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17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獲悉,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志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發布會16日在北京舉行,論壇揭曉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名列其中。發布會還公布了6個入圍項目和1項國外考古新發現,即蒙古國后杭愛省和日門塔拉匈奴城址。
據了解,每年的六大考古新發現基本上都致力于建立各地的文化譜系、填補時空上的空白。不管是遠古灰堆還是農作物遺存,不管是出土的青銅器還是城市建筑遺跡,都為我們研究歷史畫卷提供了重要線索。
本次入選的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延續時間較長,主要遺存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焦家遺址兩次發掘面積共計約2170平方米,發現了極為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存,包括1圈城墻和壕溝、215座墓葬、116座房址、1座陶窯等。另外,在發現的974個灰坑中,絕大多數屬于大汶口文化,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日用陶器及玉器、白陶。大型墓葬的出現,以及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墻和壕溝的發現,均揭示出這是一處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中心聚落遺址。據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王芬介紹,通過該遺址取得了一批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埋葬和祭祀材料,墓葬等級分化明顯,大型墓葬都有重槨一棺或一槨一棺,隨葬玉器數量最多可達70件,中型墓葬的葬具為一棺,隨身佩帶小件的玉石、蚌類裝飾品,而小型墓葬多無葬具,無隨葬品或僅見少量陶器、骨器、蚌器等。此外,南區大墓附近還發現集中分布的十幾座祭祀坑,坑內或是堆滿打碎的陶器,或是埋葬整狗、鷹等。
從墓葬發掘情況看,這批墓葬表現出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色,墓葬分化不斷加劇,極大地豐富了對大汶口文化葬制和葬俗的認識。房址的發現則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
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入選項目
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
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
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
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
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
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
入圍項目
廣西隆安縣婭懷洞遺址
陜西高陵縣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
甘肅寧縣石家東周墓地
西安市秦漢櫟陽城遺址
青島市黃島區土山屯漢代墓地
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