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首批22家中關村企業入駐 高端產業聚集助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示范樣板區

    天橋“牽手”中關村建新動能產業基地

    發布日期:2018-04-28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新興產業朝氣蓬勃,新動能持續釋放活力。新舊動能轉換機遇來臨,天橋區經濟發展勢頭迅猛。
      4月26日,一場備受矚目的“牽手”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廈舉行。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與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北京中關村(濟南)新動能產業基地,包括孵化中心和產業中心兩部分。“牽手”當天,首批22家中關村企業簽約入駐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
      這是繼山東中科科技園之后,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今年“拿下”的第二個新動能產業平臺項目。
      “與中關村的合作,將為天橋聚集更多高端產業,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新入駐的中關村企業涉及新材料、大數據、人工智能、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為天橋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我們將繼續以一流的服務標準、一流的建設速度、一流的建設質量助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示范樣板區。”天橋區委書記劉程華表示。
      “創新+”打造一流國家級孵化器
      五年內成為濟南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
      創新發展是中關村的一面旗幟。與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簽約合作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是國內第一批國家級孵化器,也是國內吸引創新創業人才和孵化企業數量最多、高端創業人才和上市企業最為密集的科技企業孵化器。
      簽約合作后,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將提供1萬平方米場所作為中關村(濟南)新動能產業基地的孵化中心,免費為入駐創業企業裝修并提供免費物業管理服務,給予2500萬元孵化專項資金、支持稅收獎勵,并給予高新技術在孵企業50萬元獎勵等優惠政策。
      “目前園區已擁有一家國家級孵化器,我們將在‘資金+服務+場地’的孵化器3.0基礎上,打造融入‘創新+’戰略的孵化器4.0升級版本。”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趙新生表示。
      新動能產業基地將集聚創新要素,深化創新理念,拓展創新模式,依托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的全鏈條孵化、全方位特色培訓、多渠道投融資和企業服務體系,為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企業提供創業輔導、融資服務、市場對接、高端人才培養、雙創大學分校設立、大型路演對接、產業基金管理等服務資源,形成有動力、有活力、有滲透力的創新生態系統。力爭五年內,將基地打造成國家級孵化器和新興產業發展的策源地。
      雙方還將共同成立投資委員會,設立創投基金,引進風險投資機構、戰略投資機構至少各2家,對孵化器內的優質企業進行股權投資。“我們力爭五年內,將基地打造成國家級孵化器和新興產業發展的策源地。”趙新生說。
      經過孵化后,留住企業最關鍵。目前,園區擁有中南高科·濟南智能制造小鎮、融通智能科技園、新材料科技園等產業平臺,可為孵化企業就近一站式落地,解決企業研發和擴大生產規模需求,并為企業持續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增值服務。不得不說,這成為很多企業入駐園區的“磁力”。
      “引進、復制、學習”,這是基地未來的發展道路。五年內,實現從“引進”到“輸出”的華麗轉身,打造創業孵化的園區品牌。
      中關村“金種子”企業入駐
      濟南石墨烯研發應用中心填補先行區領域空白
      達成合作當天,來自中關村海淀園的22家企業集中簽約入駐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刷新園區一次性簽約企業數量之最。
      22家企業涉及機器人、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動能產業領域,部分是在中關村海淀園完成孵化培育的“金種子”企業。這些企業團隊完整、技術先進,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并被各類投資機構重點跟蹤關注,是經過風險投資機構或戰略投資機構篩選并投資、以高層次人才主導的科創型企業。
      北京芯合科技有限公司是簽約入駐的企業之一。當前,該公司已在濟南完成公司注冊,以自主研發機器人智能驅動控制技術為主導產業,目前已經進場安裝設備。
      2017年4月,芯合科技作為國內唯一代表工業機械臂企業到德國漢諾威參展全球最大的自動化博覽會,并獲得李克強總理的接見。其生產的HPI高精度智動工業機器人,產品重復精度達世界最先進水平0.01mm,已成為高精度柔性機器人系統應用技術的領軍者。該公司計劃在園區進行HPI高精度智動工業機器人和控制器的生產,建成達產后,年產工業機器人900臺,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4億元、年利潤4000萬元、利稅1130萬元。
      此外,新入駐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的還有中央智能環境系統項目、等離子增材制造項目、AI智能交互技術項目、石墨烯潤滑油項目、石墨烯熱能項目、新型全環保特種材料項目、人工智能軟件開發項目……這些高層次人才主導的科創型企業,都是行業翹楚,將在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研發及生產中心,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產業化和上市進度。
      值得一提的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產業規劃布局中,園區成為新材料智造組群的主體,有著“黑金”之稱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將是今后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此次簽約儀式上,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聯合簽約入駐的綠能嘉業新能源、樂烯恒業、尚成能源成立了濟南石墨烯研發應用中心,目的是發揮產業積聚效應,在園區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業各領域有效協同的發展新體系。
      “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帶來的石墨烯潤滑油、石墨烯熱能、石墨烯水性碳納米發熱材料三個項目彌補了先行區在石墨烯領域內的空白,豐富延伸了新材料產業鏈條,為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發展帶來新動能、新血液,最終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向更高層次邁進。”天橋區區長竇虎表示。
      每年引進不少于十五家新動能企業
      落實好政策為高層次人才培育沃土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世界五百強企業名單也在發生著動態變化。有專家分析表示,下一輪科技大發展的收益產業將會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學和新材料。近二十年內,市場銷售收入過千億美元的產業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新材料。
      “中關村海淀園作為國內最重要的自主創新平臺之一,可為我們輸出一部分上述產業的優質企業,為園區占領產業制高點提供重要支撐。”在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投資促進局局長張海梁心中,新動能產業招商早已明確思路。
      因此,濟南新動能產業基地有自己的“門檻”——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再高大上的項目,也要先過這道“門”。
      按照協議,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投資近9億元,規劃用地300畝,建設基地的產業中心部分,由其國有平臺公司進行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每年引進不少于5個科創型企業(企業家個人或團隊不低于申報濟南市“5150引才計劃”的要求和標準,其中應包含國家頂級技術人才或團隊);每年引進不少于5個完成首輪融資、進入產業化的企業;每年引進不少于5家符合園區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產業化企業。
      “以上三項內容不重疊計算,也就是說至少要引進符合上述標準的15家企業。”趙新生解釋了這組數據,他表示,園區將為入駐企業提供多項優惠政策、扶持政策,將按照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思路,統籌規劃建設居住、教育、醫療衛生、專家公寓和綜合性生活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在環境上還將打造一流的社保、教育等配套軟環境;在服務上雙方建立合作機制,把中關村的服務標準全部復制到這里,“讓企業感到在中關村創業和在園區創業是一樣的,離京不離家,打造一個區域協同創新的共同體。”
      一方找“土壤”,一方尋“種子”。
      新動能產業基地的落地還為園區帶來了一批高端人才。翻看簽約企業介紹書,記者看到,他們的團隊成員中多數以專家、教授、博士為主體。
      作為國家級創新平臺,中關村海淀園與北大、清華、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密切聯系,將為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提供有力支持。未來,他們將是基地發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園區傾力服務的對象,園區將做好“人才+政策”文章,落實好濟南市“人才新政30條”和天橋區人才政策12條措施,推行“人才+項目”的模式,積極涵養優厚的人才生態,使園區成為人才成長的沃土、發揮價值的舞臺。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