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重病不起,家庭一貧如洗,只能在家硬撐,這是多少貧困家庭面對疾患時無法言表的痛。據平陰縣統計,在全縣11889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中,因病返貧的比例高達51.7%。
為打破貧困戶面臨的“小病扛一扛、大病在家等”的困局,今年6月20日,平陰縣出臺方案,對因病住院治療的貧困戶實行健康扶貧兜底,貧困戶住院治療從此不花一分錢。對去年財政收入只有億元的平陰縣來講,建立醫療扶貧救助專項基金,在全省、全市扶貧領域第一個探索“貧困人口免費看病”,徹底搬掉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條脫貧路上的“攔路虎”,體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民生擔當和體恤情懷。
醫療兜底幫扶逾百人
今年31歲的孔村鎮尹莊村村民楊愛蓮可以說是命運多舛。一家5口人,公公和婆婆都是二級殘疾,丈夫在一次車禍中也導致殘疾,家里還有一個5歲的孩子需要照顧。
8月19日,因患肺結核,楊愛蓮來到醫院就診。一想到每天幾百上千元的醫藥費、治療費,她動了不治了回家硬撐的念頭。她沒有想到的是,平陰縣針對貧困人口推行的住院費用減免政策此時已經開始實施。在享受到醫保報銷、大病、市級補貼后,原本還需要個人再負擔的6464.4元得到了兜底救助,自己沒掏一分錢。8月30日,楊愛蓮的病情由肺結核轉為了肺炎,必須轉到ICU病房(重癥監護室)。醫生告訴她,有了健康扶貧,她的這些花費最后還是不用自己掏一分錢。
自8月3日健康扶貧幫扶信息系統嵌入平陰智慧健康平臺以來,累計已有73名患者享受到醫療兜底幫扶政策,幫扶資金10.1萬元。同時,針對6月20日出臺該項政策以來符合兜底幫扶的住院貧困人口,各醫療機構也進行摸底,共有34名貧困戶進行補報銷。
舉全縣之力推動健康扶貧工作
平陰縣把健康扶貧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對待,縣委多次召開常委會研究健康扶貧工作,并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朱云生任組長,縣委副書記、縣委掛職副書記、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的高規格機構——建設健康平陰推動健康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平陰縣衛生計生局、平陰縣人民醫院、平陰縣中醫醫院也都成立了各自的健康扶貧辦,使平陰縣上下形成了健康扶貧任務有分工、層層抓落實、有職必有責的工作格局。
6月20日,平陰縣下發了《關于印發〈平陰縣建設健康平陰推動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對于住院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救助幫扶病種由市規定的8種慢性病和7種特種病擴大到所有病種;貧困患者住院醫療費用,經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支付、大病救助、殘疾貧困人口殘疾救助、商業保險賠付后,剩余應由患者個人承擔部分,先執行《濟南市醫療精準扶貧實施辦法(試行)》相關規定,最后剩余應由患者個人負擔的費用,全部由縣醫療扶貧救助專項基金承擔。
“今年全縣醫療扶貧救助專項基金先列100萬元,再視今年救助貧困戶人數和救助資金支出測算下一年度專項基金規模,絕不讓一戶困難群眾再看不起病或因病返貧。”朱云生表示。
“一卡在手,看病不愁”
“貧困戶來醫院就診,醫生或結算窗口一刷全縣人手一張的居民健康卡,系統就會自動彈出貧困戶識別的提示,點擊確定后將自動開通慢病大處方、長處方、先診療后付費等健康扶貧就醫綠色通道。”平陰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梁亮介紹。
很多貧困戶本身就存在出行等障礙,讓他們一趟趟跑六七個部門去辦報銷手續實在太難了。“為打造‘閉環式’服務流程,通過與領導小組民政局、人社局、財政局、殘聯等多家成員召開多次協調會,依托智慧健康平臺研發相關軟件,目前已經打通了‘一站式’結算的關口,貧困戶只需要簽字確認就能即時結報。”平陰縣衛生計生局局長陳澤成說。
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和“1+6智慧健康平陰模式”的探索運行,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在看病就醫中的獲得感也在不斷增強。2016年,92%的病人看病不出平陰,90%的醫保資金全都留在了縣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