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實現黨章的與時俱進

    發布日期:2012-11-29

    信息來源: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對黨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黨的建設總體要求等進行了充實、修改和完善,實現了黨章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黨章是黨的總章程,集中體現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黨的重要主張,規定黨內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對推進黨的工作、加強黨的建設具有根本性的規范和指導作用。隨著黨面臨的形勢、肩負的任務和黨的自身狀況不斷變化,黨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不斷有新的成果,黨對自身建設、黨員、黨的干部、黨的組織的管理不斷有新的要求,這就決定了與時俱進地修改黨章具有客觀必然性。
      經歷了10年“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挫折之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我們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重新回到正確軌道,與此相一致,黨章建設也結束了曲折徘徊的發展階段。在充分總結吸取黨執政33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黨的十二大制定了黨執政以來最好的一部黨章。十二大以后的30多年來,隨著黨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不斷深化,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對黨章進行了充實和修改,以新的論斷和新的規定取代原來或是已經過時的,或是并非正確、完善的一些論斷和規定;針對變化了的新情況,在總結新經驗、分析新問題、形成新認識基礎上作出相應的新規定或提出新要求;同時,隨著實踐發展或對某些問題認識程度的提高,對黨章中原來沒有確認或沒有規定的一些問題進行新的補充,很好地實現了黨章與時俱進。這種與時俱進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的與時俱進
      黨的十八大黨章修正案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是一個政黨公開樹立的旗幟,關系政黨的性質,也關系黨和黨所代表階級、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對黨的指導思想作出了明確規定,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確立為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指針”。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的基本理論與時俱進,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順應全黨同志的要求,黨的十五大黨章、十六大黨章、十八大黨章分別把它們列入黨的指導思想,正式寫在黨的旗幟上。黨章對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的確認,是我們黨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凝聚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這對于保證我們黨領導人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章將鄧小平理論正式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經過了近20年的探索實踐。黨的十二大黨章首次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載入總綱,并指出這是全黨團結統一的政治基礎。黨的十三大比較系統地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概括和全面闡述了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十三大以后,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十三大報告一個字不改,這主要是指黨的基本路線不能改。面對國內外巨大壓力和人們思想上的疑惑,鄧小平同志1992年初巡視南方并發表重要談話。強調對各項工作進行檢驗,判斷的標準應主要看“三個有利于”;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等等。鄧小平同志的這些論述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重大認識問題。黨的十四大報告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了精辟概括。黨的十四大黨章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闡明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引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指針,從而確立了這一理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為了更高舉起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黨的十五大黨章順應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把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鄧小平理論正確指導下,全黨全國人民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取得歷史性的新發展。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深化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深入思考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經驗,深刻總結我們黨近80年歷史經驗,特別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成功經驗作出的科學結論;是對黨的性質和根本任務的新概括。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第一次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的講話中,全面系統闡發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涵,深刻論述了“三個代表”之間的關系。2002年5月31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講話中指出,“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并提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這一講話全面深入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及重大意義。黨的十六大黨章高度評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順應全黨同志要求,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使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新的理論貢獻。2003年7月28日,胡錦濤同志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更好地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2007年6月25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上講話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黨的十七大黨章增寫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充分肯定了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地位。黨的十八大黨章修正案把科學發展觀正式列入黨的指導思想,并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指導思想。
      綜上所述,在黨章這個黨的根本大法中確認與時俱進的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體現了黨以全新視野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反映了黨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的不斷豐富。只有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檢驗真理,適應新形勢,研究新問題,取得新成績,總結新經驗,才能實現黨的指導思想和黨的基本理論的與時俱進。
      二、黨的奮斗目標和事業發展布局的與時俱進
      黨的十八大黨章修正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闡述,并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提出新要求,實現了黨的奮斗目標和事業發展布局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在一個時期的奮斗目標和整個事業發展布局是黨章必須體現的重要內容。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狀況,不斷提出新的奮斗目標,調整事業發展布局是黨的重要任務,這就決定了黨章在這方面必須與時俱進。
      黨的十二大黨章充分體現了黨的工作重點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轉移,正確地指出,中國共產黨在現階段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了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條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黨章把它正式載入總綱。黨的十七大黨章把黨的基本路線的表述最后一句改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在保持黨的基本路線總體不變的前提下充實了新的內涵。
      根據黨的基本路線,黨的奮斗目標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這在黨章中得到充分體現。黨的十三大提出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經濟建設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同時還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這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規劃了基本藍圖。黨的十四大黨章明確提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實現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比一九八○年翻兩番,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根據實踐的新發展,黨的十六大黨章指出:“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不斷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也不斷擴展。黨的十二大至十五大黨章,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黨的十六大黨章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任務,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并寫入黨的十七大黨章。隨著我國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并在黨章中加以確認、闡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科學。
      黨章中體現的黨的奮斗目標和事業總體布局的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在新時期30多年一以貫之接力探索的結果,是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重要體現,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集中反映,凝聚了全黨的智慧,體現了時代特征,反映了人民期盼,深得全國各族人民的認同。
      三、黨的建設總體要求和基本規范的與時俱進
      黨的建設總體要求和對黨員、黨的干部、黨的各級組織、黨內重大事務的基本規范是黨章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黨章修正案同十二大以來歷次黨章修正案一道,實現了黨的建設總體要求和基本規范的與時俱進。
      一是在黨的建設總體要求上。黨的十二大黨章站在歷史發展新起點上,通過對新中國成立后黨的建設經驗與教訓的全面總結,系統提出了努力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的黨的建設綱領,對黨的性質和黨的指導思想,對現階段黨的總任務,對黨在國家生活中如何正確發揮領導作用都重新作出了規定,并對黨的建設提出了三項基本要求,即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民主集中制。黨的十四大黨章對黨的建設的基本要求進行了完善,提出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民主集中制四項基本要求。黨的十五大強調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黨的十七大黨章明確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要求。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則明確指出,黨的建設要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黨的十八大黨章修正案充實了黨的建設總體要求,進一步明確必須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使黨的建設總體要求更加全面、更為科學。
      與黨的建設總體要求相適應,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也不斷擴展。黨的十三大強調指出,新時期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都應當體現這個指導思想。這實際上確立了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三位一體的黨的建設總體布局。黨的十六大提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一定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這就把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拓展為包括制度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黨的十七大在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中增加了反腐倡廉建設這個范疇。總結30多年的實踐探索成果,黨的十八大黨章修正案把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確定為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五位一體。這表明我們黨對黨的建設內涵與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認識更加深化。
      二是在對黨員和黨的干部要求上。根據黨的任務的不斷變化和黨員、黨的干部在不同時期存在的帶共性的問題,黨的十二大以來歷次黨章修正案都對黨員、黨的干部提出了針對性很強的要求。鑒于當時的歷史狀況和黨的十一大黨章的嚴重缺陷,黨的十二大黨章對黨員和黨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要求比過去歷次黨章的規定都更加嚴格。規定了黨員的八項義務,也明確了黨員的八項權利。與過去歷次黨章相比,黨的十二大黨章還新增了“黨的干部”一章,對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思想、知識和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干部除必須模范履行黨員的各項義務之外,還必須具備六個基本條件。黨的十四大至十七大黨章結合新的實際,都對黨的干部基本條件進行了修改補充。為了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提高黨在全社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黨的十六大黨章對入黨條件進行了修改完善。黨的十八大黨章修正案為了促進全黨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增強堅持原則的自覺性,加強道德修養,更好地發揮表率作用,對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堅持原則,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等要求。同時對黨選拔干部的原則進行了補充,表述為黨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選拔干部,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黨重視監督干部。這就使黨章對黨員、黨的干部和干部工作的要求更為嚴格。
      三是在黨的制度建設上。黨章是黨的重要制度的集合,黨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以及黨的自身建設比較重大的制度規范都會在黨章中得到充分體現。鑒于歷史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鑒于“文化大革命”中民主集中制遭到嚴重破壞而給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帶來的危害,黨的十二大黨章強調從中央到地方到基層的各級黨組織都必須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的原則,更加具體、更加深刻地規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條基本原則。對黨內決策制度、中央和地方組織的體制、基層組織的基本任務也作了重新修改。黨的十三大黨章更加突出制度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辦法、完善黨內討論和決定重大問題的程序,擴大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職權,調整了中央領導機構設置和組成成員產生辦法,完善了企業和不同領導體制的事業單位中黨的基層組織的職能。黨的十六大黨章進一步強調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對黨委內部議事和決策的基本制度作了新的補充,規定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黨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這樣規定,有利于進一步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黨的十七大黨章根據黨的建設新變化,在黨的組織制度方面,充實了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定實行黨務公開,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的內容。為了進一步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充分發揮黨的各級委員會全體會議的作用,在黨的中央組織和地方組織的工作制度方面,補充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會定期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的內容。經過30年的發展,黨章關于黨的組織制度、領導制度的規定日益完善、科學。
      中國共產黨是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改革開放以來黨章與時俱進的發展歷程表明,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創造精神和實事求是態度,表現在黨章修改上既不墨守成規,又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保證黨章內容的相對穩定。黨章的與時俱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的風云激蕩的偉大歷程,也以法規特有的濃縮和凝練的形式,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歷程。黨的狀況體現黨章的狀況,黨在理論、政治、組織上成熟到什么程度,黨章就會成熟到什么程度。認真總結黨的十二大以來歷次黨章發展變化情況,深度分析影響黨章變化的諸多因素,由此得到黨章與時俱進的幾點啟示:一是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二是必須以維護黨章的權威性、嚴肅性,保持內容相對穩定性和連續性為前提,做到黨章內容穩定性與創新性的統一;三是必須以全黨意志為牢固基礎,充分發揚黨內民主,集中全黨智慧,廣泛研究和正確采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必須適時吸收黨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充分體現一個時期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充分體現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經過實踐檢驗比較成熟的經驗,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五是既尊重實踐尊重創造,又注重在實踐中檢驗真理,適時修改那些必須改的、在黨內已經形成共識的內容,努力使修改的內容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