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習近平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將忠誠和看齊寫在崗位上、刻在事業中。
打造“速感之城”
今年一季度,濟南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省前兩位,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治霾取得顯著成績;經過開展城市提升工程,成為“新晉網紅城市”……
打造“溫暖之城”
濟南將開展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動”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惦念和揪心的地方,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盼。
打造“實干之城”
濟南市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于“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實踐中,腳踏實地干,擲地有聲干,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干出精神、干出成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永恒的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有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實踐中才有蓬勃生命力,只有在新氣象新作為的擔當實干中才能扎實落地。
就山東濟南而言,用擔當詮釋初心、用實干踐行使命,將忠誠和看齊寫在崗位上、刻在事業中,才能在踐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中書寫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時代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走在前列”的要求一以貫之。今年3月,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明確要求山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對山東走在前列賦予了新的內涵,科學標注了山東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濟南作為省會,理應強化省會意識、擔當省會使命,推動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中展現省會新作為。
牢記使命、不負重托,濟南延續“奔跑發展”的勢頭,努力打造“速感之城”、“溫暖之城”、“實干之城”——
今年一季度,全市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省前兩位,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治霾取得顯著成績,在74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名次“四連升”,連續兩個月退出后20名;經過開展城市提升工程,濟南成為“新晉網紅城市”,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向往之城”;醫療康養產業大踏步前進,一座“健康醫養之城”正在崛起;縈繞濟南人多年的“地鐵夢”加速變現,R1線明年元旦便可通車……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濟南正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勇做發展實干家、改革促進派、幸福奮斗者,以昂揚的斗志、拼搏的干勁、飽滿的激情,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省會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踐行偉大使命。
(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忠誠和看齊寫在崗位上、刻在事業中
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總是以新思想、新理論為標志。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忠誠和看齊寫在崗位上、刻在事業中,首先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確立思想理論的“定盤星”、堅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就“四個自信”的“壓艙石”。
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濟南市廣大黨員干部自覺通過報紙、電視、新媒體等媒介第一時間學習領會大會精神。大會勝利閉幕后,濟南市在廣大黨員干部和各級黨組織中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以學懂、弄通、做實為要求,力求思想和精神入腦入心、指導實踐。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領導干部首先要帶好頭、當表率。2017年10月26日晚上,濟南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對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進行安排部署,強調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努力推動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隨后,召開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濟南市委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決議》,將學習貫徹活動進一步引向深入。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過程,就是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堅定“四個自信”的過程。
黨的十九大代表、濟南元首針織青年工人明建建自覺帶頭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以更加求真務實的作風貫徹執行黨的決定,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針對“如何引導基層黨員干部不忘初心”,濟南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濟南市委黨校教授張吉清在基層宣講時說:“要讓基層黨員干部不忘初心,首先要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要讓黨員干部們從思想上認識到這種初心并落實到行動上,帶著感情去宣傳和服務。”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將忠誠和看齊寫在崗位上、刻在事業中,必須結合實際、與時俱進。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次重要講話、中央的每一次重要會議精神,都成為濟南市廣大黨員干部學習貫徹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濟南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四個服從”,始終保持絕對忠誠,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實干讓發展有質量、有速度
發展是基礎,經濟不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仍然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努力使發展達到一個新水平。”
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是退,小進也是退。在你追我趕的“滾石上山”路上,濟南正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突破極限、趕超先進,實現高質高效發展。
擔當實干,讓廣大干部群眾將精力集中到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城市建設、提升發展環境上,集中到干事創業、克難攻堅上。
經濟發展提擋加速——緊緊圍繞“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中心任務,雷厲風行抓落實,快干實干促發展,過去一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跑全省,達到了2000年以來最好水平。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全部排在全省前2位,實現了濟南發展的新突破。
城市建設攻堅克難——圍繞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治霾、治堵等難題,不靠“刮風”靠作風,打造新時代的“濟南速度”:治霾成效顯著,今年以來在74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名次“四連升”,連續兩個月退出后20名,空氣質量排名創史上最佳,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已經成為市民生活常態;強力推進桿線整治,下決心兩年內解決繞城高速以內“空中蜘蛛網”;治堵步伐加快,燕山立交橋改建工程比計劃工期提前了13個月,“山東第一隧”二環南路東延漿水泉隧道比原定竣工時間提前了8個月,順河高架南延二期玉函路隧道提前一年“牽手”南北高架,創造新的施工紀錄。
發展環境優化升級——“十最”目標的確立,標志著濟南營商環境提升進入了一個“加速跑”新階段。雷厲風行、快干實干的作風已經成為各級各部門的工作常態,針對企業反映的問題馬上改、迅速改。人才新政30條、高校20條等引才政策陸續推出,優惠支持力度可謂空前。思科、宜家、麥德龍、微軟、甲骨文、費斯托……這么多世界五百強企業、高端智能制造企業一年來紛紛搶灘濟南、投資濟南、深耕濟南。
面對激烈的競爭和發展的挑戰,沒有一點闖的精神肯定不行,沒有一點干的激情肯定不行。擔當實干,讓濟南的發展有速度、攻堅有韌勁。
(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實干讓城市有溫度、群眾得實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就要讓每一個市民群眾觸摸到溫暖的“城市溫度”。
仔細梳理濟南近年來的“民生賬本”可以發現,這里既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個體“小賬本”,也有“城市提升”“文明進步”的城市“大賬本”,映射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傳遞出“讓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的城市溫度。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活環境、提升幸福指數有了更高期待。今年以來,濟南將開展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動”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惦念和揪心的地方,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盼。
城市的溫度,體現在市民群眾的切身感受中。
如今,當你走出家門,徜徉在社區小花園和拐角綠地,呼吸著新鮮空氣,生活品質和環境進一步提升;出門在外,體驗著汽車禮讓行人的風尚,文明、有序讓人分外欣慰;道路兩側的景觀綠化層次感分明、立體感突出,既有視覺的享受又有品質的提升。這些溫暖之處,已經成為濟南人的生活常態。
老樓加裝電梯,“裝”進了市民心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政策實施僅半年多,全市已有381個單元居民有增設電梯意愿并已初步協商一致,已開工建設72個單元,其中15部電梯已投入使用。英雄山路201號宿舍的電梯加裝工作,從民意調查到電梯開通僅僅用了40天。
受益于精準扶貧,孔村鎮高路橋村村民趙慶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反轉:曾經幾度對生活絕望的他,不僅找到在書畫院從事雕刻創作的新工作,還和女兒搬進了新家:三間新房,一處車間,屋內是嶄新的家具。這樣的嶄新生活,對于右眼失明、獨自撫養女兒的趙慶斌來說,“以前想都不敢想”。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916個貧困村“摘帽”退出914個,18.05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黃河灘區遷建8個外遷社區項目全部開工,舊村臺提升、撤退道路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扎實推進。這些溫暖之處,讓農民兄弟倍加珍惜。
民生社會事業發展更實,今年全市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24所,開工率92.3%,托馬斯(國際)實驗學校加快建設。社會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居民健康實現一卡通,養老服務機構增加到1084個。便民服務設施加快建設,農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到99%。新開工保障房26171套,占全年任務的43.5%,461個老舊小區改造前期工作完成。這些溫暖之處,讓市民群眾充滿期待。
走心入心的濟南,與700萬濟南人的所急所盼同頻共振,政策靶向精準,從一條道路、一個小區、一片暖氣、一個服務站、一筆民生賬上打通堵點、疏導痛點、治理盲點,民生領域的重點工作相繼“破冰”。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城市的溫暖,就此而來。
(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實干讓黨員干部雷厲風行、敢闖敢試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把藍圖變為現實,將改革進行到底,無不呼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奮斗精神,無不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和希望,為廣大黨員干部在干事創業路上擔當實干、埋頭苦干注入了強勁動力。
實現美好的藍圖,只有通過實干才能完成;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只有通過實干才能破解;事業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實干才能鑄就。在這條擔當方能克難、實干方能攻堅的發展路上,濟南大力弘揚擔當實干精神,發揚雷厲風行、快干實干作風,腳踏實地干,擲地有聲干,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干出精神、干出成效。
濟南建立了正向激勵機制,鼓勵黨員干部敢想敢干、敢闖敢試,通過激干勁、樹典型、立標桿,取得了“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既“想干事”又“敢干事”還能“干成事”——在這種干事創業環境下,濟南黨員干部這兩年都在爭著干、搶著干、摽著干。盼了20年的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終于花落泉城,成績更是位居省會城市第一名;喊了十幾年的“北跨”終于邁出大步——黃河冠世花園、“三橋一隧”等重點項目開工,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拉開城市的寬度,“千年一跨”甩開了步子;高新區大部制改革成功“破冰”,全市由此推開逐步構建起大交通、大建設、大水務、大外事、大綠化的體制機制,打破了條塊分割和城鄉分治格局。
為了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濟南開展“服務千企”活動,從市委書記到縣區黨政負責同志,每人都對口服務若干企業,對于企業的困難和問題,發揚“馬上辦”精神,第一時間幫助協調解決。扎根濟南發展多年的德國費斯托氣動有限公司,在項目建設中遇到了難題。在得到“馬上聯系解決”的服務后,企業德方負責人周丹澤兒點贊濟南服務像“清新空氣”。
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先試給了濟南千載難逢的跨越趕超機遇。為此,濟南確定打造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量子科技、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產業金融、現代物流、醫療康養、文化旅游、科技服務等十大千億產業。乘著新舊動能轉換東風,濟南將實現“彎道超車”甚至“變道換向”。
打造健康醫養之城,成為濟南新的發展契機。打造健康醫養之城,濟南既有歷史傳承又有現實基礎,符合全國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大背景,契合山東及濟南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實際,迎合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向往,坐擁“天時、地利、人和”優勢條件,前景十分廣闊。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十分看好健康醫養產業的發展,對濟南的未來發展更是充滿期待。迎風而上、擔當實干,一定能把“健康濟南”打造成“健康中國”在基層的樣板。
在綿延無盡的歷史長河中,時間的刻度往往因其記載的重大事件而別具意義,發展的高度往往因為把握機遇而與眾不同。
當前,濟南迎來了迎風起飛、崛起成峰的重要節點。在“幸福奮斗觀”的鼓舞下和擔當實干精神的激勵下,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于“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實踐中,這座城市呈現出了“火熱的天、火熱的地、火熱的事業、火熱的激情”,一座“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省會城市正由藍圖加速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