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是公園、抬頭見藍天、低頭享綠水的日子越來越多了”,在章丘環境更好了、心情更舒暢了、生活更幸福了。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該區空氣質量繼續好轉,良好以上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加17天,在空氣質量排名中章丘區取得現狀排名第一、改善排名第二的優異成績。“要讓白云藍天、綠水青山成為章丘發展的底色,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區委書記劉天東如是說。
去年以來,該區壯士斷腕、刀刃向內,取締“散亂污”企業1549家,整改環境問題440余個,磚瓦窯、石灰窯生產企業成為歷史。與此同時,今年1—6月份,該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5.4億元,同比增長27.3%,高于年度計劃增幅12.3個百分點,居全市增幅第一名。上半年,工業用電增長7%,稅收增幅25%,創近十年來最好成績。
猛藥去疴守護白云藍天
2015年底境內煤礦全部關停,在全國縣(市)率先完成煤炭產業整體退出;2016年,淘汰鑄鍛企業燃煤窯爐2108臺;2017年以來,取締“散亂污”企業1549家,整改環境問題440余個,取締了磚瓦窯、石灰窯生產行業,對禁養區內700多家養殖場戶進行了關閉搬遷;全區建材、鑄造、醫農藥等行業進行錯峰生產調控,最大限度降低了生產污染排放……為守護白云藍天,章丘掀起了一場猛藥去疴、重拳治污的“環保風暴”。
堵的背后是疏,只有堵疏結合,才能推動高質量發展。騰籠換業,淘汰落后產能,讓環保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先手棋”、“當頭炮”。新四環范圍的“散亂”企業全面清理,老園區的低端低效企業全面退出。414萬平方米的拆舊任務,完成赭山、桃花山的低端低效企業搬遷。對于新入園企業,環保是第一關。截至目前,明水赭山工業園、繡惠桃花山工業園、官莊濟東智城片區、09路沿線共有140家企業提報了用地需求。刁鎮化工園區結合“四評級一評價”工作,加快推進化工企業進園區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綠色發展換來綠水青山
在做好環保減法的同時,積極做好生態加法,按照南部保護明山秀水、中部彰顯泉城特色、北部打造田園風光的功能區定位,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識,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統籌抓好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區綜合治理,打好“藍天、清泉、碧水、凈土”四大保衛戰,實施顯山露水、保泉增綠、防霾治污等9大類、71項工程項目,建設青山連綿、綠水環繞的城市天際線,建設泉水持續噴涌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泉水生態文化標志區。大力實施荒山綠化、退耕還果等工程,力爭年內新增造林面積1萬畝、完成退耕還果5000畝,真正讓章丘包裹在碧水青山中、映照在藍天白云下。同時,組織實施城區管網完善、城市綠化、水系建設、山體修復等項目,抓好雙山大街示范街等重點工程,加快城市更新步伐。
積極推廣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生態治理項目,科學組織實施華電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等建設項目,力爭年內培育節能環保示范企業20家。圍繞打造“海綿章丘”,構建全區管水、用水、治水一體化新格局。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平臺,嚴格問責制度,提升“治污治霾”實效,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綠色基因構筑金山銀山
目前,該區27個市級重點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圣泉石墨烯電池項目正進行調試,近期將投入運行;永信非織造、中國建筑綠色產業園等年內也將建成投產;山大地緯、哈工大機器人、華僑城展示中心等進展順利,年內完成主體工程;明水古城、齊魯航空城、山能新材料等項目正在進行基礎施工。
環保生態成為章丘招商引智工作的“先手棋”。先進制造、科技創新、文化旅游和高端服務業成為“雙招雙引”重點,強化產學研合作和高新高端產業孵化,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實施人才新政,吸引人才集聚,帶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下步,章丘區將沿經十東路,打造山東智谷、“院士谷”等高新技術、科研基地集聚的“科創走廊”。
在去疴的猛藥、治污的重拳之下,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551.7億元,增長9.6%,主要經濟指標基本實現“雙過半”,章丘,正用“綠色”不斷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