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秋九月,泉城濟南再次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矚目的焦點。
自9月中旬開始,這座千年古城進入高光時刻——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儒商大會2018、首屆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第七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在濟南舉行。從文化到商業,從博覽會到高端峰會,從山東到全國,四大活動涵蓋面之廣、規格之高、議程之密集,在濟南歷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這也在一個側面見證了一座城市的開放與活力。
當從四面八方趕到濟南的國人,將考量的目光投向這座千年古城砥礪奮發的身影時,不禁感慨萬千。于濟南而言,這是濟南擁抱世界的千載難逢機遇;對外人來說,這也是重新認識濟南的一個平臺。
(二)這是一個怎樣的濟南?
“滿城霧霾半城堵”——兩年之前,2016年4月23日舉行的綠公司年會上,濟南被如此調侃。
“5年前離開濟南,現在回來,感覺濟南最大的變化是空氣質量變好了。我以為碰巧趕上了好天氣,身邊人卻告訴我現在這種好天氣在濟南算是常態。”9月13日,再次來到濟南的中國工商銀行行長谷澍這樣表述對濟南的印象。
兩個對濟南的評價,都是真實的濟南,只不過,一個是兩年前的濟南,一個是當下的濟南。
進入新時代的濟南,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行著一場鳳凰涅槃般的蝶變之旅。
(三)如今展現在世人眼中的濟南,是一個全新的濟南。
正如谷澍所感受的濟南,“泉城藍”正成為這座城市的常態底色。面對治霾難題,濟南堅持不靠“刮風”靠作風,打造新時代的“濟南速度”。2017年,濟南的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達到185天,同比增加22天。2018年1-7月,濟南市區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再度比上年同期增加17天,達到了102天;PM10、PM2.5、SO2、NO2的濃度,比2013年同期分別下降44.5%、54.0%、79.4%、31.6%。特別是2018年6月,不但空氣質量改善率在“2+26”城市中位居第一,PM2.5月均濃度更是達到35微克每立方米,這是國家設立PM2.5監測指標以來,濟南這一數據首次達到國家標準。從曾經的“欣喜偶見藍天”到如今的“心急偶不見藍天”,濟南人面對空氣質量的心態發生著積極變化,濟南也完成了一次拾級而上的精彩蛻變。
面對擁堵難題,濟南治堵不舍晝夜。軌道交通R1線、北園大街西延快速路高架段將于2019年元旦通車,分別比原定工期提前8個月、2個月,鄭濟高鐵、濟濱城際鐵路、濟萊城際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28條丁字路和瓶頸路改造上半年全部開工。百度地圖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交通研究報告》顯示,濟南已經從堵車榜前十名退出。有數據顯示,2017年39個城市擁堵延時指數同比漲幅超過1.5%,濟南進入降幅榜第七,降幅5.7%。
為了重塑城市形象,濟南人開展了規模空前的拆違拆臨行動。2017年拆除違法建設3287萬平方米,相當于149個泉城廣場;建綠透綠231萬平方米,相當于新增5個泉城公園;規范線纜2萬多公里,相當于繞地球半圈;通過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拆出了形象、拆出了空間、拆出了士氣,城市變得更加敞亮、更加通透、更加養眼。今年以來,濟南人再接再厲,堅決將拆違拆臨進行到底。截至目前,全市共拆除違建29740處,拆除面積達2802萬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務的84%。市容秩序整治提升行動全面展開,“空中蜘蛛網”清理404.2萬米,小廣告清除133萬處,規范店外經營1.4萬處次,露天燒烤基本清零,32條道路路燈設施提升改造。“從目前完成情況來看,今年目標任務能夠完成。”城管部門信心十足。
進入2018年,行進中的千年古城再次迎來新的使命。處于“后創城時代”的濟南,掀起了城市提升工程熱潮,鞏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豐碩成果,力求讓城市管理更精細、讓城市環境更優美、讓群眾生活更幸福。這場聲勢浩大的行動席卷泉城,如同一個強烈的城市磁場,將800萬人民的期待與目光吸引到一起。如今的濟南,站上蝶變的“風口”迎風展翅,城市形象、文明水平全面提升。
全新的濟南,新在她的外表——展現在世人眼中的泉城顏值越來越高,品質不斷提升,市民生活體驗越來越好。
(四)如今展現在世人眼中的濟南,是一個全新的濟南。
活力正成為這座城市的標簽。曾經被人稱為“鈍感之城”的濟南,開始讓世人驚嘆她跑起來的矯健身姿,雷厲風行、快干實干正成為她的標簽。“地鐵夢”將提前8個月實現,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高架段要提速兩個多月,28條丁字路和瓶頸路改造已開工23條……干部群眾精神飽滿、快干實干,泉城上下迸發出無窮的奮進力量。今年上半年,濟南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良好態勢,濟南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在持續提升,爭先進位的趨勢日益明顯。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04.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8%,增幅排名全省第一。如今的濟南,正以勇立潮頭的膽氣,積極發揮“十大優勢”實現“十個新突破”,努力“讓濟南這個山東經濟龍頭揚起來”。
文明正成為這座城市的底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的理念注入這座城市的血脈中。尊重個體生命的“車讓人”行為換來“微笑致謝”,身披大紅色綬帶的志愿者與游人們一起“愛泉護泉”,公交車上年輕人看到“老弱病殘孕”會主動起身搶著讓座,親朋好友外出就餐大大方方地拒絕浪費……如今,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微鏡頭”,文明已內化為這座城市的底色,展現在日常舉手投足之間。因為文明,泉城濟南新晉網紅城市。今年“五一”前夕,德州女孩楊文新發布的一條關于濟南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發酵,短短幾日閱讀量過千萬。這也讓濟南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向往之城”,“走紅”的濟南迎來了激增的向往者。
實干正成為這座城市的品質。濟南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奮發有為,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黨員干部撐腰鼓勁,對符合條件的擔當作為“出彩型”好干部優先提拔使用。一位領導干部對此深有體會:基層黨員干部更能“大膽放開手腳”埋頭苦干了。“想干就有舞臺、敢干就有支撐”,全市上下鼓足了大干一場的勁頭,堅定了大步前進的決心。
全新的濟南,新在她的內里——展現在世人眼中的泉城,是一座實干擔當、活力十足、文明開放的城市。
(五)不經滄桑,何來巨變?
濟南的“涅槃之路”,是由表及里的變化。濟南之變,不只是城市的建設管理水平提升、不只是發展的速度與質量提升、不只是民生事業的保障與改善,更是人的變化。事在人為,人在精神。從過去容易陷入小富即安的思維阻力、滿足于一般化的惰性心理,到如今雷厲風行、快干實干,逢一必爭、勇于爭先,濟南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濟南的“涅槃之路”,是由量及質的變化。濟南之變,不是簡單的數字指標的遞增,而是實打實的苦干實干、硬碰硬的項目產業、真對真的民生實事所呈現出的實質性進步。文明建設上以省會城市第一名的成績成功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獎牌,在全省領跑發展的態勢成為常態,藍天保衛戰完成“退出后十名”的階段性目標……身處新時代的濟南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更為可喜的是,這段“涅槃之旅”正在持續。當下,濟南正闊步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進入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關鍵期、黃金期。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加速推進、CBD正崛起發展的新高度、華山湖蓄水將讓濟南再現“鵲華煙雨”……這樣一座通達之城、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創新之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峰。
(六)全新的濟南,屢屢贏得世人點贊,成為眾人心中的“向往之城”。
企業家點贊她推進深化“一次辦成”改革帶來的“濟南速度”。中南高科山東區域公司總經理李一博,用他經歷的“濟南速度”感嘆城市營商環境發生的改變:濟南智能制造小鎮從開工到交房只用了一年!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所以能完成,得益于濟南良好的營商環境。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國研智庫董事長包月陽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我感受到這座城市非常強烈的發展意識、改革意識、創新意識和開放意識,也感受到了濟南希望各界優秀人才和企業來濟南發展的殷殷誠意。”
作家感嘆她的優美環境。“濟南是一個來過一次,一定會想來第二次的城市,它的美讓人心動。”廣東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網絡文學評論》執行主編周西籬今年5月來濟參加活動時,對這座城市不吝贊美之詞。
媒體不斷挖掘她變身的密碼。藍天白云、繁星點點的濟南,獲得贊聲一片,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三大中央媒體齊贊濟南治霾成果。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在3月31日晚播出的節目《藍天保衛戰》中更是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又回來了!”4月2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濟南“僑夢苑”十億基金支持僑企》為題,報道了山東濟南推進“僑夢苑”建設,組建“僑夢苑”產業投資基金一事。6月11日《人民日報》以《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沒有終點》為題,報道了濟南市評上全國文明城市后,繼續推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努力提高城市品質的經驗做法。從干部激勵擔當作為到文明城市常態化制度化建設,再到中央媒體點贊濟南環境質量改善明顯、藍天看得見,濟南這座城市的變化有目共睹。
前不久,由上海社科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國際城市藍皮書: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8)》,更是將濟南列為第一梯隊“準世界城市”。
泉城,如今正日益頻繁地以積極正面的形象出現在全國舞臺上,不斷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向世人展示打造“向往之城”的決心智慧。
(七)新時代,新濟南,新作為。
身處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濟南緊緊圍繞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光榮使命,帶領800萬泉城兒女迎風破浪、披荊斬棘,書寫了一段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城市、無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
“弄潮兒向濤頭立,風起正是揚帆時。”在前不久舉行的“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2018”濟南懇談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充滿激情的致辭,再次奏響了新時代砥礪奮進的泉城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