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經濟實現速度質量“雙豐收” 新興產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天橋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促趕超

    發布日期:2017-11-02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近五年的發展,讓濟南贏得了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穩步提升。日前,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已踏上新起點,開足馬力進入新時代。
      今年以來,天橋區的發展成果頗豐:1至9月,天橋區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位列全省各區縣第一;北湖片區作為全市最大的棚改項目,城市居民簽約率97.3%;新興產業開始陸續開工投產……截至9月底,該區12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開工率達到100%,累計完成投資8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達到94.12%,年度計劃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超全市平均進度13.1個百分點。
      “全區將繼續緊抓項目建設,聚力招商引資,強化服務保障,全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助力現代泉城建設。”天橋區委書記劉程華表示。
      重點項目強推進 12個市級項目超計劃完成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承擔著奠基石、頂梁柱的重任。近年來,天橋區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工作。今年,該區有12個項目被列為市級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35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9億元。其中,鑫茂·齊魯科技城項目、天橋區2017年棚改舊改項目、2017年片區開發項目等超額完成全年計劃,其余項目也在穩步推進。
      重點項目建設強力推進,得益于該區將重點項目分為兩級網格管理,區發改委作為項目牽頭協調單位劃為一級網格,項目所在街道相關人員劃分為若干個二級網格。二級網格人員負責點對點全程跟蹤服務項目。
      同時,該區實行區級領導包掛責任制,建立“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實施“店小二式”服務。天橋區區長竇虎表示,未來,該區將借助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省市重大項目落戶,建立全區重點建設項目庫,保證投資持續增長。
      棚改舊改加速度 31天居民簽約1132戶
      在12個全市重點項目中,北湖片區征遷一直備受關注。地處“北跨”戰略重要承載地,涉及被征收居民近1.3萬戶,房屋類型16種,居民身份8種,60余萬平方米市場及村居企業盤踞其中,北湖項目被列為省市棚改重點項目,同時也是天橋區棚改工作主戰場。
      “大、雜、難”的特點并沒有難倒天橋人。經過一年多“五加二、白加黑”的堅守,項目取得新突破:城市居民簽約率達97.3%;村民簽約率近90%;集體非住宅簽約率達96.6%;國有非住宅完成土地收儲及房屋征收單位15家。同時,東安置區A-1、A-2地塊和西安置區B-2地塊共2876戶(套)安置房開工建設。大面積的空地騰出,天橋經濟崛起已蓄勢待發。
      22天,“485”重點攻堅清空并整體拆除30余棟樓;31天,市拆遷服務公司所建房屋居民簽約1132戶;32天,“六月沖刺”攻堅完成城市居民、村民簽約總數611戶……今年以來,天橋區舉全區之力,實行區級領導包掛責任制,選派300余名精兵強將到征遷第一線,全力推進征遷“加速度”。
      新興產業挑大梁 一批新項目落地開工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轉變離不開新興產業的支撐與推動。
      在天橋區,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內已集聚了一批代表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的項目陸續開工,全區經濟發展新活力被激活。截至今年8月底,園區完成招商引資24.4億元,同比增長36.4%。其中,引進規模以上企業10家,購地項目6家,注冊外資企業11家,規模以上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引進實現新突破。
      其中,濟南新工藝示范園雖未全部竣工,但已簽約入駐企業5家,均為規模以上實體企業,涉及環保治理產業、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部建成后可實現產值5.8億元,年稅收超3100萬元。而園區新引進的山東藍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用鮮蝦提煉南極磷蝦油等產品深加工技術的企業。
      電商領域同步崛起。近年來,該區改造和新建五處電子商務產業園,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培育品牌電商企業1127家,發展規模全省領先。今年1月至9月,該區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達230.11億元,占全市的33.57%,位列全省各區縣第一。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