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2-11-20
信息來源:
目前,分配體制改革正在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決策所面臨的迫切課題。國內外一系列的事件表明,分配體制改革將決定中國經濟轉型的最終成敗。在目前的所有制結構下,是否能夠盡快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將決定中國轉型的命運。2006年4月世界銀行發布的《俄羅斯經濟報告》認為,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窮人的利益。筆者認為,俄羅斯在向市場經濟轉型中建立起的分配制度,可為中國借鑒。
俄羅斯收入分配狀況
在俄羅斯,工資在GDP中占比約為50%,目前已接近發達國家的工資占比水平;工資增長持續超過GDP的增長,2003年—2010年俄羅斯GDP年均增長4.5%,而工資年均增長24%;養老金增長持續超過GDP增長,2008年—2010年,俄羅斯養老金分別增長了8.9%、24.9%和12.2%,明顯高于GDP的增長。
此外,俄羅斯政府不斷增加對居民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現金補貼,目前居民貨幣收入總額中來自政府的社會補貼所占比例高達18%;實行全民免費基本醫療服務,基本不存在因病致貧的情況;實行11年義務教育和部分免費高等教育,在校公費大學生的比例已超過50%;政府預算支持居民解決住房問題,以免費或廉租形式向住房困難家庭提供社會住宅;保持合理的消費與積累比例,消費是俄羅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消費率是中國1.5倍。
作為兩次分配的結果,俄羅斯貧困人口(貨幣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線)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已由2000年時的29%下降到2011年的12.8%。
概括來說,俄羅斯收入分配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在初次分配中勞動者工資收入占比一直較大;二是居民收入增長持續超過GDP的增長;三是政府利用二次分配做好社會事業和對居民的社會保障,并已經制度化,且收到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果。這些特點表明,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確實是“符合窮人利益的增長”。
實行有利于居民的收入分配制度
俄羅斯有利于居民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其社會國家的本質所決定的。俄羅斯聯邦憲法既規定了俄羅斯是社會國家,還規定了作為社會國家的基本分配原則。
憲法規定“俄羅斯是社會國家。俄羅斯作為社會國家的國家政策目標是創造條件以保障人的有尊嚴的生活和自由發展”;“人的勞動和健康受到保護,國家制定有保障的最低工資標準,建立國家養老金制度及其他社會保障制度”;“需要住宅的低收入公民,由國家無償提供住宅,或提供聯邦及地方公有住宅作為廉租住宅”等等。
俄羅斯實行的是以憲政為基礎的社會經濟政策。根據聯邦憲法為社會國家規定的原則,俄羅斯制定了一系列有關社會領域的聯邦法律,為國家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奠定了法規基礎。如《俄羅斯關于最低工資標準的聯邦法律》,規定了2011年6月后最低工資為4611盧布/月;《俄羅斯關于退休金的聯邦法律》規定,2012年4月1日后平均養老金為9414盧布等。總之,實行有利于居民的分配制度,反映了俄羅斯社會國家的本質。
對收入分配制度的幾點看法
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是2000年普京執政以來的俄羅斯最重要的兩大發展特點。2012年俄羅斯總統選舉結果是居民和社會對社會國家發展道路的肯定,也表明合理分配對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穩定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經濟轉型后,必須把分配問題置于社會經濟政策首位。轉型國家的國有資產私有化,應當對原名義所有者即全體居民實行轉型補償,即以私有化收入及其他收入切實做好社會保障制度,否則,經濟轉型勢必加重社會矛盾。收入分配制度不僅反映一個國家的生產目的,也直接反映國家經濟和政治制度的本質。現代國家是以人民主權為本。現代國家不僅在國家權力的形成方式和組織形式上體現人民主權,還應在收入分配制度上體現人民主權。收入分配制度上的人民主權,就是要把源于自然資源的地租收入、源于主權的關稅收入、源于人民勞動創造的價值以及部分資本所得,公平合理地分配給全體人民,以及用于保衛全體人民利益的事業,如國防建設。俄羅斯是轉型國家,在國家權力組織形式和所有制結構發生變化后,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借鑒意義。
俄羅斯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了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使居民最大限度地享受經濟增長創造的財富。可以說,較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近十余年來俄羅斯社會基本穩定的重要基礎之一。俄羅斯的經驗表明,解決好分配問題,既有利于解決經濟發展問題,更有利于解決社會穩定問題。
在分配制度上,俄羅斯已經表現出作為轉型國家的比較優勢。中國在制定自己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時應適當借鑒。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