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肩負起讓森林永遠造福人類的使命

    發布日期:2011-12-31

    信息來源:

     2011年9月6日,胡錦濤同志在首屆亞太經合組織林業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從維護全人類共同福祉的高度,闡述了森林在維護生態安全、推動綠色增長、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重要功能,提出了加強林業建設、深化區域合作的重要主張,向全世界發出了讓森林永遠造福人類的重要倡議。這一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對推動中國林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要把深入學習領會講話精神作為當前林業工作的首要任務,用講話精神統一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加快林業發展的重大舉措

    胡錦濤同志的重要講話,把林業事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與我們黨長期以來對林業的科學認識和工作部署一脈相承。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林業發展,提出了很多具有創新性的科學論斷,作出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重大決策,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林業發展道路。

    中央提出的“兩大戰略”指明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林業發展的方向和道路。進入新世紀,為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我國在林業發展方向和道路上需要作出新的選擇。2003年,中央提出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實現了林業工作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2007年,黨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并明確發展林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林業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體。這“兩大戰略”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林業的發展方向和道路問題。

    中央頒布的“兩個文件”完善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林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體制機制不順是制約我國林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把握世界林業發展規律和總結我國林業實踐的基礎上,2003年和2008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這“兩個文件”對林業改革發展和生態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理順了林業體制機制,完善了林業政策措施,為推進我國現代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央召開的“兩次會議”提升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林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林業在全局和戰略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在這一大背景下,2003年國務院召開全國林業工作會議,2009年黨中央召開首次中央林業工作會議。這“兩次會議”的召開,對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人民發展林業事業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會議作出的關于林業“四地位”和“四使命”的重要論斷,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發展林業的最新認識,是對我國林業發展實踐的最新理論總結,對推動我國林業科學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中央確定的“雙增目標”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林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中央在2003年提出了全國森林覆蓋率到2020年、2050年分別達到23%以上和26%以上的奮斗目標,實現國家生態良好、山川秀美。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胡錦濤同志在2009年聯合國會議上莊嚴承諾,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這些目標和任務描繪了我國林業發展的美好藍圖和廣闊前景,為林業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

    深刻認識林業肩負的造福人類的崇高使命

    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發出了讓森林永遠造福人類的重要倡議。這一倡議對森林的功能和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為林業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指明了方向,賦予了我國林業部門崇高的使命。

    林業在生態建設和生態產品生產中作用巨大,關乎人民群眾的生態需求和福祉。森林是“地球之肺”,濕地是“地球之腎”,荒漠被稱為“地球的癌癥”,生物多樣性被稱為“地球的免疫系統”。林業擔負著保護和發展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改善荒漠生態系統、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的職責,是一項關系地球生命健康和陸地生態平衡的神圣事業。森林可以生產十分豐富的生態產品,諸如制造氧氣、負氧離子,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提供淡水、凈化水質等。所以說,林業是維護人類生存和保障人們健康的崇高事業。

    林業在基礎產業和綠色經濟發展中作用巨大,關乎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和福祉。林業是重要的資源庫,依托森林資源,可以生產木材及其制品、工業原料、木本糧油、食品藥材等10萬多種原材料和林產品。林業是潛力巨大的能源庫,森林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資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點,是人類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選擇。林業是最大的綠色經濟體,承載著潛力巨大的生態產業、可循環的林產工業、內容豐富的生物產業。發展林業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有助于緩解資源能源困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為人類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

    林業在精神家園建設和文化服務提供中作用巨大,關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福祉。森林可以寄托人類精神,千百年來,人們通過森林、樹木表達對人生、感情、事業、生活的感受和愿望。森林可以塑造人類精神,高大挺拔的白楊、傲雪凌霜的紅梅、堅貞不屈的青松,能激發人的斗志、砥礪人的品格、增強人的毅力、堅定人的氣節。森林可以緩解人們精神壓力,有助于消除疲勞。森林可以豐富人們精神文化享受,對凈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境界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推動現代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大力發展現代林業,加快構建林業三大體系和推進林業改革,是貫徹落實胡錦濤同志講話精神、推動林業科學發展的根本任務。

    突出加強生態建設。圍繞實現到2020年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雙增”以及建設生態良好、山川秀美國家的目標,大力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以建設和保護“三個系統、一個多樣性”為核心,以開展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和推進義務植樹運動為依托,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生態重點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的十大生態屏障。推進“身邊增綠”行動,建設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莊、森林校園,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生態建設成果。加強森林培育、保護和經營,確保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森林兩大約束性指標。

    積極發展林業產業。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成為世界林產品生產和貿易大國,但還不是林業產業強國。應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綠色經濟以及社會對林產品需求持續增加的重要機遇,以提高林產品供給能力、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為目的,以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為手段,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體制、政策、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發展林業主導產業,為拉動生態建設、發展綠色經濟、擴大社會就業、促進農民增收作出更大貢獻,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林業產業強國。

    全面深化林業改革。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的根本途徑,是林業永葆生機活力的源泉。應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明晰產權、承包到戶主體改革即將完成的基礎上,通過發展林下經濟、推進配套改革等措施,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改革成果,確保生態得到保護、農民得到實惠。積極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穩步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改革。

    大力繁榮森林文化。培育國民的森林意識、森林自覺,可以為林業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提供根本保證。應緊緊抓住黨和國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機遇,充分調動林業系統和全社會宣傳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大力繁榮和弘揚森林文化,豐富森林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提高森林文化的傳播力、覆蓋面,用森林文化的強大力量和獨特魅力推動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