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提速發展新動能 實心實意惠民生

    天橋吹響全面趕超發展集結號

    發布日期:2018-01-18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1月17日,天橋區召開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新一年發展藍圖和盤托出。2017年,天橋區圓滿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實現了新一屆政府工作的良好開局。2018年,面對全市攜河發展戰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天橋區將緊緊圍繞全市“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中心任務,全面聚焦“1+454”體系,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使經濟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改革創新活力不斷迸發,城市建設品質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加快趕超發展。
      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動能轉換樣板區
      2017年,天橋區緊緊圍繞全面趕超發展的總目標,強力推動高質量增長,新舊動能轉換明顯加快,綜合實力實現了新提升。新的一年,天橋區將突出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樣板區。堅持高端高質高新方向,編制全區中長期和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統籌區域聚焦、產業聚焦、政策聚焦、資源聚焦,加快形成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
      ■壯大工業實力
      天橋區將牢牢抓住項目建設不動搖,堅定不移實施簽約、開工、建成“三個一批”,以項目大突破帶動園區大發展。加快實施“企業培育工程”,扶持壯大科亞智能巡航機器人、梅格彤天自動化設備、山東藍奧生物研發生產基地等一批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骨干企業,確保中德產業園、鑫茂科技光通信產業鏈基地、立邦新材料等13個項目竣工投產,著力打造新材料、智能制造、光電通信等百億級產業集群。積極推進山東中科科技園項目,打造高層次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瞄準技術改造和創新,增強濟鍋集團等企業發展內動力,重塑傳統產業發展新優勢。優化藥山科技園產業布局,積極推動特色裝備制造園等“園中園”項目,著力打造高端化、集約化、科技化都市型工業園區。
      ■做優現代服務業
      加快實施“動能轉換工程”,推進新興產業放量增長。確保傳化泉勝公路港全面投入運營,促進千家物流企業規范提升、跨河集聚,壯大桑梓店物流樞紐中心發展規模,為全市打造內陸港作出積極貢獻。全面實施金融招商集聚、金融創新發展、企業上市掛牌、普惠金融“四大行動”,進一步優化金融發展環境,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力爭完成上市(掛牌)企業6家。加快電商產業發展,確保鳳凰山二期、時代總部基地等11萬平方米電商園區投入使用,力爭電商網絡零售額突破500億元,形成以五大電商產業園區為龍頭、千家品牌電商企業為支撐、萬家電商微商競相發展的格局。
      ■加快提升現代都市農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發展農業“新六產”,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依法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扎實開展“互聯網+農業”建設,著力培育7家市級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重點打造2-3家集種植、采摘、品鑒、觀光于一體的農業綜合體。
      此外,2018年,天橋區將突出全域創新開放發展,增強全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進一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強化開放合作,積極推動“鳳棲天橋工程”,以“四新”促“四化”,大力開展新動能產業鏈招商,力爭引進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國內500強、世界500強項目各1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招商合作新格局。
      認真辦好民生實事
      增強民眾生活幸福感
      為民辦實事,件件暖人心。2017年,天橋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不移推進利民工程、辦好惠民實事,民生事業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7%。新的一年,天橋區將突出保障改善民生,認真為百姓辦好18件民生實事,為百姓創造一個宜業宜居的美好家園,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首先,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全年舉辦“春風行動”“大學生專場”“招聘夜市”等各類招聘會7場以上,力爭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以上,生源地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提供創業擔保貸款2000萬元以上。持續增強救助能力。堅持保基本、兜底線、可持續,統籌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提標擴面工作。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開辟急難救助綠色通道,落實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和城鄉特困人員供養制度。統籌推進精準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完善脫貧長效機制,繼續做好對口扶貧協作,確保貧困群眾共同邁入全面小康。
      ■其次,加強社會事業建設。
      積極建設全國區域教育現代化示范區,實施名校發展戰略,引進和培育一批領航、特色“名校”。持續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改建中小學、幼兒園項目8個,新增學位8280個。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該區計劃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60所學校、5.4萬多名學生免費配發校服,這對天橋區在校學生來說可謂一大福利。同時,提高健康服務水平,加快醫聯體建設,推動大橋衛生院與市四院構建醫聯體,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建成39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28個農村幸福院,著力打造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區。實施“文體惠民”工程,實現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舉辦“一村一年一場戲”等文藝演出150場,為基層放映公益電影1500場。
      ■再次,創新社會治理體系。
      深化基層協商民主,鞏固“兩網融合”,推進基層群眾自治,完成村和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建設一批普法廣場,打造一批特色調解室。深化平安天橋建設,持續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加快推進三級綜治中心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落實全市食品安全工程,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精準鐵腕整治安全隱患,高度重視互聯網安全管理、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強化應急防范與處置,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抓好生態環境治理
      打造山水秀美之區
      2018年,天橋區將圍繞打造都市山水秀美之區,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提升長效管理水平,建設生態優美、功能完備、管理有序的現代化精品城區。
      ■首先,該區將實施“環境提升行動”,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建立長效機制,鞏固創城成果,著力打造生態家園。
      結合全市“1+5”特色街區綜合更新、“一湖一環”夜景照明工程實施,同步推進桿線、店牌、街景等整治改造,打造一批新的城市精品和亮點。堅持高壓治違,繼續對侵犯公共利益、占用公共空間的違法建設實施拆除,堅決維護好城市發展秩序。全面拆除違法違規戶外廣告,規范整治牌匾標識。
      積極推進“無違建”創建活動,嚴防新的違法建造產生。持續改造提升。提升老舊住宅小區品質,對不少于20個項目、88萬平方米、10700余戶居民的老舊住宅小區實施整治改造提升;新增早餐店等便民服務點15處以上,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城市顏值。新創建6個美麗鄉村示范村,推動農村改廁全覆蓋。
      ■其次,持續推進生態治理。
      天橋區將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實施建設工程揚塵治理精準監管,穩妥推進“氣代煤、電代煤”工程,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實施環境綠化提升工程,堅持重點增綠,統籌道路、公園、社區、山體、水系等綠化美化,高標準打造一批“口袋公園”,重點實施二環西路高架橋、北園高架橋立體綠化以及藥山、標山山體綠化,做好“顯山露水”文章,進一步改善全區生態環境。
      ■再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交通提升行動”,推動路網、地下綜合管廊等設施建設。暢通黃河南路網;爭取高標準啟動二環北路改造,建設東西交通大動脈;規范停車管理,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努力緩解交通擁堵狀況。改造提升黃河北道路。高標準實施220、308國道環境綜合整治,配合做好北跨橋隧和先行區內路網規劃建設。新建、改造農村公路30公里,不斷改善農村道路通行條件。
      更新城市舊貌
      建設現代宜居宜業新城
      2017年,天橋區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一體,以空前力度推進城鄉建設,在全市打響“拆違拆臨”第一槍,全年拆除違法建設462萬平方米、違法廣告牌匾2735處。新建、規范45家社區生鮮便民店,填補拆違后服務盲區。經過不懈的辛勤付出,天橋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測評中實現了“零扣分”,為我市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貢獻了天橋智慧和力量,榮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突出貢獻單位”稱號。新的一年,天橋區將搶抓先行區建設重大機遇,堅持南北互動、擴域增容,高標準定位,強有力推動,改變城市舊貌,打造現代新城。
      ■首先,加快主城區改造更新。
      把棚改舊改(征收拆遷)作為黃河南重中之重的任務。開展“拆遷突破年”活動,扎實推進37個棚改舊改項目,力爭完成拆遷170萬平方米,掀起城市建設新熱潮。實施城市更新,盤活閑置資源,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探索改造新模式,塑造老城新氣質。加速北湖片區連片拆除和安置房建設,讓群眾早日回遷,早日享受棚改舊改紅利;加快北湖公園建設,打造環湖主題游樂區、濱水人文商貿軸,盡快建成泉城風貌帶上的亮麗明珠。全力推進濼口、標山、藥山西等片區開發,建設濟濼路和二環北路沿線成熟居住區,凸顯北部發展新優勢,打造攜河北跨橋頭堡。
      ■其次,推動黃河北新區功能開發。
      以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規劃建設為引領,舉全區之力推進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鵲山龍湖兩大載體發展,打造攜河發展的隆起高地。圍繞項目落地開工,加快推進鑫源大道東延、華豐路東延、裕興路北延等配套設施建設,統籌做好村莊搬遷工作,打開發展空間、增強承載功能,促進產城融合、協調發展。完善鵲山龍湖教育設施、道路、綠化等基礎配套,保護好藍天碧水,打造宜居宜業環境,建設濟南北部生態新城。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