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黨的理論要內化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德性

    發布日期:2012-05-03

    信息來源: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高瞻遠矚地告誡“全體黨員、干部都要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深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深入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真正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所謂“學以立德”,關鍵是要“化理論為德性”。

    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是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源泉和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因為其具有科學性、革命性和實踐性。但其生命力能否在社會實踐中得以發揮,關鍵要看它能否順利實現“兩個轉化”,即理論轉化為廣大黨員干部的方法論和內化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德性。長期以來,大家關注較多的是將馬列主義聯系實際,即改造客觀世界的一面,對于馬列主義如何內化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德性也即改造主觀世界這一方面,卻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有些黨員干部言行不一致,存在“理想信念不堅定、作風不正、原則性不強、為政不廉潔”等現象,這必然影響黨在人民群眾的威信和削弱黨的戰斗力。

    德性體現為優秀品質和崇高境界。德性首先是一種后天習得、自覺表現或貫穿于人的日常行為之中的善的品質。亞里士多德說:“人的優秀即德性就是那種人能夠因此而成為善的并能很好地履行其適當功能的品質。”其次,德性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一以貫之的生命精神和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即“凝道而成德,顯性而弘道”,修煉一種卓然挺立于天地間的“慎獨”境界。第三,德性更是每一位共產黨員提高黨性修養的應有境界。《黨章》從德性和德行兩方面對每一位中國共產黨員提出了黨性修養的要求:一方面將“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視為每一位真正共產黨員固有本性和美德,另一方面對每一位共產黨員提出了“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行為要求。

    內化是一個相互作用的轉化過程。理論內化為德性必然要通過學習、立志、實踐和自省四種方法才能得以完成。首先,理論學習是一種美德。廣大黨員干部只有自覺主動加強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全面把握其科學內涵,才能為不斷提高政治修養打下基礎。其次,理論是理想信念的基石。胡錦濤同志指出:“信念,是一個政黨治國理政的旗幟,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但理想信念不是空中樓閣,它必須建立在科學先進的理論之上。如果廣大的黨員干部不能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就不可能樹立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堅持以正確的行為方式處理個人和集體、私利和公利、權力和義務等各種關系。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廣大黨員干部唯有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深入把握其理論實質,才能自覺將這種崇高的理想轉化為一種堅定不移的信仰,升華為共產黨員的一種德性。再次,理論是實際行動的指針。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曾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最后,理論自省是內化為德性的關鍵。自省,即自我省察和自我反省。理論要內化為共產黨員的德性,就需要不斷運用理論來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并身體力行,使理論內化為有血有肉的理想人格。
    總之,如果每一位黨員都重視理論學習,以理論指導實際工作,以《黨章》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將理論內化為自己的德性,那么,我們黨將永遠保持其先進性,永遠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戴。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