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秩序的狀態通常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彰顯著城市環境的整體水平。
今年,天橋區“深化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推進過程中,該區交警大隊借力全市智慧交通、智慧交警,重點對路口路段、重要窗口區域“黑摩的”現象、社區內停車秩序等進行集中整治,提升轄區路面通行環境,助力全區優化營商環境。目前,天橋區交通秩序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動態行車保安全推進路口路段秩序管理
進入后創城時代,天橋區仍然堅持創城標準,整治路口、路段交通秩序。在上半年全市第三方考核中,天橋區路口路段考核成績名列前茅。
大數據顯示,東西丹鳳街、濟安街和少年路是天橋轄區交通擁堵多發地。為此,天橋區交警大隊將其列為今年工作重點,通過增設信號燈,與原路口信號燈實施聯網,依托智慧平臺,實現遠程調控,使道路秩序恢復通暢。
同時,該區在警力薄弱的濟濼路清河北路路口、北園大街三孔橋路口等4個路口,配備36名保安,增強交通管理力量。為強化路口秩序保安管理主力軍作用,天橋區開發了保安管理考核平臺,制定了考核標準開展常態考核。同時將路段靜態秩序列入輔警管理五項常態管理職責,堅持常態常管,常抓不懈。目前,該區共考核保安26次,發現問題12次,并同步落實了獎懲政策。
智慧平臺全域“撒網”,人力協警局部“加力”,天橋轄區重要路口、路段的交通秩序明顯改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區共抓拍違法行為67.8萬起,其中民警現場抓拍9.9萬起,警務通上傳2700起等。
靜態停車有秩序實現停車管理社會化
開放式小區的停車秩序一直是城市管理難題。為突破瓶頸,天橋區進行了一番探索和實踐,以工人新村北村街道為試點,首次在開放式小區實施半封閉管理,推進停車管理社會化,讓停車變得規范有序。
2017年,經過精心籌備與科學規劃,天橋區在北村街道實施交通微循環,設置了672個停車泊位,安裝了道路隔離樁、4處智能進出卡口等,有效改善了社區內交通擁堵現象。目前,小區內亂停亂放明顯減少,小區居民滿意度提高。目前,該區交警大隊將模式推廣到了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社區和藥山街道西苑社區,此模式也曾被推廣到全市2017年度停車管理工作總結會上。
此外,該區對轄區共享單車進行統一管理,建立單車管理工作群、單車管理常態巡查機制,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同時繼續使用社區停車共管共享平臺,聘用停車秩序督導員對停車秩序進行維護。“為提升督導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我們交警大隊組織各街道辦事處對督導員進行培訓,同時將其納入區城管綜合考評體系,做到天天有通報、月月有考核。”天橋區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重拳整治“黑摩的”提升窗口區域環境
“黑摩的”危害公共安全、擾亂交通秩序,根治難度大,一直是城市治理中的“頑疾”。
為鞏固創城成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近日,天橋區啟動“黑摩的”專項整治,由區委政法委牽頭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采取“勸、管、懲、巡”四步工作法強力展開。專項行動由交警部門牽頭,發揮管理職責,安排專人會同街道辦事處及城管部門聯合行動,原則上每個重點區域至少安排2名交警會同開展工作,依法查扣并處罰無牌無證“黑摩的”;各街道辦事處發揮屬地作用,抽調人員成立不少于20人的專項治理隊伍;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負責協調相關街道辦事處轄區的執法中隊,全力配合整治工作;區交通局協調上級交通運輸執法部門,為街道辦事處治理行動提供政策指導和依據;區委政法委、區綜治辦負責督導考核街道辦事處治理行動。
該區還結合專項行動對重點區域進行環境綜合提升:利用電子眼、巡邏抓拍車等科技手段,嚴抓重罰亂停車行為;對火車站和長途汽車站周邊路段停車采用拖移、民警抓拍方式整治;強化早晚高峰整治機制等。五指握拳,合力推進,天橋區“黑摩的”專項整治初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