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必須實現新興產業規模的顯著擴大,培育形成新動能主體力量。
《方案》明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產業為重點,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動能主體力量。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強化先導作用
積極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國家戰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將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把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放在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首要位置。
聚焦引領性和標志性前沿技術,同時緊密銜接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對技術的需求,試驗區將重點突破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傳感器、虛擬現實、基礎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推進量子通信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通過有選擇性的布局積極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瞄準數據這一新經濟核心要素,試驗區將完善“互聯網+”生態體系,開展數字經濟發展相關試點。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創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鼓勵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同時,完善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鏈,加強工業、政務、商貿、文化、旅游、健康、海洋等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做強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產業。
高端裝備產業:創新自主發展
裝備制造能為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提供重要保障。在推動機床、發動機、工程機械等傳統裝備加快高端化轉型的同時,智能制造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等新興高端裝備有望在試驗區實現大的突破。
《方案》明確,試驗區將著力推動高端裝備創新發展,重點突破軌道交通、工程機械、農機裝備、動力機械等領域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打造制造業創新中心,提高綜合集成水平。支持發展高端發動機、高效電機、自動變速器、高端液壓件、高精度減速器等動力裝備。加快建設高速列車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快通用飛機發展,建設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壯大數控機床產業,建設國內領先的高端數控機床產業基地。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發展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和醫療健康、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開展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和智能工廠、數字車間示范。支持有條件的城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努力建設國際領先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壯大綠色動能
能源、材料作為工業基礎,其發展既能助力山東制造實現新跨越,對經濟轉型升級更有“四兩撥千金”的作用。試驗區著眼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技術研發,積極壯大綠色動能。
試驗區將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和汽車電控技術,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支持青島等有條件的城市發展新能源汽車。同時,探索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儲能電池充換電、分布式能源等新模式。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煙臺核電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推動海洋能示范工程建設。
同時,以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等為主攻方向,試驗區還將做大做強碳纖維、石墨烯、生物基材料、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產業,提高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和關鍵材料自給率,建設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
現代海洋產業:強化科技支撐
山東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潛力在海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必須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試驗區將以強化科技創新對海洋資源開發的引領和支撐為重點,助力海洋強省戰略實施。
《方案》提出,以智慧海洋為引領,堅持陸海統籌,打造海洋經濟示范區,高水平建設“海上糧倉”、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實施“透明海洋”工程,加快大洋海底礦產資源勘探及試開采進程。推進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建設全國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發展新一代深海遠海極地技術裝備及系統。
圍繞培育更多藍色經濟增長點,試驗區將加快發展深遠海、遠洋和極地漁業,壯大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等產業,支持青島、煙臺等打造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海上試驗場,創新發展海洋信息、涉海商務等海洋服務業。
醫養健康產業:布局全產業鏈
山東有近1億人口,健康消費需求旺盛,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方案》圍繞打造從藥品研發到養老服務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產業鏈,從技術突破、產業布局等方面推動產業跨越升級。
試驗區將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產業鏈。聚焦生物醫藥、海洋藥物、中藥、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推進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建設,加快開發滿足重大臨床需求的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
山東是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第二批國家試點省份,試驗區將研究規劃建設國家醫療健康大數據區域中心,加快建設濟南市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構建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等診療新模式,發展智慧醫療,建設智慧醫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支持建設醫療養老聯合體,增加醫療養老設施和服務供給,支持山東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