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以實體經濟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發布日期:2018-03-11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凝心聚力抓產業’是章丘2018年的‘主題詞’,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推進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主攻方向,打好產業轉型組合拳,勇做新舊動能轉換排頭兵,持續增強章丘經濟質量優勢。”3月10日,在全區產業提升暨加快實體經濟發展動員大會上,章丘區委書記劉天東表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緊緊抓住“實體經濟”這個經濟發展的主引擎、行穩致遠的“定海神針”。打好新舊動能轉換組合拳
      “實體經濟一直是章丘的基礎和優勢,我們必須舉全區之力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章丘區長韓偉認為,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就是要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2018年我們規劃生產超高分子量聚烯烴及芳烴,此舉將打破國外壟斷;另外還將參與濟南氫能源綜合利用和產業化建設。”山東晉煤明水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洪海表示。借著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東風,章丘打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的優勢牌和特色牌:以重汽為龍頭,建設汽車裝備配套產業園;加快新升實業、華凌電纜、華民鋼球等骨干企業提檔升級。在傳統產業強身健體的同時,全面清理低效產能,在去年取締1549家“散亂污”企業、52個石灰窯、84家磚瓦窯、28家不達標化工企業基礎上,今年將再從赭山、桃花山等老舊企業片區、“小散亂污”企業中“清”出400萬平方米,著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讓“綠色”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主色調。
      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新高地,把握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圣泉石墨烯、昊月樹脂等新材料項目擴產增效,科興生物、博科生物等生物醫藥產業加速發展,一批高新產業的衍生,將助推章丘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20條“福利”發向實體經濟
      為了扶持企業更好發展,章丘今年出臺“加快實體經濟發展20條”,由區財政拿出不少于2億元的資金,用于企業研發機構、科創平臺建設、引進吸納科技成果、企業上市扶持補助等諸多領域,形成政策疊加效應。如此大規模扶持“福利”,必將激發更多的實體經濟向創新、科研尋求生產力。
      實體經濟發展,“舞臺”是基礎,“筑巢引鳳”給了章丘未來經濟再騰飛的底氣。3月3日,濟東智造新城破土動工;濟南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示范園、生物醫藥孵化園、刁鎮新材料產業園等多個園區也在加快建設。項目落地有空間,企業發展有根基,21個平臺載體逐漸成為新舊動能轉換、實體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產業的支撐,章丘重點實施“123”工程,培育實體經濟發展新引擎,把重點瞄向了本土企業發展上:引導重汽、圣泉、伊萊特重工等10大龍頭企業,開拓占領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篩選20家企業,著力打造成市場競爭力強的“隱形冠軍”;推動百脈泉酒業、泰星化工等30家高成長性企業上市。
      “把該放的堅決放出去”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營造尊重企業家、服務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大力轉變政府職能,強力優化營商環境。”韓偉表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把該監管的管好,把該放的堅決放出去。”
      “拿到土地證后3天,就將開工建設,”濟南永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綜合部項目主管高波表示,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而這正是章丘“模擬審批”制度的紅利所在,即項目開工至少提前半年推行模擬審批制度,讓企業投資實現“零等待”。
      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章丘正在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推行全流程聯審聯辦等措施,探索“一枚印章管審批”工作機制,努力實現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對行政審批成效,章丘將探索由企業、群眾進行打分評價,同時監察委將對各級各部門的服務質量效能加強監督檢查,堅決查處加重企業負擔、破壞發展環境的行為。
      為了讓企業留得住、發展得好,該區著力打造人才智力高地,出臺“集聚百脈英才引領重點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人才安居工程”等政策文件,并成立“章丘區高技能人才交流培養服務中心”,為企業與駐地高職院校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牽線搭橋。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