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1-07-15
信息來源:
今年以來,平陰檢察院注重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密切檢民關系,選拔44名檢察干警與44個村結成幫扶“對子”,開展當好“六員”、做好“四個一”活動,每半月到聯系點工作一天,零距離服務群眾,收到良好社會效果。
一、當好信息員,每半月撰寫一篇走訪日記。采取走訪座談、問卷調查、專題研討等多種方式,加強與聯系村群眾的溝通,廣泛收集社情民意。為方便群眾聯絡,制作下鄉村干警公示牌,將干警照片、通訊方式公開,張貼于村內主要位置;印制檢民聯系卡,發放到聯系群眾手中;制作宣傳標語,懸掛于村內主要街道,提高群眾對檢查機關的認知度。下鄉村干警撰寫“群眾工作日志”,記錄走訪群眾姓名、聯系方式和所辦實事好事、化解矛盾糾紛等內容。為確保活動效果,分管檢察長定期與聯系村支部書記或者村主任進行溝通交流,政工科每月抽查一次走訪情況,檢查干警當月工作情況。
二、當好調解員、治安員,每月調解一起矛盾糾紛或開展一場法律咨詢活動。采取大排查、大調處或者法律咨詢等形式,化解群眾矛盾,排查治安隱患,承擔起調解員和治安員的職責,做到“三個深入”:一是深入化解矛盾糾紛。推行“村村無越級訪倒計時”制度,重點解決干群關系、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拆遷建設、村務公開和鄰里矛盾等引發的各類糾紛,入村串戶,排查梳理,實行“誰受理事項、誰負責協調、誰全程辦結”,對因排查或處理不及時,出現越級訪、群體訪或民轉刑案件的,嚴肅追究下鄉村干警責任。二是深入開展治安防范。實行“村村無刑事案件倒計時”制度,實地了解察看農村治安防范的薄弱環節,與農村干部群眾一起研究應對措施,推行“十戶聯防”等群防群治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適合農村治安特點的治安防控網絡。三是深入開展法律咨詢。針對農民群眾法律意識淡薄、面對糾紛不善于走法律程序、容易激化矛盾的現狀,采取駐點接訪、上門咨詢、發放宣傳單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咨詢活動,釋疑解惑,疏導情緒,引導合法合理處理矛盾糾紛。
三、當好指導員、辦事員,每兩月為群眾辦一件力所能及的實事、好事。針對村集體和群眾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承擔起指導員和辦事員的職責,給予力所能及的救助,做到“三個幫扶”:一是加大幫扶村集體力度。根據聯系村優勢實際,因地制宜,指導發展特色經濟,增加集體收入,增強村兩委干部的干事能力;指導聯系村加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積極協助村兩委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幫助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加大農村民主法治建設,提升聯系村群眾精神面貌。二是加大幫扶農民工力度。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途徑,幫助農民搜集就業致富信息,為村民提供咨詢服務,指導幫助返鄉農民工或未就業農民再就業。三是加大幫扶農村弱勢群體力度。摸清聯系村孤寡老人、特困戶、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底數,采取協調民政救濟、慈善救助、幫助勞動等方式,保障孤寡老人安度晚年;通過提供信息、技術,幫助辦理證照、申請貸款等方式,幫助特困戶創業發展;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結對幫扶。
四、當好宣傳員,每季度為駐村干部上一堂法制課或出一期法制宣傳欄。定期上法制課、出宣傳欄,向農民群眾傳播黨的農村政策、法律法規,加大檢務公開力度,承擔起宣傳員的職責,做到“三個實現”:一是實現聯系村職務犯罪案件零發生。將預防職務犯罪知識編印成冊,發放給農民群眾;充分利用村莊的黑板報,宣傳欄,定期宣傳預防職務犯罪知識;利用農閑時間、夜校方式,組織聯系村兩委干部開展預防職務犯罪知識培訓,提高廉潔自律意識。二是實現“陽光檢察”進農村。采取設立專欄、知足櫥窗和掛圖、印發宣傳冊等方式,開展宣傳日活動,廣泛向農民群眾宣傳檢察機關的性質、主要職責,公開職能范圍、辦案程序、廉政規定、辦案時限和處理結果。三是實現人民群眾評判檢察工作。定期對下鄉村和檢察工作情況進行民意問卷調查,自覺接受群眾評判和監督,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認真剖析原因,研究整改措施,樹立檢察機關的良好社會形象。