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網意與民意

    發布日期:2011-11-15

    信息來源: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網絡成為了公眾表達意見的重要陣地。網意的影響日益擴大,有人甚至直接將網意等同于民意。筆者認為,有關網意和民意關系的三個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思考。

    1. 不超過總人口半數的網民意見是否具有民意的普遍性?中國互聯網中心2011年7月19日發布統計報告稱: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4.85億,2011年年底將超過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6.2%。民意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我國網民規模雖然達到4.85億甚至會超過5億,但是,這個比例畢竟只占我國總人口的36.2%,遠遠低于半數。網絡雖然普及,但是,依然有超過60%的人因為各種原因上不了網,他們中有老人,有兒童,有工作繁忙沒有時間上網的人,有工作需要不允許上網的人,有條件限制不能夠上網的人……認為網意代表民意,那么,超過人口60%的不觸網民眾的意愿該怎么表達?

    2. 民意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但少數人的意愿是否也應當有合理正當的渠道表達?比如,目前網上民意仇富言論泛起,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中高等收入者并非都是為富不仁者,他們的意愿,他們的合理訴求,同樣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如果遇到事情時只是一味地宣泄情緒,而不講是非曲直,只會造成更深的誤解和忽視。

    3. 無法一人一票的網意能體現民意的公正性嗎?網絡的用途很廣泛,在上網的近5億網民中,上網不一定就是為了傳情達意,還可以查資料、聽音樂、看電影,并不是所有的上網人士都織圍脖、開博客、發帖留言,即使在博客論壇上,也有潛水的、觀望的,也有言不由衷或別有用心拍磚灌水的,甚至還有利用作弊軟件制造點擊率,曲解事實真相的,等等。在網絡還沒有實行實名制,也無法做到一人一票時,網絡技術的局限讓發言權投票權不能平均分配,不能讓5億網民人人投票,無法讓5億網民一人一票,看似得票居高或偏低的背后,人為操作的空間很大,看似自由的網絡因為難以有效監督,暗箱操作的空間很大。

    因此,網意和民意不能簡單地等同于代表與被代表。網意是網上顯示的民意,網絡是時代的產物,它并不代表這個時代的一切。網絡給我們提供了便利,讓我們不必翻箱倒柜找資料,不用穿街走巷送信件,不需托人傳話費心思……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網絡的強大功能,就用鍵盤鼠標代替調查和思考,代替躬身實踐,代替與最廣大民眾的親密接觸。鍵對鍵永遠不能代替面對面,網絡的民意不能等同于真實的民意。將網意抬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對網意頂禮膜拜、言聽計從的人,表面上看似乎聰明絕頂,實際上是思想懶漢,最終會淪為網絡時代“民意”的奴隸。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