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不斷增強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

    ——關于黨的十七大以來黨員隊伍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發布日期:2012-10-30

    信息來源:

     十七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員隊伍建設,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戰略高度,作出統一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切實加以推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組織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員隊伍建設,發展黨員質量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堅強保證。
      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的主體,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對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胡錦濤總書記和習近平同志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為推進黨員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各級黨組織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貫徹中央部署要求,扎實推進黨員隊伍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全面總結十七大以來黨員隊伍建設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我們組織力量深入地方和基層,采取問卷調查、蹲點調查、座談研討、個別訪談、專題研究等方式深入調研,聽取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
      黨員隊伍建設扎實推進
      黨的十七大以來,各級黨組織牢牢把握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這條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員隊伍建設,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扎實做好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各項工作。
      ⒈嚴把入口,著力提高發展黨員質量。
      各級黨組織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工作。一是堅持黨員標準。嚴格執行黨章規定,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天津市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結合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特點,嚴格把握入黨的具體條件,使黨員標準具體化。青海省堅持未經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的不發展,培訓考察不滿一年的不發展,政治審查不合格的不發展,政治思想一般、工作成績不突出的不發展,手續不齊全的不發展,保證了新黨員質量。二是嚴格工作程序。各地普遍實行發展黨員推薦制、公示制、票決制和責任追究制,認真履行入黨手續,從制度上保證發展黨員質量。黑龍江、山東等省推行發展黨員全程公示、全程記實、全程審核、全程問責制度,統一規范發展黨員流程,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推薦確定、培養教育,發展對象的政治審查、公示,預備黨員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轉正等作出明確規定。三是突出發展重點。加大在工人、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重視在高知識群體、在大學生等各領域優秀青年中發展黨員,積極做好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工作。十七大以來,全國發展生產、工作一線黨員584.2萬名,占發展黨員總數的44.2%,其中發展工人黨員87.8萬名、農民黨員253萬名;發展35歲以下黨員1083.4萬名,占發展黨員總數的81.9%。
      ⒉實施規劃,大規模開展黨員教育培訓。
      著眼于提高黨員素質,加強規劃指導,實施重點工程,推廣新鮮經驗,不斷增強黨員教育培訓的工作效果。一是研究制定黨員教育培訓規劃。根據黨員教育培訓的實際需要,2009年6月,中央辦公廳印發中組部制定的《2009—201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對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工作措施等提出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制定貫徹《規劃》的實施辦法,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黨員教育培訓工作。二是組織實施重點培訓工程。各地結合實際,大力實施農村黨組織書記、新黨員、大學生村官黨員培訓和黨員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四項重點工程,大規模開展黨員輪訓工作。中組部直接舉辦示范培訓班,發揮了示范帶動效應。五年來,全國共培訓農村黨組織書記139.6萬人次、新黨員420.4萬人次、大學生村官黨員32.8萬人次,開展黨員創業就業技能培訓147.4萬人次。三是積極推廣“雙育”模式。中組部總結河北、內蒙古等地以黨性教育與技能培育為主要內容的黨員“雙育”模式,指導各地整合人事、農業、教育等有關部門培訓資源,拓寬培訓渠道,豐富培訓內容,創新培訓形式,促進黨員覺悟和本領雙提高。河北省唐山市通過實施“雙育工程”,有效提高了黨員的政治素養和創業能力,1200多名受訓黨員被納入村級后備干部隊伍,8037名黨員獲得技術等級證書,24625名黨員成功實現就業創業,帶動15萬名群眾就業創業。
      ⒊破解難題,不斷改進流動黨員管理服務。
      各級黨組織針對流動黨員數量不斷增多、流向趨于分散的情況,從建好組織、強化服務、落實責任、健全機制入手,著力破解流動黨員摸清底數難、開展活動難、管理對接難等問題,努力把流動黨員納入黨組織的管理服務之中。一是加強流動黨員黨組織建設。一些地方依托駐外辦事處、服務機構以及商會、行業協會等建立黨組織,許多地方采取在流動黨員較為集中的項目工地、商務樓宇、集貿市場等建立黨組織的辦法,擴大流動黨員黨組織的覆蓋面。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1.1萬個。廣東省深圳市以地籍、行業、企業和駐深單位為依托,建立“同鄉型”、“同業型”、“同企型”等不同類型黨組織,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有效管理。二是完善流動黨員管理制度。各級黨組織認真落實城鄉一體、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黨組織配合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制度,積極探索流動黨員信息登記、定期聯絡和流動黨員聯系幫扶流動人員等辦法,努力形成“資源共享、組織共建、活動共抓、作用共促”的流動黨員雙向共管格局。北京、上海、山西等省市組織部門通過簽訂“雙向共管協議”,使流入地與流出地黨組織的責任得到較好落實。三是強化流動黨員關愛服務。各級黨組織把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寓于服務之中,認真開展流動黨員就業幫助、創業服務、法律援助、權益保障等工作。福建省寧德市駐滬黨組織采取黨支部委員或黨小組長與流動黨員結對子等方式,積極幫助他們解決融資、子女入學、就醫、租房、節日返鄉等實際困難。河南省信陽市實施“金橋工程”以來,為流動黨員協調解決工資拖欠、工傷賠償等問題,先后辦理各類維權事項6000多件,協助處理工傷事故和其他侵權案件1680多件。四是推進黨員管理信息化。適應黨員動態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認真總結吉林、湖南等地經驗,中組部研究提出建設以全國黨員信息管理網、全國黨員教育服務網、黨員信息卡“兩網一卡”為框架的全國黨員信息庫,推進納入“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做好可研報告報審、技術設計研發和信息資源整合等工作。指導各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強化動態管理,提高服務效能。重慶市大渡口區2007年開通“12371黨建信息平臺”,建立黨員電子活動證制度,實現對所屬黨組織和黨員的精細化管理服務。
      ⒋強化服務,真誠關愛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
      各級黨組織認真做好黨員服務工作,從思想、工作、生活上關心黨員,重點加強對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的幫扶救助,切實增強黨員歸屬感、榮譽感和責任感。一是建立老黨員生活補貼正常增長機制。落實建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和未享受離退休待遇的城鎮老黨員生活補貼制度,五年來中組部下撥代中央管理的黨費1.8億元,為170.1萬人次發放老黨員生活補貼;協調民政部、財政部連續4次提高生活補貼標準,并于2011年“七一”前向全國23.3萬名老黨員每人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2000元。二是普遍開展走訪慰問活動。中組部每年都下發通知,對元旦春節期間開展走訪慰問生活困難黨員、老黨員和老干部活動作出部署。十七大以來,中組部下撥代中央管理的黨費2.17億元,走訪慰問生活困難黨員、老黨員和老干部1181萬人次,產生“慰問一人、溫暖一戶、帶動一片”的效果。三是強化黨員關懷幫扶保障。各級黨組織普遍采取與生活困難黨員結對子,設立黨內幫扶資金和關愛資金等方式,及時幫助他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貴州、西藏、甘肅等省區探索建立黨員創業項目扶助機制,實行困難黨員創業就業“綠色通道”,從政策、信息、資金等方面幫助困難黨員創業就業。大力推進黨員服務中心建設,全國已建立各級黨員服務中心(站、點)44.1萬個。
      ⒌注重激勵,精心做好黨內表彰工作。
      各級黨組織堅持集中表彰和經常表彰相結合,加大對先進典型的表彰宣傳力度,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一是加大黨內表彰力度。十七大以來,根據中央部署,中組部在建黨90周年之際進行了集中表彰;今年“七一”前夕,對全國創先爭優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進行了專項表彰;先后對抗御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抗震救災、青海玉樹抗震救災、防汛抗洪救災、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進行專項表彰,共表彰1721個先進基層黨組織、304名優秀共產黨員、20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追授106名優秀共產黨員。各地各部門共表彰147萬個先進基層黨組織、748.1萬名優秀共產黨員和128.3萬名優秀黨務工作者。二是提高表彰工作公信度和影響力。嚴格評選標準和程序,創新推薦評選方式,擴大推薦評選中的民主,確保表彰的先進典型立得住、過得硬、叫得響。紀念建黨90周年評選表彰工作中,首次開展網上推薦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活動;今年組織網上推薦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活動,4369.5萬網民參加投票、4.6億人次點擊,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三是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十七大以來,中組部先后10次單獨或與中宣部等有關部門聯合下發通知,組織動員全體黨員學習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采取在主要新聞媒體開辟專欄,組織報告會、宣講團,拍攝電影和專題片,出版圖書等多種形式,集中宣傳先進典型,引導廣大黨員見賢思齊、付諸行動。吳大觀、沈浩、楊善洲等先進事跡報告會和《第一書記》、《楊善洲》、《雨中的樹》等電影,在黨員群眾中產生強烈反響。
      ⒍創先爭優,積極搭建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有效平臺。
      各級黨組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積極探索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和管用辦法,促進黨員履職盡責創先進、立足崗位爭優秀,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一是機關黨員下基層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各地區各部門廣泛開展“下基層、接地氣”、“結對幫扶”、“民情家訪”等活動,組織機關黨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促進黨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實,興辦利民惠民的好事實事,做好生活困難群眾的幫扶工作。創先爭優活動以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與生活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2097.8萬個,為群眾辦實事4962.8萬件,落實幫扶資金1283.6億元。二是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黨員為民服務創先爭優。全國467萬個窗口單位廣泛開展“三亮三比三評”活動,廣大黨員帶頭亮標準、亮身份、亮承諾,比技能、比作風、比業績,爭創群眾滿意窗口、優質服務品牌和優秀服務標兵,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創先爭優帶來的好處。衛生系統深入開展以“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為主要內容的“三好一滿意”活動,全國1200多所三級醫院實行預約診療和分時段就診,3800多所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推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互認等,方便了群眾,贏得了好評。三是企業黨員立足崗位爭創佳績。采取成立項目黨支部、黨員技術攻關小組,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方式,引導黨員在推動企業生產經營、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中創造一流業績。創先爭優活動以來,全國非公有制企業黨員提出合理化建議203萬多條,開展技術革新353萬多項,完成急難險重任務82萬多件。四是農村和社區黨員認崗履責承諾踐諾。根據農村和社區黨員實際,采取為無職黨員設政策宣傳、致富幫帶、輿情反映、矛盾調解和維護穩定等崗位,開展依崗承諾活動,引導黨員承諾踐諾,促進新農村和文明和諧社區建設。創先爭優活動以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普遍開展了3輪公開承諾,每輪參加承諾的黨員都在95%以上。
      黨員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經過各級黨組織的共同努力,黨員隊伍建設較好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要求,廣大黨員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中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⒈黨員隊伍力量進一步壯大。
      一大批優秀分子加入到黨組織中來,為黨注入新鮮血液。十七大以來發展黨員1322.8萬名,截至2012年6月,全國黨員總數達8342.7萬名。五年來,在農村和企業生產一線發展黨員435.5萬名,為解決農村黨員隊伍老化、黨組織領導班子后繼乏人和企業生產一線黨的力量薄弱等問題創造了條件;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96.7萬名,為不斷擴大這些領域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打下了堅實基礎。一大批申請入黨的積極分子凝聚在黨的周圍,擴大了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截至2012年6月,全國申請入黨人數達2186.2萬名,其中入黨積極分子1053.1萬名。
      ⒉黨員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
      通過大規模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特別是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廣大黨員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樹立了創先爭優的價值理念,提高了履行崗位職責、推動中心工作、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科學發展是第一理念、群眾滿意是第一標準、創先爭優是第一追求,日益成為廣大黨員的共識。據對3.2萬名黨員群眾的問卷調查,有77.6%的群眾認為身邊的黨員素質能力“很強”和“較強”。
      ⒊黨員隊伍管理進一步加強。
      管理理念更加科學,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寓教育管理于服務之中,增強了黨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調動了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建立教育管理服務黨員長效機制,創新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和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探索黨員隊伍純潔機制,推進了黨員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手段更加有效,開通“12371”黨員咨詢服務電話,建設以“兩網一卡”為框架的全國黨員信息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黨員提供便捷服務,黨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據對3.2萬名黨員群眾的問卷調查,88.5%的黨員認為所在支部組織生活開展得“好”和“較好”。
      ⒋黨員隊伍作用進一步發揮。
      廣大黨員牢記宗旨、心系群眾,履職盡責、創先爭優,在本職崗位和日常生活中走在前、做表率,在抗御重大自然災害和完成重大任務中沖鋒在前、勇挑重擔,成為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2011年組織工作滿意度民意調查顯示,對所接觸黨員發揮作用的評價分值為80.67分,比上年提高2.09分。2012年全國13個重大表彰項目表彰的4548人中,黨員占75.9%。特別是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全國4550多萬名黨員自愿交納“特殊黨費”97.3億元,充分彰顯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啟示與思考
      十七大以來黨員隊伍建設的生動實踐,創造和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今后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⒈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把握黨員隊伍建設的正確方向。
      黨的組織路線服從和服務于黨的政治路線,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原則。十七大以來,黨員隊伍建設始終圍繞和服務黨的中心任務,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加強和改進,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實現黨的歷史任務提供了組織保證。實踐證明,只有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來謀劃,緊密聯系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來推進,努力把黨員隊伍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科學發展優勢,把黨員隊伍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科學發展資源,把黨員隊伍建設成果轉化為科學發展成果,黨員隊伍建設才有強大動力,才能大有作為。
      ⒉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黨員,始終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員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
      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堅定理想信念是黨員隊伍建設的關鍵。十七大以來,黨員隊伍建設把思想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題,深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大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廣大黨員受到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水平不斷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明顯增強。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黨員,才能使廣大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夯實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思想基礎。
      ⒊必須堅持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服務融為一體,不斷增強黨組織對廣大黨員的凝聚力。
      對黨員既嚴格教育、管理和監督,又真情關心和服務,是保持黨員隊伍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十七大以來,黨員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著力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務黨員長效機制,使廣大黨員真正感受到不僅有義務、有責任、有貢獻,同時也有權利、有溫暖、有榮譽,激發了黨員為黨分憂、為民奉獻的內生動力。實踐證明,只有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把保障黨員行使權利和促進黨員履行義務統一起來,把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結合起來,才能不斷增強黨組織對黨員的凝聚力,不斷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⒋必須堅持黨員隊伍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統籌推進,切實做到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有黨員充分發揮作用。
      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高素質的黨員隊伍,是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的重要基礎。廣大黨員充分發揮作用,基層黨組織才有戰斗力;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隊伍建設才有依托。十七大以來,黨員隊伍建設與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統籌推進,既著眼于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不斷加強和改進發展黨員工作,壯大黨員隊伍,優化黨員分布;又著眼于發揮黨員作用,優化組織設置,健全工作機制,創新活動方式,實現了黨員隊伍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黨員隊伍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才能建設高素質的黨員隊伍,健全嚴密的組織體系,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⒌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使黨員隊伍建設始終做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改革創新是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法寶。十七大以來,黨員隊伍建設在改革中探索,在創新中發展,在管理理念、工作機制、活動載體、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開創了新的局面。實踐證明,只有主動適應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這個黨的建設的戰略任務,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才能使黨員隊伍建設始終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始終符合人民群眾的意愿和期待,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