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突遇31年來最大范圍強降雨,濟南從容應對筑牢防汛防線——

    聞雨而動為你撐起晴空

    發布日期:2018-06-27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6月25日傍晚至26日7時,濟南遭遇31年來最大范圍強降雨,暴雨、汛情預警等級兩度升級最終至紅色預警。當大雨傾城,這座城市從容應對、有序應急,牢牢把握住了防汛主動權,各級各部門各縣區風雨守望、齊心協力,構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城市防汛防線,為700多萬市民撐起一片“晴空”。
      當暴雨如注、雨量激增,許多人想起這座城市曾經遭受的嚴峻考驗。的確,31年前和11年前那兩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給這座城市留下了悲傷、遺憾與反思;如今,當再次面對如注暴雨,這座城市演繹了“未雨綢繆”的現實版本,把“雨情就是命令”深深烙刻在心底并成為條件反射,漂亮回應了嚴峻考驗后的思考—濟南有能力安全防汛、市民有信心安全度汛。
      未雨綢繆•先動
      防汛預案早已爛熟于心

      25日晚,濟南自2011年以來首次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根據統計,25日傍晚至26日7時,全市平均降雨量114.9毫米,其中:市區147.5毫米,全市157個雨量站點,超過200毫米的有4個,150至200毫米的有32個。這場降雨過程折合水量9.38億立方米,如果按照大明湖12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計算,相當于下了約782個大明湖的水量,為1987年以來最大降雨量。
      面對暴雨,濟南安然度汛。記者從全市防汛的中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在此次防汛過程中,從市防指到各防指成員單位、區縣防指,實現了“指揮有序、科學研判、冷靜處置”。這看似簡單的12個字,背后支撐的是防汛指揮體系的高效運轉,是機構深度改革的合力攻堅,是對防汛預案的爛熟于心,是對人力物資的充分準備。
      市城鄉水務局副巡視員王俊勝介紹,針對此次強降雨,我市從非工程措施方面,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狠抓落實,在暴雨來臨之前做好了充分準備,在遇到險情時,能夠指揮有序、忙而不亂、冷靜處置。
      防汛,“防”是最關鍵的。25日早晨,我市召開了應對此次降雨的視頻會議,就做好本次強降雨防范工作提出三點要求:思想高度重視,靠前指揮調度;對隱患再排查,對工作再落實;人員提前上崗到位,加強巡查值守。“除了值班、物資等常規防汛準備外,很多單位的臨時應急隊伍也全員到位,進入戰備狀態。”王俊勝說。
      在25日的降雨過程中,我市依據氣象、雨情、汛情信息變化,三次發布汛情預警:16時40分,發布藍色預警;19時10分,發布橙色預警,同時啟動II級應急響應;21時45分,市防指啟動有防汛預案以來的首次紅色汛情預警,同時啟動最高級別的I級應急響應。
      暴雨來襲,各防指成員單位、區縣防指也將防汛預案爛熟于心,使得在爭分奪秒的防汛搶險過程中,指令和任務能夠自上而下順暢下達、落實有力。其間,市防指發現經五緯一路口有井蓋被雨水頂起,立即通知槐蔭區防指迅速處理。從接到指令到派出人員、車輛,再到問題解決,僅用了15分鐘,整個防汛過程指揮有序、忙而不亂。
      “25日下午2點前,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就把大明湖的水位降到了安全線以下,并開啟了護城河的節制閘,以確保護城河、大明湖水位處于較低水平。”市城鄉建設委防汛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應對強降雨天氣,該委發出緊急通知并組織檢查組深入公園、風景區、建筑工地等進行了專項檢查。截至26日上午10時,各公園、風景區秩序正常,未發生災情及安全事故。其中,大明湖水位為23.55米,共上漲40厘米。
      建筑工地防汛方面,25日夜間,全市各建筑工地均安排了專人值守,加強巡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置。在此基礎上,由山東三箭等13家建筑業企業組成的共計650人的防汛應急搶險隊伍,以及4家建筑企業共計40人的建筑機械應急搶險隊全部到崗到位。市、區兩級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生產監督站也加強了對全市在建建筑工地的督導檢查,督促施工單位進行隱患排查整改。6月25日下午,在天橋區汽車廠西路,城管工作人員在疏通下水道。
      從容應對•行動
      雨夜各級防汛人員奮戰一線

      雨情就是命令。關鍵時刻,這座城市把防汛作為頭等大事,各級統一組織、統一指揮和統一調度,不讓一個地方有紕漏,展現了城市管理團隊的成熟高效與防汛度汛機制的科學完備,用風雨擔當的果斷行動守護了700多萬市民的生命財產安然無恙。
      當朋友圈被暴雨霸屏,大家都在回家的路上,槐蔭市政人卻“逆向而行”:78人分為5組流動巡查隊伍、7支應急值守隊伍,奔向20多個易積水的低洼路段、5個鐵路立交橋下及轄區的15條河道。
      降雨來臨,各區市政局齊心協力迎暴雨,只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經過近一年的積水點改造,今年市中區積水點比往年減少了近四分之一。在暴雨過程中,六里山南路便民市場、七里山西路西段和王官莊大眾廣場等往年易積水地點,積水有了明顯減少。”市中區市政局排水工程隊隊長李延軍告訴記者,路面行洪情況也在降雨減弱后逐漸好轉。
      瓢潑大雨中,市政人的微信工作群一直忙碌著:“請及時上報”“繼續堅守”是出現頻率較多的詞匯,監控照片也在工作群里持續更新……直到26日早晨,各個路段的積水慢慢退去,“路面恢復正常,可以撤了。”看到這樣的通知,大家才拖著疲憊的身子,穿著半濕半干的衣服回家……
      周密部署,應對有效。暴雨期間,全市房管系統360余名干部職工徹夜奮戰,讓82萬平方米直管公房和1.2萬住戶安全度汛,未發生塌房傷人事故。
      25日持續強降雨到來后,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市城市更新局)立即啟動防汛搶險應急預案,迅速召開直管公房防汛搶險緊急會議,緊急調度安排全市房屋搶險搶修工作。搶險指揮部人員冒雨奔赴各區房管系統搶險搶修一線,對各區直管公房防汛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與此同時,歷下、市中、槐蔭、天橋等區房管局和市公房管修處等單位的防汛搶險指揮部也全部投入防汛搶險工作中。
      在歷下區,當發現兩處房屋有險情后,歷下區住建局及時將16戶居民臨時安置到酒店居住,確保安全過夜。
      26日凌晨3時,暴雨紅色預警解除。從25日開始堅守整夜的市氣象局工作人員終于可以“瞇一會”。回顧這次降雨過程,市氣象臺副臺長尹承美對“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過程有了深刻感觸。
      尹承美告訴記者,直到26日凌晨3時暴雨減弱前,相關工作人員一直關注雷達回波,共進行近20次天氣會商、面向市民進行5次電臺雨情直播,并及時根據路段積水情況、現場雨量等信息,為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最新雨情。“正是全社會參與的合力,才讓濟南在經歷31年來最大范圍強降雨時,仍然可以平穩度過。
      風雨守望•感動
      平凡人傳遞城市溫情

      濟南交警出動警力1500余人次,幫助群眾救援故障車輛100余輛;371名消防官兵營救疏散21名遇險群眾;1.2萬名環衛工及城管執法隊員堅守在防汛一線……風雨無情,濟南有愛。濟南的暴雨之夜里,團結互助、忠于職守、風雨守望的濟南人用行動傳遞著城市溫情。
      26日凌晨4時03分,白馬山消防中隊接到報警稱,市中區陡溝玉符河內,一名河道治理員被困工地集裝箱板房內,情況十分緊急,急需救援。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因降暴雨原本干涸的玉符河水位暴漲,最深處達到2米多。暴漲的河水將之前停留在河道中間清理河道的幾臺挖掘機淹沒,原本在河道邊安置的臨時集裝箱式板房被沖出近百米遠。
      “一名看護集裝箱板房的工人凌晨三四點時醒來感覺不對,發現板房已經被沖至急流的河內,再往前沖出幾米,整個房子將會沒入2米多深的水中。”救援消防官兵立即用攜帶的6米金屬拉梯從岸上垂直豎下,搭起一座簡易的救生橋,讓被困人員得以安全逃生。
      全市發布紅色汛情預警后,全市消防部隊進入二級戰備狀態。截至26日早上,全市消防部門371名消防官兵、52輛次救援車累計救援26起險情,累計營救18名遇險群眾,疏散3人,搶救財產108.1萬元,保護財產113.1萬元。
      25日17時30分左右,省道101鐵路橋下出現明顯積水。啟動應急預案的天橋交警見積水情況加重,便開始在距離積水點位200余米的位置設置交通管制牌。
      此時,一名載著家人想在雨勢進一步變大前趕回家的男子,沒有注意到交警設置的交通管制牌,開車駛入積水路段。車剛駛入積水路段就熄了火,動彈不得。趕來救援的天橋交警沖上前,水瞬間沒至大腿,待將車上的人員逐一救出后,積水已經沒過交警的腰部。“保障了人員安全,我們的心放下了大半。”天橋交警大隊四中隊中隊長李河山說。
      為了盡量減少群眾的財產損失,也為了消除防汛隱患,交警協調附近大客車,并潛入水中,掛上拖車掛鉤,才最終將車從水中拖出。從水中“游”出的交警,顧不上換下濕透的警服,又上路了……
      這只是濟南交警守護市民出行安全的一個縮影。暴雨中的路口,他們護送市民安全回家;積水路段,他們站成市民安全的“屏障”;徹夜的路面巡邏,他們用堅守陪伴市民等待雨后的彩虹。截至26日早上,濟南交警出動警力1500余人次、警車510余輛次,幫助群眾救援故障車輛100余輛。
      在全市共同應對暴雨的奮戰中,還有很多人在默默堅守奉獻。
      市氣象部門發布暴雨預警后,市城市管理局全面啟動城管系統城市防汛應急工作預案,各區城管局成立防汛領導小組,組建防汛應急隊伍,發放應急物資,全面維護環衛設施,全市1.2萬名身穿橘色服裝的環衛工及城管執法隊員堅守在防汛一線。他們或清理道路淤泥,或疏通下水道,或幫助行人推車,或扶起歪倒的車輛。
      在市城市管理局設立的“城管局防汛應急群”內,各區降雨情況和城管防汛情況被隨時上傳,一些好的防汛做法不斷被分享。天橋區是受本次降雨影響的“重災區”,長途汽車站、火車站周邊瞬間匯流成河,轄區30名環衛工全部堅守在崗位上……暴雨中,幾乎每一個重要的積水區域,都會看到環衛工的身影。夜幕下的這抹橘黃,分外溫暖。
      同樣堅守的還有物業人員。25日16時40分,接到市氣象臺發布的預警后,山東省銀河偉業物業公司各項目部馬上行動,沙袋、排污泵、鐵锨、雨具全部準備到位。當晚19時40分,臘山南苑(即西客站安置三區)一區
      北門口外側道路積水嚴重,積水已達膝蓋,小區門外道路上有不少業主的車輛被困在水中。了解情況后,物業人員搬來兩臺排污泵,并挖溝排水。午夜時分,困在水里的車輛被救了出來。強降雨來襲,應急已經成為常態。每年的“七下八上”都是濟南城市防汛弦繃得最緊的時刻,今年也不例外。5月15日,我市召開會議部署城市防汛工作,明確要求“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落實責任,以問題為導向,扎實做好防汛各項工作,確保萬無一失”。面對“如約而至”的暴雨,各級黨委政府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沉著應對、科學決策,各級領導干部靠前指揮、身先士卒,工作人員堅守一線、忘我奉獻,廣大群眾關照彼此、守望相助,共同鑄就了一道牢固安全的“城市防線。”
      正如有市民所說,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暴雨的夜里,有多少千家萬戶的安寧,就有多少份辛勞的付出。這一夜的雨,很急、很大,他們用行動踐行“風雨再大,一起肩扛”。(本版撰稿/范俐鑫 李小夢 尹爽 陳彥杰王淑文 劉文忠 谷青 陳加寶 張龍柏方朔 韓宏偉 攝影/崔健 趙曉明張一 解旺)6月25日晚,市中交警大隊民警冒雨在市區積水路段執勤,守護市民出行安全。防汛搶險敢擔當
      6月25日上午,接暴雨預警后,歷下區趵突泉街道迅速召開暴雨天氣應急處置專題會,部署防汛搶險工作。下午3點,防汛突擊隊集合,雨具、沙袋等物資確認到位;各社區開展危房摸排,將暴雨預警通知到每戶居民;街道應急領導小組、12345、防汛突擊隊、社區居委會聯合交警、市政等部門,采取走訪巡查、蹲點值守等方式,在轄區重要區域、點位設崗布人,一有險情便可即時聯動、迅速處置。
      巡查過程中,工作人員排除了井蓋噴水、河道護欄缺損、路面積水等一系列險情……當天晚上10點15分,值班人員接到通知,位于朝山街30號的化工廠宿舍一樓居民家中出現倒灌,防汛突擊隊立即到達現場,幫助居民排水,并設置沙袋擋水,15分鐘內完成險情處置,把群眾損失降到最小。
      王官莊街道
      全面清淤保安全

      6月25日下午,降雨如期而至。市中區王官莊街道及早謀劃、積極準備,全力備戰城市防汛工作。
      王官莊街道城管科、環衛所及社區工作人員冒雨對雨水管線進行疏通清掏,特別是對排水設施易堵易冒路段和主、次干道重點清理,同時開展“治理馬路陷阱、消除管網堵塞”行動,保證市政排水管道暢通、收水口干凈無堵塞、污水管網無污水跑冒外溢,全力確保汛期群眾的出行安全。
      龍洞街道
      定員定崗查隱患

      “確保小區內無積水隱患,工地內基坑不倒灌、電路不漏電,巡查好渣土、礦山、低洼區域,在大辛河、孟家水庫、洪山溪等重點區域實行定員定崗巡回檢查……”6月25日,歷下區龍洞街道在接到預警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部署相關工作,確保防汛指揮、通訊聯絡、物資調撥、應急處理等各個環節落到實處。
      龍洞街道通知并要求各村(居)、建筑施工單位做好防汛安全工作,確保做到隱患早發現、安全有保障。3輛防汛車輛、2000條編織袋、30件救生衣、100把鐵锨、50公斤鐵絲、100立方米沙石等防汛物資全部到位,街道及各村(居)防汛預備隊、民兵應急分隊進入戰備狀態,隨時接受指令,全力保障轄區居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條支流均出現歷史最大洪水 順利分洪223萬立方米
      小清河是我市泄洪的唯一通道,在我市有諸多支流,其中來水量較大的三條分別是興濟河、大澗溝和陡溝,三者來水量總和占小清河洪園橋以上流域面積的36%。小清河還有一個泄洪“搭檔”——臘山分洪工程,當小清河黃臺橋水位達21.5米時,臘山分洪工程便“隨時待命”開閘泄洪。在此次降雨過程中,小清河和臘山分洪工程實現默契配合,確保城市洪水快速排出城外,減輕城市防汛壓力。
      根據天氣預報,6月25日12時,小清河管理處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強降雨,打開洪園閘小閘門預泄水位;17時,根據市區降雨量、河道水位及上游來水情況,洪園閘開啟5孔大閘門,加大泄水量,同時向沿河五區及在建工程發布汛情Ⅳ級藍色預警;19時,黃臺水位接近21.50米藍色預警水位,市區降雨仍在持續,按照《洪園閘調度原則》,洪園閘7個閘門全部開啟,繼續加大河道泄水量。這也是小清河入汛以來首次7閘全開。與此同時,臘山分洪工程也已準備就緒,隨時待命。
      6月25日16時,隨著城區范圍出現降雨,分洪道上游興濟河出現明顯徑流,水位逐漸上漲,此時陡溝、大澗溝未見明顯徑流來水,經過分析研判,臘山分洪管理站確定采取引雨水進入河道。
      19時12分,市防指啟動橙色應急響應;19時40分,觀測小清河黃臺橋水位已達21.4米,逼近分洪操作指標水位21.5米;19時48分,根據市防辦調度指令,分洪管理處采取關閉節制閘左右兩孔、保持中孔開放的方式,減少興濟河向小清河流水量。
      21時06分,接市防辦指令,鑒于小清河黃臺橋水位超警戒水位線持續上漲,為減輕城區洪水下泄壓力,臘山分洪工程實施全面分洪;21時45分,市防指發布汛情紅色預警,應急響應提高至最高級別。
      26日零時,由于市區范圍內降雨持續,臘山分洪興濟河分洪閘前水深始終保持在3米左右,管理站適時增大下游宋莊閘開度,加大洪水下泄流量。凌晨3時,城區范圍降雨逐步結束,分洪閘前水位隨之開始回落;至6月26日上午10時,小清河黃臺橋水位雖出現緩慢回落,但仍高于警戒水位0.74米,分洪仍持續進行;截至26日上午10時,分洪操作已歷時14個小時。
      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強降雨歷時長、雨量大、范圍廣,臘山分洪道興濟河、大澗溝和陡溝三條支流均出現歷史最大洪水。經測算,分洪時最大下泄流量每秒80立方米,累計分洪下泄223萬立方米洪水,為減輕城區洪水下泄壓力和降低內澇損失起到積極作用。
      水位猛漲25厘米“三股水”大了一圈
      “太好了,趵突泉水位升上來了!”26日一早,不少老濟南就趕到趵突泉景區賞泉。在25日開始的這場大雨助力下,趵突泉水位狂漲25厘米,一舉甩脫紅色警戒線,達到今年入汛以來的最高水位。
      “這場雨來得太及時了!”“明后天,泉水水位還得繼續漲!”站在來鶴橋上,市民們開心地討論著。記者在現場看到,趵突泉三股泉眼的水輪比前幾天大了一圈。
      根據市水利局的監測,6月25日,趵突泉地下水位為27.59米。26日早上8點,趵突泉景區天尺亭的實時水位監測顯示,趵突泉水位為27.81米,比昨天上漲22厘米。下午3點,天尺亭的水位記錄再次刷新,變成27.84米,比25日水位足足上升25厘米。
      降水量31年來最強臥虎山水庫水猛增
      記者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截至6月26日8點,全市平均降雨量115.2毫米,全市平均降水量是1950年以來的第6位、1987年“8.26”以來31年間最強降雨。
      今年以來,全市累計降水量平均343.2毫米,是常年同期2.1倍,是去年同期的2.2倍,列歷史同期第2位(排在第一位的是1980年,為373.3毫米)。
      截至6月26日6點,10座大中型水庫蓄水4835.1萬立方米,較6月25日4354.4萬立方米增加480.7萬立方米。據臥虎山水庫總工程師吳深介紹,此次降雨前臥虎山水庫水位為120.81米,截至目前,水位上漲至121.53米,上漲了72厘米,相當于增加了300萬立方米水。
      15處路段積水4小時全部排清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昨天市區26處鐵路立交橋道、低洼地段出現了較嚴重積水,其中16處實施了臨時交通管制。降雨過程結束后,僅用了4個小時,15處交通管制積水點的水就全部排清。
      “少年路咋一點積水都沒有了?”家住大明湖南門附近的王建說。據介紹,2017年我市投資4016萬元,改造了經十路歷下廣場等17處道路積水點。今年對高新區清蓮苑、歷下區世紀大道三清集團門前、歷城區世紀大道、零點立交、槐蔭區航空大廈、經十路經七路路口、市中區濟微路、六里山便民市場、七里山西路、天橋區七一路、北坦南街、巴黎花園12處道路積水點進行改造,現已全面開工建設,計劃主汛期前全部完成。
    編輯:姚立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