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2日上午召開的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改革辦對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印發的《深化“一次辦成”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進行了政策解讀。《若干措施》共分7個部分、35條,與1165項市級“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共同構成了我市痛下決心、刮骨療毒、猛藥去疴、優化營商環境的兩大法寶。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若干措施》是針對我市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標先進城市出臺的改革文件。文件編制過程中,我市通過企業家座談、征集部門意見等形式,搜集整理了大量企業家反映的問題和160余條部門、縣、區的意見,以此為基礎醞釀出臺了35條改革措施,力求做到“外地能辦的,濟南也能辦,而且要辦得更好”。
文件第一部分“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既是35條改革措施的起點,也是35條改革措施的起因。針對前期調研中發現的企業開辦難問題,濟南推出了企業登記注冊“一人受理審核制”,要求登記窗口的同一工作人員負責受理、審核全過程業務,在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前提下,新開辦企業3個工作日內完成營業執照辦理、公章刻制、銀行開戶、涉稅辦理、社保登記等全部手續。
文件第二部分“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也是針對許多企業建設項目時普遍遇到的問題提出的。我市就這一方面開展了許多創新,其核心就是“承諾制”。例如,第6條,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第9條,實施工業“零土地”技改項目建設承諾制;第10條,試點企業投資項目建設承諾制,體現的都是容缺受理、效率優先的思路。文件第四部分“加強企業經營要素保障”中的第15條探索工業“標準地”出讓,體現的也是以承諾制代替審批制的理念。
在文件第六部分“建設誠信法治環境”中,我市明確提出,要嚴格兌現招商承諾,由市投資促進局和縣區投資促進局牽頭,統一受理各類招商政策兌現方面的投訴要求,協調財政、規劃、國土等部門按照職責兌現依法簽訂的招商引資承諾。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部分,我市還旗幟鮮明地提出,要維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建立我市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制度,凡是政府部門制定的涉企政策性文件,都要征求企業家意見或請企業家代表參與制定。《若干措施》在編制過程中,不僅大量征集了企業家意見,還邀請企業深度參與了兩輪評估,充分聽取并采納了企業家的合理意見,文件本身已經做到了“出臺涉企政策文件要征求企業家意見”的要求。
(本報記者 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