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是增財富、強國力的基礎

    發布日期:2012-02-21

    信息來源:

    美歐都在重歸實體經濟。我國正處于結構轉型的關鍵期,只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才能實現穩中求進

    正月初八,節后上班第二天,山東威海雙豐電子公司就接下了兩筆大單。這兩年,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雙豐電子依托科技創新取得市場優勢,從一家原先只有幾十人的小廠,迅速成長為石油勘探傳感器生產企業中的佼佼者,產品出口至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家和地區。

    “職工返工率達到100%,但不斷增加的訂單依然加大了企業的用工需求。從目前情況看,至少要增加40至50名一線工人。”雙豐電子生產制造部部長曲洋說,在公司擬定的人才招聘計劃中,技術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營銷工程師等崗位也虛位以待。目前,公司的員工總數已超過500人,當地數百個家庭從公司的快速發展中受益。

    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是增加社會財富、增強綜合國力的基礎,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應對外部沖擊的保障。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一大批工業項目相繼完成,為國民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始終行駛在快車道上,創造了年均增速9%以上的奇跡,實體經濟是主要推動力。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7年,在22個制造業大類中,我國有7個大類的產量名列世界第一,有15個大類名列前三。目前,我國鋼、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認為,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實體經濟的競爭。歐洲國家19世紀占據世界經濟主導地位,主要原因是歐洲率先發起工業革命。二戰后美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地位快速抬升,關鍵因素是率先進行產業技術革命,高端制造業成為世界龍頭。

    如今,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主要發達國家都在重新審視發展實體經濟的意義,“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基礎和重要支撐”再成共識。

    去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訪問美國制造業著名企業——達文波特鋁業工廠時表示,美國的制造業必須進行改革升級,這是美國作為一個國家必須要做的,“我希望未來的汽車、飛機還有風輪機上都能有‘美國制造’標志。”此后,奧巴馬簽署制造業促進法案,幫助制造業降低成本,恢復競爭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無獨有偶,歐債危機全面爆發后,歐洲各國也普遍把重歸實體經濟、推進“再工業化”戰略提上產業結構調整的議事日程。

    “美歐國家正在重新撿起自己放棄多年的制造業,這顯然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選擇,是對國際金融危機經驗教訓的最好總結。”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說。

    從外部看,全球經濟“寒冬”未過,復蘇的不確定性上升,外需總體疲弱。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必須把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從國內看,我國13.7億人的基本生活資料需求巨大,每年消耗的農產品、日用工業品、生活服務性勞務均數倍于美國,需要發展實體經濟來解決日常消費品、住房、服務等基本需求;實體經濟發展了,還能吸納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就業,加快推動城鎮化進程。

    白景明認為,實體經濟的作用是其他經濟形式無法代替的。當前,我國正處于結構轉型的關鍵期,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只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才能有效擴大國內需求、控制物價漲勢、增加社會就業、提高生活水平;才能穩中求進,實現平穩可持續發展。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