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國企改革需要有效競爭

    發布日期:2012-04-13

    信息來源:

     
    中國市場化改革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公認成就,但這些改革主要發生在競爭性產業領域,廣大壟斷行業改革嚴重滯后,“壟斷部門與市場部門相互沖突”已成為我國經濟結構性弊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制約著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

    中國壟斷行業大體包括五類: 一是全國性自然壟斷產業,如電信、石油業等;二是區域性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行業,如供水、熱力等;三是本應屬于企業化經營但采取事業單位的行政壟斷行業,如醫院、文化產業等;四是本應屬于競爭性行業但在我國采取了行政壟斷體制的行業,如機車制造業等;五是特種行業,如金融、煙草、食鹽、殯葬等。目前壟斷行業約占中國GDP的40%左右。如把它們中一些應注入競爭元素的行業改造為競爭性行業,定會“化腐朽為神奇”,讓它們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

    不過,壟斷行業恰恰也是改革的“深水區”,各種懷疑、反對深化改革甚至為壟斷行業大唱贊歌的聲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個壟斷行業本身也無疑是改革的最大阻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堅定信念,對改革進行整體設計,逐步推進。

    總的來講,壟斷行業改革需要堅持“整體漸進式改革”的大思路。壟斷行業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競爭模式、運營模式、產權模式、治理模式、價格模式、監管模式等六個方面整體設計。例如在競爭模式設計方面,需要在規模經濟與競爭效率之間權衡,采取5家以上的寡頭競爭模式。這些設計都將十分復雜,執行起來也將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

    可見,壟斷行業改革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鑒于引入競爭機制將是壟斷行業改革的基本主題,“十二五”期間,我國壟斷行業改革應該避免分散精力,集中解決有效競爭問題。為了塑造真正的有效競爭格局,首先需要設計好運營模式;吸取金融、電信、電力等行業改革之初過于強調分業經營的教訓,有必要在那些必須打破壟斷的行業,一開始就采取5家以上綜合運營商的競爭模式。我國的市場容量巨大,有效競爭所要求的企業數量應比國外大得多。例如電網行業,既然打破了必須保留“全國一張網”的所謂自然壟斷神話,允許2家企業存在,為什么不能容許更多企業存在?為了有效競爭的效率和好處,所謂自然壟斷、規模經濟、技術進步、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的理由和說辭都不足為憑。如果有效競爭問題不解決,戰略重組、價格調整、收入分配等問題只具有短期效果和表層意義,不屬于長效機制。

    因此,“十二五”時期,不要奢望賦予壟斷行業改革更多的使命,只要實現競爭化再造就會出現更多積極效應。否則,壟斷行業改革就會被眾多使命拖累,影響改革的實質進展。有了競爭化,就可倒逼產權和治理模式改革,進而倒逼價格和監管改革。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