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章丘,濟南東部新區,正在加快打造產業高地、宜居新區、文旅名城。今年以來,章丘上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干快上,形成了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掀起了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高潮。為全面展示章丘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本報從今日起,開設“動能轉換瞰章丘”專欄,推出章丘加快科學發展系列報道,全面集中展現該區落實“1551”工作體系(“1”即圍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握章丘撤市設區這條主線,“5”即堅定不移推進“四大提升”工程和鄉村振興計劃,“5”即全力以赴突破“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區,“1”即凝心聚力做強產業支撐),打造產業高地、宜居新區、文旅名城、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新思路、新變化、新成就,進一步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從2017年章丘區第一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四大提升工程”,到區人大政協“兩會”再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從“1551”工作體系布局,再到更高站位的“省會城市群中央活動區”的謀劃,章丘發展的藍圖一步一步逐漸清晰。
從2017年第一次務虛會論“虛”求實頭腦風暴,“不設限,直擊痛點找對策”,到第二次解放思想務虛會上再“開腦洞”,提出“凝心聚力抓產業”,章丘一邊“刀口向內”切要害、割頑疾,一邊大刀闊斧抓改革、求發展。不論是解放思想大討論,還是發展思路拓展提升,章丘一直在突破瓶頸,提高境界,實現著新跨越發展。
一錘定音,加速融入濟南。2017年1月22日,中共濟南市章丘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報告確立發展定位:建設以產業高地、宜居新區、文旅名城為主要特征的濟南東部衛星城。融入濟南,有了時代特色,那就是2016年12月22日章丘正式撤市設區,迅速進入三年機遇期,“時代賦予的機遇稍縱即逝,所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章丘區委書記劉天東把這句話時常掛在嘴邊。
達成共識,藍圖漸漸清晰。2017年2月4日,區人大、政協“兩會”就“把握撤市設區重大機遇”下布局“四大提升工程”;2017年3月12日,全區工作務虛會再就“三年怎么辦、今年怎么干”進行解放思想大討論,進一步論證了“四大提升工程”和“三年行動計劃”。“抓好交通、生態、產業、城鎮四大提升工程不只是提升章丘的形象,也是實現章丘特色發展,增強吸引力和承載力的現實路徑。”劉天東表示,要在機遇與挑戰的把握中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意識,在創新與結合中打造章丘特色。
比學趕超,章丘人用實干精神對接濟南。“去年不到半年時間,全區累計拆除違建20775處,總面積411萬平方米,違建清零村莊894個;棚改舊改多次續寫‘章丘速度’。”章丘區委副書記、區長韓偉介紹,山東大學主校區片區50萬平方米僅用時50天就拆遷完畢;上半年共簽約項目30個,在談的、儲備的項目近百個;2017年9月29日,章丘引進11個項目在濟南集中簽約,尤其是明水古城項目、繡源河華僑城項目、山能智城項目、昌飛集團齊魯航空城項目、哈工大機器人等重大項目以數額大、技術優、檔次高各領風騷。
時不我待、奮力比拼的發展熱潮激蕩著章丘。“四大提升工程要在蓄能起勢基礎上全面開花結果,鄉村振興要建設體現省會形象和新區特色的升級版新農村”,在2017年12月20日,章丘再次圍繞“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進行頭腦風暴,這場務虛會再次解放思想,布局“1551”工作體系,把章丘推向濟南大城市框架下生機勃勃又獨具特色的東部新區。于是,“凝心聚力抓產業”成為章丘2018年主題詞,“山泉河湖城”五朵金花全面開花。
“以‘工字型’主軸引領城鎮組團特色化發展為基本構架,‘一帶兩城’220平方公里城區作為主體構成了省會城市群中央活動區”。2018年2月27日,在全區鄉村振興暨城鎮提升工作推進會上,章丘提高站位,首次提出,要按照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定位,突出規劃引領、產業支撐、片區帶動、組團發展,打好城市有機更新、城鄉一體融合的組合拳,加快打造省會城市群中央活動區。這被比喻為章丘將由縣城版向省會城市群中央活動區的關鍵一跳。
夢想照進現實,奮力比拼讓現實逼近夢想。新時代,章丘牢牢把握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提升城市的品質、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