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把“最大”民生做到“最細”

    章丘區人社局創新就業舉措顯實效

    發布日期:2017-12-1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伴隨著章丘撤市設區這一歷史新紀元的開啟,“四大提升工程”如火如荼,拆違拆臨、棚改舊改成績非凡,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章丘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我們作為保障就業創業的民生部門,必須創新舉措、與時俱進,才能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成為助推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的‘穩定器’。”章丘區人社局局長李鋼表示。
      ○●一組組數據
      折射出就業工作新成績
      新增城鎮就業71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115人,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125%和11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舉辦專場專項招聘服務活動39場,8000余人次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就業協議;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760萬元,同比增長57%,扶持481人走上創業之路,帶動就業2800多人;發放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創業補貼共計395.4萬元……這一串串數字、一組組數據正是章丘區人社局踐行和落實黨的十九大“就業是最大民生”的最好注腳。
      ○●一項項舉措
      探索出創業就業新路徑
      郭帥,章丘棗園人,2016年以前一直在東風煤礦工作,去年章丘區委、區政府對境內煤炭企業進行了全面關停后,郭帥參加了章丘區人社局免費組織的保健按摩技能培訓,并在接受創業指導后開辦了一家推拿按摩店。他告訴記者,目前他月收入達8000多元,比在礦上的工資還要高,“多虧了就業創業培訓,讓我找到了生活的支點”。今年,章丘區人社局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實行“技能培訓+”計劃,一方面把企業招聘放到培訓班現場,實現用工求職“零距離”,提高就業成功率;另一方面,對有創業意愿的培訓學員組織開展創業指導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章丘區人社局堅持“扶上馬送一程”的服務理念,指導成立了50家各行業企業參加的章丘區創業者聯盟,為廣大創業者特別是初創人員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實現創業資源共享。創業者聯盟成員、濟南荷小妹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瑩瑩介紹說:“加入創業者聯盟后,在先行創業者和創業導師的指導下,我們公司開拓了經營思路,提高了商標意識,我們現在的蒲公英綜合開發和利用已經由以前的純銷售模式轉變成了包括種植、包裝、銷售的全產業鏈模式,公司前景更加廣闊。”創業聯盟還組織開展了創業精神體驗、章丘創業菁英瀘溪行創業扶貧、論創之道創業論壇、品創之味創業成果展等活動,為創業者提供更好的創業指導和服務。
      同時,該局充分發揮創業學院、創業孵化基地、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創業創新大賽等對創業的引領推動作用,在全區逐步構建起“創業意識引領-創業意識培訓-創業孵化-創業扶持-創業競賽”模式,帶動全區人民積極創業,實現就業。截至目前,共開展創業宣傳活動20余次,開展創業培訓班13期,培訓人員818人,在全區掀起了一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
      ○●一樁樁實事
      彰顯出就業服務新作為
      在章丘轉型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整治關停落后產能造成人員失業求職與招商引進企業招工難、留工難形成了鮮明對比。“就業不僅是個人的大事,也是社會的大事。在促進就業方面,我們就是要當好‘紅娘’,整合培訓、就業資源,搭建起供需雙方互惠互利的彩虹橋,使就業服務工作落到實處、做到細處。”章丘勞動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堅持把信息化作為就業促進的有效手段。為進一步暢通就業信息渠道,該局依托公共就業綜合服務網絡,建立企業HR微信交流群,采用傳統招聘與線上招聘相結合的方式,同步實時發送單位用工信息和個人求職登記信息,做到雙向選擇、精準選崗,真正實現了“短平快”招工。
      堅持把精準招聘作為充分就業的重要渠道。今年,該局針對拆違拆臨、棚改舊改、整治“散亂污”企業、化解過剩產能等工作過程中出現的下崗失業人員這一新形勢、新需求、新期待,建立了四類人群精準識別、臺賬管理、平臺對接、跟蹤回訪等多項機制,根據失業人員年齡結構、素質能力、就業需求,在全區企業挑選崗位開展專場專項招聘會7場,500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6萬余個,6000人次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就業協議。目前,全區個人求職登記5792人,成功推薦2735人就業,公共就業服務取得明顯成效。他們還積極組織企業赴濟鋼參加轉產下崗職工專場招聘會,共引進各類人才142人,有效滿足了企業對各類人才和技工的需求。
      “招不到合適的技術工人,一定會制約企業發展。”濟南第一機床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丁新迎說,“章丘區人社局多次為我們組織專場招聘會,更為我們找到了有用的人才,有些人還成了廠里的技術骨干”。
      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要位置。該局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須臾不放松。以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為著力點,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分類施策,精準服務,暢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把最大的數量壓力轉變為最好的人才機遇。舉辦了201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洽談會,現場120余家招聘單位提供了3000多個崗位,涉及機械制造、化工、機電、物流、食品、銷售等多個行業,現場達成用工意向700余人。貼近企業需求,大力開展校園招聘,先后組織參加了東北“五校聯合招聘會”、生物醫藥專業招聘會、濟南大學雙選會、山東大學人才專場對接等活動,搭建了企業與高校畢業生“直聯互通”的供需平臺,共引進各類人才129人。同時,組織開展人才落戶工作,設立了人才集體戶,幫助符合政策規定的高校畢業生和引進人才解決戶口問題,目前已受理落戶申請16人,人才助推企業發展的成效越來越明顯。
      堅持把就業扶貧作為保障基本的民生底線。對全區162個貧困村的18755名貧困人口進行摸底調查,建立了貧困村勞動力資源及轉移就業信息數據庫,實行就業幫扶工作臺賬制度,強化動態管理,為科學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建立跟蹤服務機制,對登記認定的困難群眾就業創業情況進行定期走訪、回訪,共組織回訪困難家庭600余戶,調整優化技能培訓項目5項。廠房式“扶貧車間”開在了駐鎮、駐村企業廠房或閑置房屋,積極組織勞動密集型龍頭企業創辦加工車間,目前已帶動8個村集體年均增收5萬元,74名貧困群眾實現了就近就業;切實加強居家式“扶貧車間”建設,以無法轉移、無法就業、無固定收入的“三無”貧困戶為重點,在閑置的農家庭院、民居民宅設置分散加工式的居家式“扶貧車間”,真正讓貧困勞動力實現了就業、顧家“兩不誤”;合作式“扶貧車間”讓貧困村和貧困戶以土地、扶貧資金等方式入股,簽訂三方協議,確保貧困人口有穩定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山東歐耶智杰包裝、薯鑫生態農業等13家公司通過吸納農村貧困人員、設立扶貧車間等形式,安置貧困人口119人,每年人均增收達1萬余元。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