電入地,拔出廢棄11根電線桿。建立非禁停道路網格化管理和門前三包制度,在亂停車問題突出、交通擁堵嚴重的區域安排交通出行協理員,有效制止非機動車輛亂停亂放。
      燕山街道整合轄區60余支隊伍2600多名志愿者,組建燕山地區志愿者聯盟。部隊官兵志愿者服務隊、小白熱線志愿者服務隊、山東師范大學志愿者服務隊、燕山小學紅領巾志愿者服務隊、麥德森文化傳媒志愿者服務隊、誠信行物業志愿者服務隊等各具行業特點的志愿者隊伍,深入社區積極參與創城宣傳、樓道革命、規范停車、道德宣講等活動。
      千佛山街道全體機關干部利用雙休日和業余時間對責任樓道進行全面清理,完成轄區350棟樓、30個小區的清理工作,清理垃圾680車,清理小廣告3.5萬余處。發揮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的作用,與轄區23家單位簽署了《結對共建協議書》,開展文明共建活動15次。
      龍洞街道充分調動“雙管”單位及共建單位各方力量,堅持“向前一步,形成交叉”,串點連線,織起一張密實的大網,確保將各項工作全部兜在“網”內,串在“線”上,落實到每個“點”上。搭建“發現問題—認領問題—整改問題—反饋結果”快速反應工作機制,堅持當天發現問題當天整改完畢。
      歷下交警大隊按照“一個路口,一個方案”原則,完成經十舜耕、經十千佛山、經十山大、南門路口等交通組織優化改造提升,結合“機動車禮讓斑馬線專用取證設備”“非機動車行人闖紅燈抓拍設備”“非機動車聲光勸導設備”等科技力量的深入推廣應用,不斷提升路口管控與通行效率。
      區教育局構建起全教育系統人人都是創城一分子的“歷下教育系統創城大家族”。匯波小學在學校內勾畫了圖說文明手繪主題墻、圖說價值觀、中國夢文化空間,學生守則、班級公約則時時處處規范學生的言行。濟南五中自2013年起設立雷鋒班,學生以班為單位參加為期一周的義務勞動并逐步形成制度。
      區市政局大力推進山師東路、吉祥商街等道路改造提升建設,成為泉城濟南新名片。截至目前,累計對253條道路的市政基礎設施實施了養護維修,整修車行道12.7萬平方米、人行道2萬平方米、道路檢查井1400余座,清挖雨污水檢查井3萬座,全面完成4條丁字路瓶頸路改造。
      區衛計局建立網格化管理,實行分工責任制,成立12個督導組,對轄區二甲以上醫院、民營醫院、社區衛生機構、校園周邊環境進行檢查,找出問題,形成臺賬,限期整改,確保測評點達標迎查。開展創城百項主題活動,提升行業形象,助力創建文明城市。區園林局加強區域內衛生管理工作,及時清理落葉、雜草等各類垃圾,綠化帶垃圾實現日產日清,累計整理清運各類樹葉垃圾5517噸,清除樹掛10860余處。對雪泉、平泉、南芙蓉泉等6處泉池進行了抽水清淤,安排專人每日清理玉帶河、王府池子等泉池4次。
      區政務服務中心優化打造實體大廳,加強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進網上服務與實體大廳融合。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實行一次性告知,讓辦事群眾“最多跑一次”。目前,區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與省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實現了網上咨詢、查詢、申請、審批、投訴、監督等業務功能。
      區住建局重點對所有在建項目尤其是41個區管項目加強文明工地監督管理。實施“紅黃黑”牌管理機制,對土石方挖運、施工道路、裸露渣土、運輸車輛等進行重點整治,累計出動360人次,督促處理近1300條問題,約談責任單位20家,下達停工整改21個,報處罰6家,企業信用扣分10家,有效遏制揚塵污染。
      泉城路管委會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實行環衛家庭式保潔,實現商業街保潔工作高標準和機械化,開展“美化”“綠化”“凈化”“亮化”等綜合整治活動。今年以來,共開展各類專項檢查34次,清理流動攤點560余個,規范報攤4處,整治違規設置廣告牌匾80處,清理跨門經營和店外經營160處,拆除條幅21處。
      區食藥監局成立6個督導組,推行日督導制度。定期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大講堂”活動,廣泛宣傳創城和食品藥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投入25萬余元制作各類宣傳資料,擺放文明餐桌牌10萬余張,張貼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行業規范、禁煙標示等各6500張,發放《致監管業戶倡議書》2萬余份。
      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內農貿市場實行規范化管理,涉及攤位900余個、總面積4萬平方米左右。針對明察暗訪發現的問題,各市場監管所對號入座、主動認領,一個點位一個點位整治,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全面提升集貿市場管理水平。
      區金融辦建立了日常聯絡機制,成立了銀行網點創城微信群。區金融辦成立專項檢查督導組,對照創城標準對轄區內200余個銀行網點進行實地檢查,對出現的問題當面提出并要求立整立改。
      區城管局嚴格執行《道路保潔精細化考核辦法》,結合“一點四計量”的定量考核,用克、件、分鐘來衡量保潔質量和保潔效率。采取環衛所保潔、環衛承包保潔、單位物業自行保潔三種方式相結合,全部落實保潔方式和保潔人員,確保專人管理、全面覆蓋;嚴格落實保潔精細制,實行每日2次普掃,并深入不易發現、日常管理的弱點等地區進行排查,發現一處消滅一處。
      區商務局在各大商場、超市開展了“企業文明誠信經營、市民健康綠色消費”主題活動,制作了環保購物袋,引導文明消費綠色消費;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誠信教育宣傳活動;在商場超市內餐飲店開展“光盤行動”勤儉節約宣傳活動。
      團區委聯合山東建筑大學開啟助力歷下創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務活動,大學生志愿者們利用課余時間走進100多個社區及轄區重點主次干道,通過“定期+不定期”“流動+固定”等服務形式,宣傳文明城市創建,參與社區管理服務,打造校地共育、共駐共建的長效機制。
      區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發揮文化市場技術監管指揮中心網絡監控平臺的作用,形成了人防與技防相結合、一線執法檢查與網絡技術監控管理相聯動的網吧監管格局,實現了文化執法由被動執法向主動出擊的突破性轉變。
      歷下區醫院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營造濃厚創城氛圍。設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為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務。
      區城管執法局以整治占道經營、戶外經營為重心,對主次干道、公交站點、醫院周邊,加大巡查頻次,增加執法力量,城市秩序更“齊整”。全面治理露天燒烤,對199處燒烤攤點建立了《燒烤餐飲重點點位實名制管理臺賬》,通過督查督導、社會監督、媒體曝光等渠道發現存在問題的露天燒烤,督促落實整改。
      歷下區積極開展志愿者活動制度,組織機關干部、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職工、大學生,廣泛設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成立“歷下群眾”志愿服務團體,招聘志愿者,開展文明交通、鄰里守望、孝老愛親等活動。組織開展“區直部門助創城、千名干部進社區”“文明巡查、助力創城”等志愿服務活動,深入社區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規范交通秩序、入戶調查宣傳等工作。
      創建無終點 文明成常態
      推進創城工作長效化
      為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果,把文明城市創建標準轉化為全區各部門的常態長效工作目標,10月中旬,歷下區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常態化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突出思想道德建設引領、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城市環境綜合治理、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社區及背街小巷管理、窗口行業服務水平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升、誠信建設活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等10個方面的常態化。同時,完善了區級領導包掛、項目化推進、機關干部進社區、文明單位包路口、全民參與全民創建、五級聯動全域共建、督導考核獎懲激勵等7個方面的常態長效創建機制。
      堅持精細管理戰略,實現城區環境大突破。歷下區將借助創城形成的良好氛圍,把創城的標準延續為日常管理的要求,始終保持整潔靚麗的城區環境,實現創城標準常態化。繼續推進“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把美化城市與便民利民同步推進,對8條河道進行水生態治理,對解放東路實施全面改造提升,打通3條斷頭路、瓶頸路,加大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大力實施山體綠化,實現生活環境宜居化。
      堅持規范完善志愿服務活動,促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發展。拓寬志愿服務活動平臺,大力推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專業志愿服務隊進社區,開展以法律、文體、科技、醫療衛生進社區為主要內容,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為主要幫助對象的志愿服務活動。加強志愿服務陣地建設,鞏固擴大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崗)規模。打造志愿服務活動品牌,做大做優“小叮咚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旅游啄木鳥”“房澤秋志愿服務工作站”“歷下群眾”等志愿服務活動品牌;探索成立“歷下區志愿服務聯合會”,形成志愿服務合力,宣傳志愿服務先進組織和典型人物,不斷提升市民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同感和支持率。
      堅持創城機制和工作推進體系,始終秉承“堅持不懈、堅韌不拔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精神。歷下區將延續創城網格化管理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以創城體系為標準,以中央文明辦部署的年度工作為重點,持續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創建活動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實現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