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對已經撤縣設區的濟陽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須將其作為實現濟南北部新城崛起的必由之路,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懲戒問責。”濟陽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吳海表示。
“三個迅速”找準病癥
“營商環境好,現有企業才能留得住、發展得好,外來企業才愿意前來創業興業。”在吳海看來,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病癥”。迅速就是態度,迅速就是效率。濟陽區紀委監委在如何優化營商環境上思路明晰,等不起、慢不得,把優化營商環境落腳在“迅速”二字上。
迅速核實暗訪發現的問題,觀看《濟南市發展環境明察暗訪紀實》專題片后,區紀委監委立即成立調查組,對涉及濟陽的3起營商環境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對相關人員嚴肅問責。迅速通報暗訪發現的問題,區紀委監委迅速成立專項檢查組,深入區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對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行為進行察訪,發現部門推諉扯皮、服務意識淡薄等問題線索10條,處理27人。迅速查找基層存在的問題,區紀委監委主動對接區各部門,通過座談、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前營商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梳理問題清單7大類21個。此外,區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分別采取不下通知、不定地點,直奔企業、直插現場的方式深入基層開展走訪調研,找準營商環境“病癥”。“五個堅持”精準對癥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巡視發現問題的目的是解決問題,發現問題不解決,比不巡視的效果還壞。”吳海認為,這對解決優化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同樣適用。
堅持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區紀委監委精準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動向新表現,把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作為整治重點;堅持約談通報責任人,為更好地提升行政審批效能,切實推進全區行政審批辦理工作,區紀委監委根據發現的問題,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通報;堅持集中開展紀律教育活動,通過開展“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紀律教育活動,把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融入到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來,在解決黨員干部及公職人員精神懈怠、紀律渙散、作風漂浮、效率低下等方面持續加壓發力;堅持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開展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七大行動”,進一步壓實責任,為優化營商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加強自身建設,區紀委監委嚴格落實加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實施辦法中明確的30條“軍規”,對優化營商環境中探風說情者堅決說“不”,淬煉忠誠干凈擔當隊伍,擦亮執紀“鐵軍”品牌。
“三個圍繞”嚴肅問責
吳海認為,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區紀委監委要嚴格落實主責主業,持續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
圍繞問題線索征集下功夫,區紀委監委從設立專門的24小時監督投訴電話,到下發《致企業和投資者的一封信》,對反映黨員干部或公職人員不能按照“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項清單辦理,敷衍塞責、吃拿卡要等問題線索,優先辦理、嚴查快辦;圍繞巡察利劍和派駐機構監督作用發揮下功夫,從發揮巡察和派駐機構監督的作用,到堅持問題導向,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查、盯著問題改,著力發現和查處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圍繞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下功夫,印發《關于強化營商環境監督執紀監察的實施意見》,著力解決在深化“一次辦成”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破壞營商環境的違規違紀行為。截至9月底,濟陽區紀檢監察系統共受理優化營商環境問題線索23件,問責18人。
無獨有偶,濟北開發區先行先試,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拿地即開工”,在深化“一次辦成”改革過程中實實在在感受到濟陽區優化營商環境的高效與誠意。自實施“一次辦成”改革至9月底,全區共辦理各類市場主體登記事項5550件,業務辦理總量增幅明顯,企業好評及滿意度不斷提升。一個個小小的細節,無不體現著區紀委監委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的態度和決心。
“三個強化”夯實基礎
下一步,濟陽區紀委監委將堅持問題導向,做到“三個強化”,堅決打贏優化營商環境這場硬仗。
強化責任擔當。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強力推進“七大行動”落地生根。同時,持續推進“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紀律教育常態化,督促鎮街、部門單位搞好服務,幫助企業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強化監督問責。在全省率先完成監察工作向鎮(街道)延伸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監督執紀問責職能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作用,深入企業一線開展“回頭看”活動,對執法、服務者進行再監督,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嚴肅問責,堅決杜絕“下不為例”。
強化統籌兼顧。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結合起來,深挖細查問題線索,嚴肅查處涉黑“保護傘”,嚴厲打擊強買強賣、強攬工程以及對企業和投資者進行敲詐勒索等不法行為,有力維護企業項目建設周邊良好治安環境。
“時事相催,重任在肩。”吳海表示,站在加快推動濟南北部新城崛起的重要關口,濟陽區紀委監委只有對癥下藥、痛下苦功,補齊短板、積累優勢,打造越來越優的營商環境,才能吸引更多企業、項目和人才,才能在新一輪改革發展大潮中爭先進位,加快走出一條適應時代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之路,寫好新時代大考的“濟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