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高標準、嚴要求擦亮北跨第一窗口 辦實事、惠民生讓群眾生活更幸福

    “微鏡頭”透視天橋城市提升

    發布日期:2018-06-05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作為北跨橋頭堡,我們必須勇扛重擔,以城市提升工程為契機,進一步改善天橋環境面貌,把北跨第一窗口擦得更亮。以匠人精神提升城市品質,讓群眾生活更幸福,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5月5日,全區城市提升工程動員大會上,天橋區委書記劉程華的話擲地有聲。
      沖鋒號角一經吹響,天橋區領導帶頭、上下齊心、部門聯動,精準對標全市“十大行動”,列出問題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掛圖作戰,推動轄區環境面貌明顯改善:樓院里沒有了垃圾死角,街巷一角出現了口袋公園,背街小巷也變得平坦通暢……
      “實施城市提升工程是天橋環境整治再發力、工作再細化、面貌再改善的重大契機,我們從抓早、抓細、抓重點三方面推進環境整治,讓群眾生活更幸福。”天橋區委副書記、區長竇虎表示。
      近日,記者走進天橋區,深入一線采訪,通過“微鏡頭”感受執政者的擔當,實干者的奉獻,還有受益者的幸福……
      鏡頭一
      5月27日晚,一趟淄博方向開來的列車到達濟南站。劉程華、竇虎率領區綜合行政執法局、4個街道辦事處“一把手”匆忙下車。從濟南到淄博,再返程回濟南,他們此行目的便是檢查鐵路沿線環境問題,在火車上現場辦公,認領問題。
      為了更仔細地“挑刺”,從濟南出發時,他們特意選擇乘坐慢車。雖然正值周末,但他們歸濟后來不及停歇,就馬不停蹄地回到崗位上繼續安排部署工作……
      ——實干快干,城市提升進度考驗著執政者的擔當
      領導帶頭、以上率下,你追我趕、爭當標桿,天橋區的“城市提升之路”就在這樣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中開啟。
      2017年,天橋區新一屆領導班子到位后,高站位、遠謀略,提出全面實現趕超發展的目標。圍繞中心工作,他們迅速展開調研座談、走街串巷,發現生態環境是制約全區趕超發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改善轄區環境?天橋區以綜合整治突破城市管理瓶頸。
      2017年3月11日,天橋區啟動“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實施路長制,各街道、部門迅速展開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照明、綠化等六大行動。在整治熱潮中,天橋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為城市提升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礎。
      今年,天橋啟動深化“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頒布實施方案、出臺考核細則。
      緊緊結合全市城市提升工程,天橋區將整治從主次干道延伸到背街小巷,從“六大行動”拓展至“十大行動”。
      北坦街道以“繡花”功夫扮靚環境;藥山街道以“加速度”推進整治行動;天橋東街街道以“網格化”推動整治全覆蓋……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各街道、部門千帆競發,不斷掀起環境整治熱潮。
      今年,天橋將整修6條道路,其中藍翔中路、藥山西路、美里路等5條主要道路已開工;高標準完成220、308、309國道環境綜合整治;投資1.7億元整修轄區所有街巷;投入900萬元拆除違法違規廣告和標識牌匾833處;完成城鄉接合部、城市近郊、城市公共區域、城區內鐵路公路兩側等區域裸露土地綠化任務等。
      濟南市4月份園林管護工作考核成績顯示,天橋區排名第一,而渣土整治工作連續76個月位列全市第一。“下一步,我們將設置有獎舉報,確保掃除整治盲點,讓更多群眾受益。”竇虎告訴記者。
      鏡頭二
      5月31日15:35,天橋區無影山街道環衛工人鄭孝雨正仔細地刷洗自己“掌管”的垃圾桶。今天,這已經是第二次。
      “洗完澡”的垃圾桶就跟新的一樣。“去年以來,感覺打掃衛生的要求更嚴了、考核更細了,現在看到臟的垃圾桶反而不自在了。”
      ——嚴格要求,考核細則促進環境提升新水平
      在城市提升過程中,環境衛生是最基礎,也是最薄弱的環節。天橋區對環境衛生工作提出嚴格要求。
      主次干道一天“一沖五掃五灑”,重要路段區域和重要時段增加2遍以上灑水作業;支路街巷每周機械化沖洗一次,人工“早晚兩普掃、全天撿拾”達到“一凈、五無”作業標準;果皮箱每日兩次清掏、一次擦拭……同時,天橋區每天對15個街道進行環境衛生檢查指導,通過建立工作臺賬、問題曝光臺、投訴平臺等,將整治情況作為城管考評“千分制”考核依據。
      “今年明顯感覺環境衛生考核更加嚴格了,我們每兩周都要給所有環衛工開會,研究環境衛生考評細則。在高標準、嚴要求下,的確能感受到環境衛生的改善。”天橋區無影山街道環衛所所長盧巍告訴記者。
      盧巍提到的“環境衛生考評細則”,只是該區城市管理綜合考評內容的一部分。
      今年4月,天橋區印發了一本《2018年度天橋區城市管理綜合考評資料匯編》,涵蓋了第三方測評、環境衛生管理、垃圾收運(城鄉環衛一體化)、露天燒烤及油煙擾民治理等共22項細則。每項細則都包含了考評對象、考評方式、考評內容、考評標準等內容。
      除了考核細則,天橋區還建立了層層考核機制,出臺具體考核獎懲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區四大班子主要負責人堅持日檢查;區委常委、副區長督促包掛街道整治情況;區委、區政府開展聯合督查,不定期檢查調度重點領域;區城市管理綜合考評辦公室實施“千分制”考核,一月一排名、每季一點評,連續2個季度考評排名末位的,按有關規定實施問責等。
      從近期第三方測評及12345熱線投訴辦理情況看,天橋區滿意率大幅度提升,城市環境提升初見成效:涉及環境的106個臺賬問題已全部銷號,共拆除違建臨建7610平方米;拆除廣告牌匾216個、9086平方米;規范經營場所123處;綠化提升2.3萬平方米;清理桿線146根,剪除線纜344千米,入地線纜246千米,梳理捆扎75千米等。
      鏡頭三
      之前沿著前后引河建起的30多處旱廁,隔著三四百米遠就散發著臭味。如今,包括違建在內的9000平方米房屋被徹底拆除,沿河道路已重新鋪設,河道兩岸的垃圾山也被清走。隨著截污清淤工作的不斷推進,“岸青水綠”的美麗景象漸漸顯露。
      ——攻堅克難,朝著城市管理頑疾重點發力
      翻閱濟南地圖不難發現,天橋區是全市河道最多的區,擁有城區河道22條,大大小小的河道流經轄區所有的街道。地勢最低又導致全市所有的客水都匯流到這里,加劇了天橋河道保潔整治難度。
      攻堅克難需要的是一種自我加壓的自覺意識,更是一種迎難而上的決心。
      去年,天橋區通過全面落實“河長制”,確定了8名區級干部擔任9條省市級河道河長,13名城區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22條城區河道河長,對水體、水面保潔、沿岸環境全面負責。先后實施東西工商河、北太平河、東濼河、前后引河等9條河道黑臭水體整治,轄區水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今年,天橋區在全市率先完成轄區所有河道的清淤工作,加快提升河道水環境質量。
      天橋區呈現出的“三多一長”的特點同樣為城市提升工作增加了難度。“三多”指窗口單位多,濟南火車站、大明湖站、長途汽車站、客運中心等都在轄區內;城鄉接合部多,藥山、北園、濼口有舊村居49個;河道多,城區內河道有22條;“三高”沿線長,轄區內有鐵路66.4公里,高速路11公里,高架路17.5公里。
      針對城市出入口、穿城路段、人口聚集區等8片重點區域,天橋區實施樣板整治。其中,火車站區域的提升改造,聘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進行總體設計,堅持整治提升和文化保護并舉,突出“治亂、建新、添彩”,重點解決交通界限不順暢、廣告標識不規范、建筑界面不協調、歷史印記感不鮮明等問題,著力打造歷史文化街區和精品街區。“我們聯合區執法局統一更換了廣告牌匾、粉刷了立面墻體,新增綠化帶,還安排專人對火車站周邊共享單車進行搬運和清理,火車站實現大變樣。”緯北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永春表示。
      鏡頭四
      “樓道沒有垃圾死角,小區沒有小廣告,雨天再也不怕淹,冬天不怕下水道外溢……”細數著社區近兩年發生的變化,天橋區工人新村南村街道居民張寶銘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雖然住在老舊小區,但我們的幸福指數很高。”
      ——惠民利民,魅力天橋讓群眾生活更幸福
      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動”中,群眾呼聲最高的當屬老舊小區整治提升。
      去年,天橋區重點整治提升了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社區、北村街道畢家洼西區兩個示范點。先后為老舊小區鋪設了地下管網、整修了道路、粉刷了墻體、安裝了防盜門、清除了垃圾死角等。綜合整治后,小區生活越來越便利。
      南村街道辦事處主任欒長征告訴記者:“經過前期道路整治、管網改造、立面整治、廣告牌匾整治等扎實行動,西社區的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街道進一步回應民聲,為濟濼路以西片區內的樓宇實施外墻保溫工程,力爭今年冬天實現集中供暖。”跟南村西社區一樣,天橋區其他老舊小區整治工作也在快速推進。該區計劃于11月底完成20個老舊小區的整治任務,建筑面積達90萬平方米。其間,天橋區始終堅持整治前“問需于民”、整治中“問計于民”、整治后“問效于民”的群眾參與原則,讓群眾真正受益。
      同時,天橋區將進一步加大老舊小區維護管理力度,完善治安防控、消防、環衛等基礎設施,改善小區環境設施和實施立面出新,整治弱電線路,穩步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在具備條件的小區庭院建設集文化、景觀、休憩于一體的美麗微景觀,把老舊小區建設成功能完善、環境整潔、管護到位、群眾滿意的美麗社區。
      群眾生活越來越便利,社區環境也得同步提升,尤其是綠化環境。
      今年,天橋區以植綠增花為手段,突出一路一特色、一季一景色,著力打造綠脈、生態、多彩天橋。目前,該區已在經一路、濟濼路、少年路、大明湖站、如意廣場等區域,栽植各類花卉45萬余株;高標準新建口袋公園12個;實施藥山、標山等山體公園建設,為市民提供數量更多、生態更好、景觀更美的休閑娛樂健身場所。
      “按照‘一帶、一環、四園’的總體架構,我們正在配合濟南城建集團加快打造‘萬畝花海’,同時在黃河南岸增加景觀節點,實現北有花海,南有綠廊。”天橋區園林局局長王倫嵩表示。
      執政敢于擔當 城市方能加速“刷新自我”
      城市提升,讓濟南繼創城之后,站在崛起成峰、加快發展的新起點。
      新起點,期待新作為。
      全市召開城市提升工程動員大會后,天橋區立即安排部署,明確目標、制定方案、敲定重點。這是一種“馬上就辦”的工作態度,更是一種雷厲風行、實干快干的工作狀態。
      轄區內“三多一長”(窗口單位多、城鄉接合部多、河道多,鐵路高速高架沿線長)的特點,為城市提升工作增加不少難度。天橋區的應對態度是“不畏懼、不退縮”,解碼措施是“分類施策、重點突破”。這是一種“攻堅克難”的工作信念,更是一種敢于擔當、執著踏實的工作作風。
      城市提升進程中,每一處變化,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的心血。悄悄出現在主次干道兩側的綠化景觀點,默默豐富了城市色彩的背街小巷,輕輕激活了城市血脈的清水河道,還有社區里新修建的休閑涼亭,都成為天橋區“擔當實干”的有力佐證。
      實干是一種擔當,彰顯天橋執政境界。效能是一種態度,考核催生出城市提升“加速度”。
      今年,天橋區專門成立城市管理綜合考評辦公室實施“千分制”考核,一月一排名、每季一點評。季度排名末位的街道主要負責人要作檢查,連續2個季度考評排名末位的,按有關規定實施問責,這次考核被稱為“史上最嚴”。
      高標準、嚴要求下,天橋區上下加壓奮進、各部門合力聯動,以更足的勁頭、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提升城市品質,讓城市管理更有序、群眾生活更幸福。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